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9,30(1):144-147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美学范畴,阴柔美呈现出和阳刚美典型不同的风格.阴柔美的形成不仅和父权制文化、道家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更和女性的性意识有着更为内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基建于性意识之上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女性才表现出不同于男性的阴柔美.  相似文献   

2.
陈阳春 《理论界》2009,(3):174-175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气质形成的重要来源,儒家的美善思想,对当代青年的人格培养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挖掘先秦儒家美善思想的文化内涵,以美储善、以美引善、以美扬善,发挥其在青年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林童谣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缩着风土民俗,展示道德风范,传递智慧信息,开拓了一条情系少儿心灵的音乐通道.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桂林传统童谣音乐纳入广西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美之深邃,是审美中达到美的极致的暗中动力,它渗透在个人、时代、文化、宇宙之美中,主要与宇宙的深邃相连,但不是各文化建立起来的宇宙观念,而是既与宇宙观念相连又与之有所不同的东西。理解了美之深邃,方能理解审美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现象,如灵感和创新,才能进入美学新的深度中去。特别是关注到美的深邃中出人意外和人不可控的一面,对于美的历史上的产生时刻、美在历史中的变革时刻以及美对于宇宙人生的深邃意义,都会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有大美,一是自然之美,二是人文之美,三是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结合之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之美。海南有自然之美: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空气质量优异,水资源优质,森林覆盖率高。海南也有人文之美:传统儒家文化、近代南洋文化、琼崖红色文化、农垦知青文化、十万人才下海南的闯海文化、绿色文化、海洋文化……人文之多样性丰富性,让人惊叹。海南还有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结合之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之美:人们和谐地生活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接,自然和人文结合,文化与生活相融。很多古老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海南人自然人文生态原始标本,原汁  相似文献   

6.
红安绣花鞋垫是鄂东地区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早在百余年前就盛行于红安各地,并因此而流传出“黄安(红安县的原名)无女不绣花”的民谣。它集日用和审美于一体,以绚丽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方面的实用价值享誉国内外,为专家学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7.
何平 《河北学刊》2007,27(3):12-15
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的理论不仅指出了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而且还揭示出造物文化、工艺技术和工业设计艺术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传统的美和艺术的形式一样,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美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美和艺术领域中开辟出了一些更高更广的新境界与新视域.  相似文献   

8.
张琴 《天府新论》2006,(Z1):230-231
审美,是指人们在与客观现实或艺术作品发生关系时,对客观现实或艺术作品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进行审视和评价,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美感教育。摄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还是大众传播文化。摄影艺术主要创造审美价值,因此,作为摄影者要知道什么是美的,美在何方,因为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教学生欣赏古诗词时 ,要从古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美、形象美、人格美、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哲理美入手 ,使学生既能体会其美之所在 ,又能描绘出其美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在当代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美学最基本的范畴,它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样,美的发展过程既是逻辑的运动,也有历史的运动.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宏观上勾勒出美向崇高、丑、荒诞的运动轨迹;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中绘制了美在当代回归的蓝图;以美在当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当下人类的精神追求重建一个即有现在性又具未来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女性的诗歌创作,多论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青楼女子尤为如此,她们多在诗歌中慨叹自己的悲剧命运。本文所论述的宋代诗人温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楼女性,她所呈现给后人的是体现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悲剧美的意蕴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英佳妮 《理论界》2011,(12):94-95
生存于相异历史时空、社会环境中的人对于美有不同的判别准衡,人类历史中对于美的概念界定亦始终在流转中变更不定。审美并非纯粹的个体行为,特定的生存境况、文化情境会内化为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判断体系,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时,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在对"美"的探知中,只有尽可能走入与美的产生相关的文化情境,对美的探究和梳理才能成为可能的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林亦农 《理论界》2009,(5):152-154
<红楼梦>的美主要是大观园孕育的.大观园是众多美丽女性和男性主人公贾宝玉的主要活动舞台,这里显示了封建末世的年轻一代在黑暗与光明交替之际对理想的追求光辉.大观园内的理想世界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红楼梦>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理想世界的产生、发展和幻灭,揭示了它无比丰富深刻的理想美和悲剧美.始自理想美,终于悲剧美,是大观园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感伤美、谐趣美、坚韧美.  相似文献   

16.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凝聚了艺术美、音乐美及意象美,具有鲜明的语言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目前为止,专门从理论角度对于《关雎》英译的研究却较为少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翻译理论着意于文学作品的美感再现,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于"三美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关雎》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研究,旨在证明"三美论"对诗歌美感再现的理论解释力以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子档案高度使用的今天,计算机代替了大量的文字书写,电话代替了书信,人们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丢失了传统文字档案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使档案文化出现了断层,本文多角度、多视角地论述了文字档案的文化美和视觉美。希望引起人们对传统档案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武帝时期是汉代进行礼乐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将“政治与美”加以联系并进行明确理论表述的开端.在“大汉继周”观念的统驭下,士人阶层积极复兴周代礼乐.尽管这种复兴带有“想象性”成分,但客观上却为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美政”理论的成熟提供了现实土壤.董仲舒是“美政”观念的主要建构者,在其理论体系中,天地秩序、道德良善、感官愉悦成了风俗美、政治美的应有之义.同时,以“同类相动”为思维指导,天地、道德、感官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使“美政”观念具备了理论的周延性.  相似文献   

19.
"残缺美"广泛地存在于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社会生活之中,但传统审美观中,美常常被理解为完整、和谐、均衡、对称、鲜明及满足等.本文通过对"残缺美"的内涵进行解析,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层面、艺术形象层面、结构要素层面和意蕴旨趣层面寻绎其存在和表现方式,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原因,借以挖掘它在人类文化空间里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散文因佳作连连、成绩显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幅瑰丽壮观的文学图景,其文学价值与创作者语言音乐美的表现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音乐美体现在节律美、诗性美和情感关上,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彰显散文纯审美倾向的语言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