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F0002-F0002,F0003
2006年8月24日至26日,由淮海工学院,江苏省社科院,河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芜湖教育学院发起,淮海工学院主办的2006’中国·连云港《西游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第五大海岛——连云港市连岛阅海楼召开。 相似文献
2.
学言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91-91
2006年8月25日至26日。由淮海工学院、江苏省社科院、河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芜湖教育学院发起,淮海工学院主办的2006年中国·连云港《西游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第一大海岛——连云港市连岛阅海楼召开。会议开幕式由淮海工学院副院长舒小平教授主持,院长晏维龙教授致开幕词,院党委书记刘健在会议期间专程看望了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3.
古典小说《西游记》这样写道:“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这令人神往的花果山就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下有条烧香河,直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老家淮安。当年,吴承恩曾乘船沿烧香河东行,数登云台,饱览花果山的山山水水,采集了许多脍灸人口的传说,结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2006年3月18日,《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在淮海 相似文献
4.
学言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F0002-F0002,F0003
4月12日-4月13日,全国《西游记》论坛成立大会暨’08《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在淮海工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和学术科研单位的《西游记》研究专家以及全国西游记联络处的挂靠单位——淮海工学院领导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萧相恺研究员、淮海工学院副院长舒小平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8月24日至26日,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承办的2009年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顺利召开,来自日本、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会议。九江市副市长李伟、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校长助理杨耀防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及德安考察座谈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郑兴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5):34-34
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暨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西行漫记》与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6日在延安大学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西行漫记》、海伦·斯诺和延安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东亚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与青岛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韩国、澳门和我国各大知名院校文学、语言文字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了70余篇论文和论文提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意义和现状、东亚各国文学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学习,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F0002-F0002,F0003
2009年10月16-17日,由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主办的2009《西游记》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西游记》分会(筹)”成立大会在淮海工学院举行,连云港市委领导、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苏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周继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90-90
为了进一步促进吴文化研究的繁荣和发展,2 0 0 4年4月16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在石湖校区召开了吴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罗宗真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吕锡生教授,苏州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吴恩培教授,以及本院戈春源教授、朱小田教授、叶文宪教授、殷伟仁副教授等学者专家。会议由学报(社科版)主编窦炎国教授主持,专家们就吴文化研究的成果、研究意义、如何深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一、吴文化研究成果累累 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吴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 相似文献
11.
姜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29-32
分析了《西游记》西行取经主题的丰富寓意。认为在整体上,小说于取经开始与结尾反讽性的结构安排,使得取经故事蕴含了“过程大于结果,成佛自在心中”的寓意;西行取经象征一个修行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叙述当中,小说强调了取经人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并通过取经队伍的两次分裂与重合折射出了取经人自我完善的阶段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学界对《西游记》叙事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叙事方式切入,指出它的叙事模式主要有个性神话的叙事模式、传奇式的叙事模式和程式化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三教归一"、"万法……归一";"三教归一"归于"佛","万法……归一"归于"心"。而心即佛,佛即空。"孙悟空"即"心悟空",为"归一"之象征,也就是说"悟空"为"归一"之旨。《西游记》由"归一"而至于"悟空",是一部糅合儒、道"归一"于佛教色空而以"治心"淑世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4.
褚大庆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西游记》中的女神、女人、女妖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这一组女性形象系列,又恰好对应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中女性人格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换言之,作者分别以女神、女人和女妖作为形式载体,立体化地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女性世界。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明清小说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创作高度。 相似文献
15.
王瑞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3-126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16.
鲁小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98-102
《西游记》是否为"辅教"之书,乃学术史的一桩公案。这一公案形成的文本原因,在于《西游记》具有似佛非佛、似道非道的表象,论争各方皆能从中找到"立"和"破"的依据。《西游记》驳杂的宗教表象是对宗教经典、人物和故事的"误读",小说也由此具备了解构主义特征。表现之一是"新的文本的产生",之二是宗教意义的消解。故而,无论视《西游记》为佛教书,还是道教书,任何试图将其定于一尊的努力,皆与《西游记》的解构性质迥不相侔。 相似文献
17.
何良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3):345-354
董斯张写作《西游补》,意在挑战《西游记》,试探自己的艺术才力。这决定了《西游补》的两个特点一是尊重《西游记》的影响,自觉做出艺术让步;二是费尽周折地改变已经由《西游记》确立的悟空形象,浮显自己的才情。 相似文献
18.
赵志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31-35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9.
何良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6)
明末董斯张的神魔小说《西游补》,成功地运用了从绘画中借过来的"背景"作为文学的运文技法。在《史记》里的秦始皇,是按照巨人尺寸塑的悲剧英雄,是一位特殊的皇帝,是半人半神的两栖角色。作为小说的背景色,《西游补》以秦始皇的"驱山铎"为线索演绎故事,其蕴含的深沉悲剧意义笼罩着整个青青世界,小说偏冷的色调又加重了秦始皇阴郁的背景气氛,达到文约意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