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老”     
戈子 《老人世界》2008,(7):32-32
宣布“退”的那一天,蓦然间觉得自己“老”了,入了老人的行列。 我的周围不乏老人,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老人中似乎分成两种。一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每天生活照样忙个不停。虽然老了,身上却还保留着朝气,骑着车到处跑,脸上的气色好像也越活越滋润。另一种倒是说老就老了,退下来以后一两年没见,陡一碰面,感觉真是老态龙钟,老年斑一下子布满了脸庞,连腰也直不起来。岁月虽然无情,但对每个人却都·是公正而公平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竟会有如此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老社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老街、老巷、老邻居.一个“老”字道尽了城市的沧桑。而随着社会变迁,老社区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老去。曾经熟悉的邻里和温暖的情谊,曾经”远亲不如近邻”的守望相助,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生活在悄无声息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3.
李舒 《中外书摘》2006,(7):14-15
认真 有一次老巴金坐在走廊休息,端端过来,想和外公合影。两个人坐好后,我说这样呆坐着不好,找个东西来看吧。端端就随手抓了一张纸头,我揿下了快门。我说:“好了”,端端就起身离去,纸头也顺便带走了。老巴金却坐在那儿发愣,他还想着那张纸上的什么事,根本忘了那只是一个道具。真是一个认真的老人。  相似文献   

4.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了这幢灰扑扑的大楼,坐在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除了能容纳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柜子之外,剩下的地方就只能容纳这张大块头的老沙发了。我刚来的时候,老沙发还算年轻,海绵很厚,扶手很宽,同事大胖足有二百斤,坐进去也不觉挤,真可以说是一张舒服的沙发。  相似文献   

5.
虎年前夕,我见到百岁寿星吕凤英:“为什么不要别人称呼你。老寿星’厂吕凤英笑道:“大家瞧,上海2009年十大寿星全比我大,北京和全国各地老阿哥老阿姐有这么多,阿拉(我)算老几啊?”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老徐一点也不老,就是叫着老。像徐静蕾一样,上大学时大家都叫他老徐,所以,称谓就这么沿袭了下来. 老徐三十岁了,男人三十一朵花,再加上会穿衣服.老徐知道自己是个有魅力的男人。可有魅力又如何,他没有留住自己的妻子.妻子毛珍珍说要去看外国的月亮有多圆.于是.跑到了新西兰。老徐很是不解,中国有什么不好?说是去三年,结果,四年了人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7.
吴仁 《老年世界》2006,(24):18-18
俗话说:“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老不舍心”的意思是说:人到老年总想把自己心里珍藏的处世经验、人生智慧一分不舍地传递给子女,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8.
刘娟 《当代老年》2007,(2):13-13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和、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少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每次都惹得他许多天不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9.
张新文 《老年人》2008,(11):43-43
老伴因病去世后,我形单影只,有话没人说,非常孤独,人也日见衰老。少年夫妻老来伴。老而无伴。那是人生的大不幸。我的儿子社荣和儿媳闫燕看我总也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便主动当起了“红娘”,到处托人为我物色对象,让我在失去老伴后又找到了一个新老伴,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阿宏 《老人天地》2010,(5):39-39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可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壮志未与年俱老,银发犹能再生辉”,退而不闲.忙并快乐着,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特殊的群体便是曾经在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国外政要们。  相似文献   

11.
老了,真好     
五年前刚退休时的“不适应”已一去不返,对“人走茶凉”和“门前车马稀”也习以为常,我说“老了真好”不是自嘲,而是由衷的发自心底  相似文献   

12.
凡夫唐 《老年世界》2007,(16):33-34
人一老.性情就会随之大变。很多老年人,就是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导致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了晚年幸福。  相似文献   

13.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4.
烫金     
老鲁当上“一把手”以后一再地给我来电话,让我到他“寒舍”小叙,我一推再推。春节将近,他又来电话热情邀请。作为大学时睡上下铺的老同学,再不去似太绝情,于是坐上他派来接我的奥迪车,到了他那“寒舍”。说实在的,跟“下海”发了财的老同学们相比,他那四室两厅的单元房确实显得素净。  相似文献   

15.
yueweng 《现代交际》2006,(7):29-29
1.当你爱着一个女孩子.一定要记得经常对她说:我爱你。不管已经说过多少次,不管是她第几百次问你“你爱我吗?”当她对你说“我爱你”.你都要很真诚地说:我也爱你,不是用其他话或者觉得多余。2.如果你不爱她了.放了她。不要白白享受着她的照顾和温柔.然后漫不  相似文献   

16.
不懂装懂     
1998年。我一位大学同学回国探亲.他叫顾重之,是我在大学时唯一佩服的人。他是顾准的儿子,1979年全国高考北京状元,入学那年28岁,大二时太太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单元房,没有钱和地方请保姆,太太也上班,因此他最多算个“业余学生”,但每次考试永远第一,并且拉第二名很远,以至于我们班在比成绩时,往往把他排除在外,我们总说:“不算老顾,我第一。”没办法,他有顾准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丧偶、离异老人走出单身生活找到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一些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要两个人合得拢。不履行婚姻登记,就开始同居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搭伙过日子”。说聚就聚、说散就散的方式,看起来省事、方便,不动声色,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会给老人惹来不少麻烦,也不利于婚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妈妈今年78岁了.是个性格开朗、心胸豁达的老太太。她吃饭口重,饭前常趁我不注意自己去捞咸菜.怕弄盘子弄碗的有响声。就用筷子夹.弄得咸菜汤洒了一地。丈夫看见了.不动声色地用抹布擦干净……这样一次两次.天天如此。一天吃饭时.她又如法炮制。我暗示丈夫别擦。等他上班走了,我说:“妈,你夹咸菜怎么不用碗接着点呀?”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09,(12):35-35
一群老朋友,常在一起谈什么叫幸福晚年,大家归结起来,要有“四老”作保证。 一是有个老伴。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子女都很孝顺,他们得终日忙自己的工作,照顾孩子。一对年轻夫妻还要赡养、陪伴双方四位老人,哪顾得许多?而有老伴在旁,一起生活几十年,相爱相知,知冷知热,啥事都说得了、做得来。人老了,有个白头到老的老伴,是晚年的最大幸事。  相似文献   

20.
信箱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说我老了就像刚刚进入大学时,一位师兄在迎新聚餐上,叼着香烟,深沉地说:我们已经老了,世界现在是你们的了。当时他也不过才20出头,明明长着一张娃娃脸却非要装沧桑。到后来,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