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姻缘诗释证》,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先生最后的一部著作。全书共约五十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陈寅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妥善的照顾,使这位早年双目失明的学者的著述工作,从未中断。对此,他曾多次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陈寅恪先生于1969年逝世。他在去世前用了十几年的工夫,研究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学、文学材料,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学术钴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恪先生十多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的晚年遭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就是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使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重新得到贯彻,《柳如是别传》也将整理出版。我们特地选登它的第一章,供读者了解这部著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是著名的中古史与文化史专家。他对于中古史实的考证,诗文证史方法的创获,史学研究方法上的探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之后的又一位史学大师,其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代学者的研究与思想过程中。近几年对于陈氏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介绍和研究的论著纷呈迭现,几乎成为与“钱学”不分轩轾的又一学术景观——美籍华人汪荣祖教授著《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公司84年版),就陈氏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做了较全面的叙述与评介,是为继陈氏弟子蒋天枢先生《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之后最为详实的传记。刘梦溪先生《中西体用资循诱——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一文就陈氏中国文化本位论思想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做了辩证深入的阐发。卞僧慧先生的《试述陈寅恪治学特点》一文则对陈氏治学特点与成就做了生动具体而又较为全面的评介。傅璇琮先生在《一种文化史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1991年 1月 ,中山大学图书馆刘少雄先生 ,在胡守为教授主持的陈寅恪先生纪念室筹备工作中 ,于馆藏资料中发现了陈寅恪先生 1950年 6月 15日为岭南大学中文系学生李炎全学士论文《李义山无题诗试释》所写的评语。① 1992年 9月胡守为教授发表《〈李义山无题诗试释〉评语读后》 ,并指出 :“时陈先生双目已失明 ,评语当由他的助手程曦先生据口述所记。”又指出 :“评语虽只有 317字 ,却表达了陈先生的治学思想 ,有助于我们对陈先生学术思想的认识”。②今在此启发下 ,作一试论。一、对清代以来李商隐研究中穿凿附会倾向的评判王国维为张采田《…  相似文献   

4.
蒋爱花 《学术界》2006,(3):110-113
早前就看过黄永年先生的许多论文,都以敢于同陈寅恪的观点商榷著名。当我看到前不久出版的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2004年7月)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现在黄先生把他的论文铺成为系统专著,又是如何抛弃了陈寅恪半个世纪以前创造的那个理论架构的呢?抛弃了陈寅恪,作者又是如何以一个完整自洽的逻辑框架来统领数百年纷繁芜杂的中国政治,而不仅是表面现象的罗列?如何在传统史料的分析中洞见合理合情的宏观关照,而不是一盘散沙?《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北齐政治斗争的真相、关陇集团始末、府兵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导师时.既无正式学历,亦无著作出版,却被破格聘用,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三个著名学者并列为清华四大导师,学术界传为美谈.那么,是谁向清华大学推荐了陈寅恪呢?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认为是梁启超.曹聚仁在其影响甚大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说:“一九二六年春天.梁启超推荐了陈寅恪先生,……当梁  相似文献   

6.
一、为华夏民族独立文明创立的永世准则1 在吸收输入外来思想学说的同时 ,不忘本来民族的地位2 再度申明夷夏之大防3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二、为出现超过“贞观之治”的光辉时期而讲学授业三、贬斥势利 ,尊崇气节本文为纪念恩师陈寅恪先生诞辰 110周年而作。弟子王永兴敬述寅恪先生在 1964年夏所作一文 (《赠蒋秉南序》 ,见《寒柳堂集》)、三诗 (《甲辰四月赠蒋秉南教授》 ,见《陈寅恪诗集》)是了解寅恪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文献 ,妻李锦绣在以《圣籍神皋寄所思》为题的论文 (见拙著《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的代序 )中 ,对寅恪先生的一文三…  相似文献   

7.
“李宜楠(壮族出身,1961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早就立意写一本《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述评》,直到躺倒在病床上才完成他的12章手稿。正像他本人向笔者诸人预言的那样,书稿脱手之日,就是他呼吸停止之时(1991年7月1日凌晨去世,终年57岁,终职讲师)。他的书稿,我们已在杂志上发表过《导言》(《改革与战略》1990年第3期)和两章正文。12章的标题与主题为:第1章《基础论》(载《改革与战略》1991年第1、2期),本章主题:批判‘一大二公’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树立不断解放人身生产条件的观点。第2章  相似文献   

8.
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一书,共十六章,书后并有《甲骨学大事记》、《著录目》等四个附录和例图六十三页,全书四十二万字。周谷城题签,胡厚宣、李学勤二先生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将该书第一章《绪论》发表。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1979年的《剑桥中国史》第三册隋唐篇(上)之绪论中,道出唐朝“这个复杂的时期”,对无论中国学者、日本学者、西方学者都自有其吸引力;而尤称重陈寅恪对“解释这时期政治及制度史有重大贡献”。本文遂拟就通过探讨陈氏对唐代兵制之研究,见其研究方法及成就。1937年,陈寅恪发表《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此文后收入1946年出版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章),1957年,陈氏发表《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其中论点,颇引起学者不同的讨论:王树椒、杜洽、岑仲勉、谷霁光、贺昌群、章群等诸家均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10.
1954年11月,贺麟译的手稿最后一章发表在《新建设》1954年第11期上,标题为《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的批判》。1955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贺麟译的《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内容包括了手稿序言和最后一章,“译文系根据1953年柏林狄兹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神圣的家庭及其他初期哲学著作’一书译出”(《出版者说明》)。 与此同时,《新建设》1955年第11期刊载了何思敬译、宗白华校的《疏远化了的劳动》,此系第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资料与新问题刘安志先生于2014年7月推出新著《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从书名、内容、研究思路及价值可以清楚看出利用新资料、做新学问的学术传统。《论稿》从资料上来讲,均以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或新出衣物疏、买地券、碑刻及其他传统中古典籍之外的资料为出发点和关键资料,有些篇章还利用了日本的古籍,体现出利用新资料研究新问题的敏锐意识。然而,仅以此观察《论稿》一书是不够的。恰如陈寅恪先生所言:  相似文献   

12.
陈平原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博士论文是一个人进入学术界的入场券。而对于夏晓虹先生来说,她早在1984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梁启超的“文界革命”论与“新文体”》就已经奠定了她之后学术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三十年过去了,夏先生不仅相继出版了《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阅读梁启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等梁启超研究专著,而且还经过艰辛的爬梳整理,  相似文献   

13.
<正>尚永琪先生的《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以下简称《社会群体研究》)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全书共40余万字,由正文10章和绪论、参考文献、后记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作中,徐鼎新先生等所著《上海总商会史》一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可说是近十年来史学论著中一本甚为优秀之作。 通读全书,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大量资  相似文献   

15.
《晋阳学刊》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发表的阎守诚同志《唐代官吏的俸料钱》,文中援引《新唐书·食货志》关于唐会昌年间规定的俸料钱数额,与唐初的数额加以比较,从而得出了唐末一、二、三品官吏俸料钱增加了一百五十多倍的结论。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关于《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的唐会昌年间的官吏俸料数额可能有错误的问题,是已故陈寅恪先生提出来的。他在  相似文献   

16.
我院池万兴教授的新著《史记与民族精神》一书2009年元月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池万兴先生继1995年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第一本专著《司马迁民族思想阐释》(该书1998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之后又一本《史记》研究的力作,也是他的第10本学术专著。该著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书共36万余字,分上下两编共16章。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有幸读到李建国先生的新作——《淮海战役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淮海战役发生、发展过程和探讨我军胜利。敌军失败原因的学术著作。全书共16章,53万余字,笔者从头至尾读了一遍。掩卷之余,不禁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8.
蒋祖怡先生是我敬仰已久的人,他的有关文章学的著作,如《章与句》(与他的父亲蒋伯潜先生合著)和《文章学纂要》,我老早就拜读过了。1984年,拙著《中国修辞学史稿》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第九篇第五节评述几本谈论到辞格的文章学著作,也特别提到蒋氏父子的上述两种著作,并肯定了他们的论点。如《章与句》一书中说:“修辞学只告诉你一个  相似文献   

19.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相似文献   

20.
鸿儒·硕学·良师读︽学人魂陈寅恪传︾惠吉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陈寅恪是一座令人仰慕的丰碑。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一直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评介。中山大学中文系吴定宇的新著《学人魂———陈寅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以丰富翔实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