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可以列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2.
曹林 《领导文萃》2013,(7):23-24
中国的改革,需要只争朝夕。不改革,日新月异的世界不会停下脚步等待中国;不改革,既得利益集团不会主动让出利益;不改革,许多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会不断激发,累积的戾气和怨气在突破临界点后会有一天突然不可收拾,爆发社会危机;不改革,一直潜伏在中国社会中的文革余孽也会兴风作浪,使中国朝着相反的方向走,社会发生倒退。稳定是人心所向,但稳定不是维持现状,而应该是在改革中追求动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不过,受中国经济体制限制和影响,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要以农业为主。现在的中国正在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主要以农业为依托的经济是不稳定和不高效的,继续基础建设的新中国最需要建筑行业等工业行业的兴起,那么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其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工程造价。所以本文要针对什么是工程造价及其控制措施做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魏江  冯军政  王海军 《管理学报》2011,8(4):493-503
探讨了中国制度转型背景下动态环境对企业组织适应性成长路径的影响,提出不连续创新是中国企业适应性成长的战略选择。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本土企业的不连续创新的发生情境界定为战略更新、业务领域调整、组织结构战略性变革和海外市场扩张4种,并以海尔1984~2009年间发展历程中的不连续创新事件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外部环境特征、企业不连续创新和组织适应性之间的共同演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不连续变化是企业不连续创新的直接诱因;不连续创新是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加速组织适应性的战略性选择,其演化趋势是更加强调外部资源整合、战略柔性、多元化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选择与组织结构变革的长期协同演化将导致企业组织适应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政治     
《领导文萃》2010,(2):7-8
<正>中国模式与俄罗斯截然不同中国模式不适合俄罗斯——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同样如此。表面上,中国和俄罗斯的专制制度也许看上去有些类似,但事实上,两者截然不同。统治中国的是共产党,而统治俄罗斯的是一个官僚阶层。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诸强新 《经理人》2005,(9):39-39
企业内部生 长出“对手”,这在中 外企业部不鲜见。但问题是,中国的 企业内部似乎更容易产生对手,而且无 论企业大小,类似事件均屡见不鲜。原 因何在? 华人的个性特点 中国人有两个非常好的优点:一是 聪明,二为勤奋。但中国人又有两个很 不好的缺点:一是不团结,二为不守规 矩。中国人的不团结使得一个中国人被 称为“龙”,三个中国人被称为“虫”,于 是在企业内斗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 在同甘苦阶段一起打拼的伙伴,到后来  相似文献   

7.
金辉 《决策探索》2014,(17):74-78
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论起中国经济学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教授想必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论起中国经济学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教授想必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无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是由于缺乏集团生活,缺乏政治与法律。或者说:中国的民主不纯粹之处在于缺乏少数服从多数的惯例与尊重个人自由这两点,之所以缺乏这两点是由于欠缺集团生活这种必须的土壤。他认为人类起初的文化莫不出自身体,即为了求生存而追求有关物的知识,这时候人类头脑不发达,理智欠缺。而从身体出发之物之知识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则理性也会逐渐发达,进而达到顶点。因此,中国重人事而轻物质生产的态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  相似文献   

9.
推荐度指数天下只有四种事:重要而紧迫的,重要但不紧迫的,不重要但紧迫的,不重要也不紧迫的。2011年末国际经济危机再度升腾,重要而紧迫的要防止2008年秋天的惨剧重演,貌似紧迫的是提振经济的反周期动作。对于中国而言,反周期调控没有看上去那么重要,中国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中国历史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无疑是中国学界探讨的热点,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走向开放理性的开端,它对不具有合法性的国民政府的进行了强大的民意声讨,是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人民对于国家主权的觉醒与捍卫。  相似文献   

11.
日前温家宝警告说,过度投资和内需不足正在中国催发一场泡沫,他的坦率令人吃惊。在2007年3月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就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这个论断像1996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发出的警告一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政     
说起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凡读过书的人都认为文化代表知识或品味.文化是思想、艺术或技术,文化是一种象征。“知识分子”是对文化人的概括,“文化人”则含有儒雅、谦谦君子之暗示。中国文化深厚如望不穿的地窖,有人说它醇香,有人叫它酸臭,也有人说它不香不臭。后者是中国的传统“中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缺银行,更不缺小银行,且民营银行也不一定能真正提高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效率。”事实上,“金融国十条”本意是让民营银行来丰富中国银行业结构,而非中国金融体系真正急需民营银行来调结构、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智库     
《决策》2013,(10):15-15
中国要真正的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也不可能转型。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是好事儿,就应该有好多企业活不下去,就得有一些破产的,我们才有机会重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不要想着做百年老店,这儿乎不可能。企业家做最大努力,发挥了作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谁更了解中国,谁就会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首席之位。也许你的答案是联想。不错,联想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说它不够了解中国,那真是不知道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又是如何从中国大本营出发走向世界的。但是联想PC机业务的发展告诉我们,与其说联想更了解中国,不如说它更了解中国人。如果说戴尔不了解中国的话,戴尔在中国的业绩年年猛升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可以确切的说:戴尔了解中国,但它更了解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因为对于戴尔来说,无数的官方数据和经济预测足以让它确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联想做分销,戴尔做直销联想的分销成功了,戴尔…  相似文献   

16.
王育琨 《经理人》2008,(6):62-64,66,67
人类社会是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今天是过去的传递,未来是今天的延续。要梳理清楚中国管理未来的走向,需要觉察中国管理今天的真实。2008年,几件不相连贯的事件组合在一起,昭示着未来中国管理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张维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好事企业不死一批不可能转型9月11日,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晚间夜话中称,企业家总是想最简单的办法赚钱,可以炒房地产赚钱时,他绝不会下工夫做风险那么大的创新,只有没出路了才会。所以,中国要真正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  相似文献   

18.
许纪霖 《领导文萃》2014,(22):32-3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当很多国家为流动性不足发愁的时候,中国到处一掷千金,一副"不差钱"的富阔样子,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于是我们也就不奇怪,《当中国统治世界》由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后,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富强的崛起"是只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数据,即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  相似文献   

19.
管理实践家是一个新开辟的栏目。为什么要开这个栏目呢?它是推进管理中国化的需要。应当说,中国转型期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管理的理想就有了。刚开始我们把学习西方,照抄照搬西方先进管理作为我们的建设重点,我们多次请来国外大师来中国传道,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MBA,总之,我们是想用现成的国外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批企业领导者,他们坚持实践创新,从实践学习和反思中,他们对中国企业管理有了切身的感悟和体会,找到了规律。一批企业领导者竟从实践者成为了管理实践家,他们来自实践的著作,不像教科书那样有逻辑性,但是他们的著作和文章新鲜、活泼、有灵魂。中国当前就需要这样的管理圣经。为了这个宗旨,本栏目将选择一批企业领导管理著作进行介绍,欢迎大家参加评论,并希望广大读者推荐更多的新作入围《管理实践家》栏目。  相似文献   

20.
六则     
经济为什么中国能良好运转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出现显著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因为它是唯一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事实上,中国没有像其他五大经济体一样迅速减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备的经济学家通常嗤之以鼻的国家干预的能力。中国的国家干预曾被视为不成熟经济的坏习惯,现在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