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2.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理论资源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其真正本质与独特意义并未被学界完全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可界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既坚持马克思思想又对其作出创造性阐释、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对其历史进程进行反思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运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并对现存社会主义进行反思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坚持马克思话语并重新构造其话语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本土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国际理论视野从而不断寻求理论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民主思想直接产生于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特殊历史实践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实践的重大意义,提出坚持走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积极促进社会全方位的民主建设,实现政治的道德化.这些思想不仅构成我们省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复杂历程之不可多得的话语资源,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哲学内在价值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统一的。其多种研究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应综合地加以运用。同时,这些方法在根本上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必须服从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必须是为人的,而不是人为的。  相似文献   

5.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授教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东欧大学,长期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亲身体验了帝国主义的残暴、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的困境、现代理性文明带来的深重危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从具体到抽象到再具体的研究方法,以人与政治的对象性关系为前提,把政治与个体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观结合起来,深入考察了政治的特征、政治的核心问题、政治方式以及政治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以及一个更为真实而具体的世界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灵魂,提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通过对发展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技术革命及新技术的实践性、唯物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分析,研究了新技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谈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题时所作的高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中,马尔库什试图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概念缝合在一起,进而阐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有效区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他剖析了"人的本质"概念的三个要素:劳动、社会性和意识,并揭示出人的本质不是一切时代每个人类个体所必然具备的特性的总和,而是人类的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即自由、普遍性和主体性的实现。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秉承了卢卡奇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弗洛姆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基本理路,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中,揭示了难以列数的社会问题,分析了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经过深入思考的对策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要战略策略。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低估了商品价值,轻视了市场作用,没有把物质生活关系的作用、改善与发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对待,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中.意识形态问题一直占有重要位置.马尔库什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将其分为"暴露的"意识形态批判和"解放的"意识形态批判,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批判,修正了其非历史的美学化倾向和人类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夏禹 《社科纵横》2010,25(4):18-20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及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涵入手,在阐述了由于时代变迁而导致的西方国家阶级阶层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面临的时代挑战,最后指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老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就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而言,第一期发展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跨学科唯物主义"和启蒙辩证法为代表,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第二期发展以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为代表,被重建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面目全非";第三期发展以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重新诠释为代表,被重新诠释后的马克思已经成为"另一个马克思"。因而,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批判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  相似文献   

14.
杨东柱 《社科纵横》2010,25(8):20-22,29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必须通过解读来实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应从两个维度入手:其一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即返本,目的是实事求是地走进马克思主义;其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现实解读,即开新,目的是与时俱进地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沿着文本与现实、返本与开新的维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走进马克思主义又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景坚定了中国人放弃资本主义的决心,近代中国的三次探索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导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现实指引。这次选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还为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性与人民性,符合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宗旨、原则和精神,具有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搞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耕 《学习与探索》2020,(7):1-16+200+2
如何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同资本批判密切相关、高度统一,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启示录,提供的不是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研究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三者各具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把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其丧失原有的性质,并会导致对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甚至曲解。由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了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全世界的受苦人"的根本利益,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契合着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所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19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代,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仍然占据真理...  相似文献   

18.
19.
关健 《学术交流》2005,1(12):27-3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理论,加强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任何一种政治理论都有客观基础及现实依据,实践活动的改变则是与时俱进理论的客观基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与时俱进理论的现实依据,而各国建设的实际需要则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更是对所有理论提出的必须自觉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尹德慈 《探求》2001,(5):19-22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围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集中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这篇纲领性文献,从10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