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当代著名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 ,认为潘尼卡从不二论立场提出了他对其他多元论的批评并提供了自己的选择方案 ,即拒斥普遍主义 ,确立宇宙性信心 ,以“对话的对话”保持极性间的张力。本文最后认为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是一种灵性多元论  相似文献   

2.
一语言和哲学是两个相互渗透、关系紧密的学科。哲学界有一元、二元、多元这说,语言学界亦有一元、二元、多元之争。所不同的是哲学关心的是世间万物本原和派生物之间的关系,而语言学关心的则是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与不可分的问题。在语言学中,认为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的学说称为一无论,认为两者可分开的观点是二元论,从功能和意义出发,认为语言可以同时发挥多种功能的理论称为多元论。本文拟从韩礼德语言多元论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语篇文体分析当中所体现的语言特点。二语言学一元论者认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  相似文献   

3.
多元论是后现代哲学最本质特征之一,它的出现是西方文化思想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一元论在现代主义运动中逐渐弊端弥生、陷入困窘之后的一个反动。它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把扫荡陈规陋习、推陈出新的功劳归于它,也可以把瓦解文化秩序、涣散人心、造成文化精神危机的罪责加诸于它。  相似文献   

4.
万巍 《理论界》2012,(4):98-99
普特南在反对真理客观唯一性的同时指出,真理是一种合理的可接受性标准。普特南的这一观点,隐含了对哲学多元论的认同和支持,为对话理性打下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一些基本的哲学层面上,要批判、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借鉴当代西方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的方法,吸取后现代主义中方法论意义的多元论、反对狭隘科学观、整体论等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若不从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域观照道家语言哲学的解释学维度,我们便很难谈得上全面深入地厘定老庄言意思想的精义。换言之,若不从道家语言哲学里汲取本体的支撑,我们便不能真正明白中国诗学解释学的基本阐释向度为何通往多元论。可以说,从关于道言关系的本体论,再到如何具体对待言意关系的方法论,老庄都表达了殊途同归的态度和方式。因此,从解释学的维度梳理道家语言哲学有关道与名、意与言的相关论述,对我们深入体认中国诗学放弃意图论、祈向多元论的解释学旨趣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台湾“后新儒家”代表人物在中西哲学比较课题方面的一些观点。透过牟宗三和唐君毅将宋明儒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比较研究 ,发现新儒家的比较哲学论 ,基本上属于范畴对比的性质。这种比较研究有其时代的意义 ,也有其历史的局限。从而在大乘佛学、宗教多元论和禅、道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可以扩展新儒家比较哲学的论题  相似文献   

8.
邓正来 《社会科学》2007,(10):69-71
众所周知,在后冷战时代,各种"相对主义"、"文化多元论"和"解构主义"等流行思潮可以说是大行其道,但是哈贝马斯(Habermas)却逆潮而起,经由其沟通行动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的建构而成为"现代性未竞工程"最为重要的捍卫者之一。1980年代以降,哈贝马斯先后将其沟通行动理论运用于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等领域,进而提出了以其商谈理论为核心的实践哲学理论体系。晚近以来,哈贝马斯本人更是将其商谈理论运用于  相似文献   

9.
多元论与自由:伯林反启蒙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性,理性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但伯林却力图拆解这种幻觉,指出启蒙运动企图按照普遍真理的概念来理性地安排社会,这严重威胁到个人追求自身目的和价值的自由。伯林反对为自由主义寻找一个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提倡重构多元论的自由主义,认为惟有价值多元论才能一以贯之地保护个人自由这一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使其不受体系建构者的劫掠与侵夺。但是,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缺乏一种内在的连惯性和明晰性,其思想内部存在着一些危险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在我们国家里,伴随着政治上左的东西的发展和现代迷信的盛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唯意志论和形而上学的东西泛滥成灾。其表现之一,是把一些有确定内涵的哲学概念,离开它本来的含义,离开它适用的范围,主观地、任意地加以应用。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概念,就是被经常滥用,以至被弄得面目全非的突出例证。一元论、二元论的本来涵义和列宁对滥用这些概念的驳斥我们知道,作为哲学概念的“元”,是指天地万物的本原。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了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宗教多元论的类型学,就宗教的混合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理性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宗教的灵性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对宗教多元论和跨文化宗教伦理的种种观点进行有机地整合并使之成为人们宗教认识和宗教生活的指导性原则,乃是时代发展、人类自身发展和宗教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约翰.希克是西方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在宗教哲学理论上有重大贡献。他提出的宗教多元论对促进当今世界宗教对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宗教对话范式对目前我国神学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元论和价值多元论的命题是虚假的命题。事实上,文化和价值都是一元的。从学理上分析.无论一元论还是多元论都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或两个不同的层次:一元论有善一元论和正义一元论即文化一价值一元论之分.多元论也有善多元论和正义多元论即文化一价值多元论之别。善一元论和文化一价值多元论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善多元论和文化一价值一元论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因此,文化一价值多元论是导致极权主义的逻辑前提.文化一价值一元论则是多元善得以存在的逻辑前提。相同时间中不同空间内文化价值的差异、冲突不是文化一价值多元论的证明,而是文化一价值一元性在不同时空中的表现。文化价值的差异本质上是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差异,因此主张不同价值的文化有高低层次之分;高文化向低文化流动是带有自然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文化霸权论是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的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 身心关系问题,几乎同哲学本身一样古老,甚至也可以说,只要有哲学存在,就有身心关系问题存在。身心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的重要问题,也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交汇点,是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斗争的焦点。对于什么是人,人的本性,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人应当把何种形式的生活看作是最好的等世界观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多元论和价值多元论的命题是虚假的命题.事实上,文化和价值都是一元的.从学理上分析,无论一元论还是多元论都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或两个不同的层次:一元论有善一元论和正义一元论即文化-价值一元论之分,多元论也有善多元论和正义多元论即文化-价值多元论之别.善一元论和文化-价值多元论之间具有內在逻辑联系,善多元论和文化-价值一元论之间具有內在逻辑联系.因此,文化-价值多元论是导致极权主义的逻辑前提,文化-价值一元论则是多元善得以存在的逻辑前提.相同时间中不同空间內文化价值的差异、冲突不是文化-价值多元论的证明,而是文化-价值一元性在不同时空中的表现.文化价值的差异本质上是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差异,因此主张不同价值的文化有高低层次之分;高文化向低文化流动是带有自然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文化霸权论是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的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晚期以来,政治哲学成为哲学争论的焦点。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最基本的争论发生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本文认为,从正面系统阐述社群主义正义理论的主要是沃尔策。沃尔策的正义理论带有两副面孔正面是激进主义和理想主义,以此来批评自由主义;反面是相对主义和保守主义,以多元论和特殊主义的名义默认现实。在大多数场合,沃尔策以正面示人,而反面往往是深藏不露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国内逻辑哲学研究中。许多学者明确赞同或主张某种形式的逻辑多元论[1],其共同的依据之一,就是认为多值逻辑(以及直觉主义逻辑、量子逻辑等)的发展,否定了逻辑思维“三律”特别是排中律的普适性。的确,如果以往被当作逻辑思维基本法则的“三律”都已失去普适性,何谈逻辑“一元”?然而,与这种在当前学界十分流行的观点明显冲突的“古典”观点,即“遵守‘三律’作为最起码的思维准则,是正确思维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的见解,迄今仍被国内绝大多数普通逻辑教材所强调,甚至出现了同一部著作中两种观点“并行”的奇特现象。国外…  相似文献   

18.
宗教多元论是与宗教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涉的一种谋求宗教和平关系建构的话语运动.以约翰·希克和雷蒙·潘尼卡为代表的宗教多元论者从不同角度洞见到了传统宗教的自我中心主义、绝对主义、排他主义和包容主义在宗教关系问题上的障碍,从颠覆传统宗教实体观入手,进行范式更新,探析宗教和平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宗教对话的价值,由此形成了宗教多元论的不同语境.本文从对宗教多元论不同意蕴的分析开始,厘定希克和潘尼卡关于宗教多元论话语的不同视角、范式更新特点及其问题域关涉的基本理路,说明宗教多元论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从总体上肯定宗教多元论对于宗教和平、人类和谐生存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陆九渊的哲学本体论的建构与递变的全面分析,认为陆九渊的哲学本体论是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其中既包含着其本体论核心所在的主观的唯心主义心学本体论,也包含着其片面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思想。既包含着其核心所在的心学一元论观点,又由于他解释不了“天”、“道”、“理”、“心”、“人”如何“合一”,而呈现出浓厚的二元论乃至多元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