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人训诂所使用的术语“读曰,读为”,目前学术界都依段玉裁说,断为汉人用以释假借字时使用的术语。《说文解字》“读”下段氏《注》云:“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释其义曰读,凡言读为、读曰、当为,皆是也。”又《周礼汉读考·序》云:“汉人作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一曰读如,二曰读为、读曰,三曰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同,音同而义可推也;变化主乎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就发音部位分作“混合舌叶音”和“舌尖后音”两个部分来谈.壹,混合舌叶音罗常培先生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导论》中谈到混合舌叶音时说:由舌尖舌面之混合部分与齿龈后接近硬腭之处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息而成.发此音时,舌较发舌尖前音微缩.国际音标之属之.我国方音中山东临淄读“蒸”、“超”,“扇”及浙江金华读“准”、“春”、“书”等正齿音三等字之声母,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3.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准确地掌握汉语是我们汉语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个词的意义、用法和译法,本文试图从语音、词义、语法角度对“了”字及其维吾尔语译法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一、读音汉字中有不少字是同形异音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在什么地方该读什么音,便不能正确地表达意思。“了”是个单音节的多音调,有三种读音:le、liǎo、lià(一)当助词用时读le。如:  相似文献   

4.
“点线面式”文言教学法即“点,读准每一字;线,读懂每一句;面,理解每一文”的教学方法。一、读通读通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正音的工作,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的读者,读通每一句。如《劝学》中解决如下字的读音问题,便可过读通这一关,如rou砺li趺qi跬kuinu镂lou锲qie槁gao暴pu等,通假字:“有”音“又”;“知”音“智”;“生”音“性”等。其次,遇到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或特殊句子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的结构,使语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音节上还要平稳。如《狱中杂记》,“其骈死,皆轻…  相似文献   

5.
一、汉语的腔调和回音在口语交际中,“腔(调)”、“口音”是两个常用词。如“那个人讲话是东北腔”“小张是京腔普通话”“他说话带点江浙口音”。不过,在方言(语言)研究中,学者们很少使用“腔调”、“口音”一类词。笔者仅见李荣先生论及这两个词。他指出“腔”字用来指语言(方言)的腔调和方言的派别;“一口的北京腔”,是就腔调而言,“闽南话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是就方言派别而言户李荣先生对“口音”也有精辟见解:“音”字用来指语音和口音,“一口北京音/地道的苏州音”都着重说语音;“带点山东音”,是指说话有山东…  相似文献   

6.
苏轼《前赤壁赋》中有两句话:“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一股学者多以为此二句是写洞箫声之悠然动听,是从音啊的效果上极力渲染那种幽怨悲凉的情绪,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等句作用表达手法相同.本文拟提出一点新的看法,认为二句是暗用典故以寄托不便明言的某些感慨.  相似文献   

7.
日母归泥     
在上古音到现代普通话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古音里具有舌面鼻音声母n-的字,由于鼻音消失,又经过卷舌化,逐渐变成了现在读r-声母的字,如“日”、“人”、“如”等;同时止摄日母三等字由于失去了声母,在现代普通话里念成零声母的er,如“二”、“尔”、“儿”等  相似文献   

8.
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雄长安初期的生平事迹 ,如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众说纷纭。本文论证扬雄写奏《甘泉》、《河东》二赋的时间应在汉成帝永始四年 ,并由此推断 :扬雄至京的年龄 ,今传《汉书》本传“赞”文说“四十余”确实错了 ,应是“三十余” ;先为王音门下史 ,后得王音和杨庄举荐 ,于永始二年或三年待诏 ;由于受到日蚀影响 ,永始元年即复的甘泉、河东郊祠 ,迟至永始四年方始实行。扬雄除为黄门侍郎 ,应在此年末奏《羽猎赋》和元延二年上《长杨赋》之间的元延元年。  相似文献   

9.
甘肃方言里 n、η不分,普通话读 n组韵的字如“根、金、敦、寻”,和读η组韵的字如“耕、京、东、雄”,在甘肃方言里都是两两同音的字。甘肃方言是  相似文献   

10.
“和律论”之辩答──对蔡、牛二君之相关“文本”李曙明蔡仲德君与牛龙菲君十多年来,对“和律论”(“音心对映论”)提出诸多话难、质疑。现就“比音而乐(le)”,“乐者乐(le)也”两个命题试辩答如下:“比音而乐(le)”之辩答《乐记、乐本》云:凡音之起,...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在晚唐卓然成家。他的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过同时代的诗人。艺术上,他继盛唐、中唐诸大家之后,别开生面,独创一种沉郁深曲、秾丽精工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开山祖,同时又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温李并称.一温李并称始见于昭宗朝翰林学士裴廷裕所撰《东观奏记》:“廷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以后历代诗评大多把浓艳工丽的诗风作为温李并称的主要原因。其间也有不同意见,如南宋范元实认为:“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清代朱鹤龄也认为:“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  相似文献   

12.
三音节“化”缀动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音节“化”缀动词浅析刘经建现代汉语的动词里,有一种是由一个语言成分加后缀“化”所构成的。如。“美化”、“磁化”、“特殊化”、“商品化”、“无产阶级化”等等。这种动词近年来在书面语中日益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这种动词含有后缀“化”,我们不妨称之为“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刚需”的态势下,推动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抖音短视频的健康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有重大意义。聚焦抖音短视频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去中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系统性、主导性的矛盾,我们应坚持“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导向,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完善“PGC+UGC”的创作模式,凝聚传播主体的合力;优化“人工把关+算法推荐”的推送方式,实现传播方式的深入人心,促进二者融合共生,共同统一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14.
长音、拨音、促音对声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重音位置产生影响.单词声调的重音多出现在长音、拨音、促音所依附的音节上或者住于词尾第三或第四个音节上.二是具有平衡声调的作用.词中如果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长音、拨音、促音,因为它们在词中均衡分布,所以声调多发平板音.  相似文献   

15.
语言史资料表明:“尢”为同形字:一音读“you”,为“尤”的异体字;一音读“wang”,为“尢”的异体字。姓名“尢列”中姓氏“尢”,依照“名从主人”的原则当读“you”,而只根据语文辞书和文字自身的音义状况则无法确定其音读。对“尢列”之“尢”音读的探讨表明,适当关注语用规律、原则,可以提升文字、辞书知识在日常语言生活中的作用与效度。  相似文献   

16.
0.1神木话属晋语方言陕北片。该方言有两个表时制的助词:过去时“来”(音[|ε-|]),将来时“呀”(音[ia·|]、轻声)。本文描写“来”的用法。0.2神木话“来”的性质和用法很复杂,有趋向动词、表祈使的语气词和时制助词。趋向动词“来”不必举例,表祈使语气的如: ①去我们家去来。①  相似文献   

17.
陈第《毛诗古音考序》中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汉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音、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中的“品”型结构酷似“金三角”,音、意、形,都非常有趣。可惜,这些字绝大部分不常用,极为生僻,几乎变成了绝无仅有的“活化石”。先挑拣七个例子,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段玉裁“音有正变”学说提出的目的、“音之正”与“音之变”的具体含义及“音之变”与“音转”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了段氏“古敛今侈”的结论的客观基础,说明了段氏这一理论的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变形膏化”这一概念是刘钊先生于1991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古文字构形研究》中率先提出的。“变形音化“作为古文字构形的一条重要规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进一步加以梳理和总结的必要。变形音化是古文字构形演变的重要规律之一。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字例的考辨,疏于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对变形音化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如概念内涵的确立、变形音化产生的内在动因、变形音化之变化形式等问题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