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唐诗中有一首“西鄙人”(西部边地的无名氏)所作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军与吐蕃常在今青海省东部一带发生战争。边将哥舒翰屡次获胜,累功至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大为玄宗所亲任。这首诗就是颂扬哥舒翰武功的作品。它的前两句用了民歌中习见的起兴手法,描写哥舒翰的勇武形象。后两句是说吐蕃丧胆,不敢侵入临洮以东。(唐代和政郡溢乐县旧名临洮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其地当今甘肃省岷县。又唐代有临洮郡,其治所当今甘肃临潭县。洮河流域曾是唐与  相似文献   

2.
唐诗《哥舒歌》中出现的“临洮”一地究竟是指哪里?历来众说纷纭。《试解<哥舒歌>的中临洮》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作者司俊、司俭,以下简称《司文》),为我们指出了三种关于“临洮”的解释,同时又提出了不同意这些解释的新见解。这样一来,《哥舒歌》诗中的“临洮”,就有四种不同的答案,这就是: ①、甘肃省岷县;②、甘肃省洮潭县;③、甘肃省临洮县;④、青海省乐都县(即《司文》所谓鄯州临洮军之防线)。但是,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这就要求我们详细地占有材料,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去伪存真,去揭示临洮地望的真实所在。  相似文献   

3.
高适诗中的“阳谷”刘乾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诗:“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陇山,在六盘山脉南,是由长安赴陇西的第一道险关。诗题中的“临洮”,如指唐之洮州临洮郡,即今甘肃临谭县,如指唐之临洮军,则在唐之狄道县,今甘肃之临洮县。两县南北相邻,都在陇山西...  相似文献   

4.
哥舒翰纪功碑,位于临洮县南大街46号院内。据金石历史学家张维著《陇右金石录》记载:哥舒翰碑为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所立,距今已1230余年。碑额、碑身、碑座均为整块巨石制成。碑额高零点九零米,碑身高四点二五米,宽一点八四米。碑座共为五层,高二点四米。碑正面刻文十二行,为唐隶书,字体挺秀苍劲,笔力雄健。据民间传说为唐明皇御笔,可惜因风化残缺,现仅存五十三字。一九四二年,六安高一涵先生作《临洮观哥舒碑》诗云:“此是  相似文献   

5.
《寄李儋元锡》是唐韦应物的名篇,古今唐诗选本多收入。其中对“李儋元锡”一向无注。近年出版的两个唐诗注本,对此作了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注云:“李儋,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李儋(单dan),武威(今属甘肃)人,曾官殿中侍御史,给事中李升期之子。韦集中屡有寄李儋诗,卷二有《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则其字为幼遐、元锡。”都认为李儋字元锡。对此我颇有怀疑。  相似文献   

6.
崆峒山释辩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水从西下。极目高萃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几句,对崆峒山现有两种解释,一说在甘肃岷县,泾渭两水都发源陇西,所以说“疑自崆峒来”;一说在甘肃境内。《康熙字典》所列,《唐书地理志》崆峒在岷州溢洛县。《史记注》在陇右。《雍州录》在原州高平县即笄头山泾水发源。今平凉府西即崆峒山,有广成子宫。前说依据《唐书地理志》,沿用了《唐宋诗举要》中的观点,唐时地图册也是这样标记的。但是今天岷县的  相似文献   

7.
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之“峨嵋”,注家皆云:“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嵋山”(为论述方便,本文称之为“南峨嵋”)。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喻守真先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48年版)、金性尧先生《唐诗三百首新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新选唐诗三百首》注均从“南峨媚”说  相似文献   

8.
文学流派的形成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自魏晋以来,各种文学流派层出不穷、绵延不绝。尤其到明清以后,各种派别,更是名目繁多,争奇斗盛。甘肃古代有没有产生过文学流派?人们似乎还很少考察过。本文拟就有关材料中提到的“三秦诗派”作一约略的考察与分析,这对我们了解清代甘肃的诗坛也还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三秦诗派”的提法见于清代知名学者、嘉定人王鸣盛(字凤喈,号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写的《刘戒亭诗序》。其中说:“予宦游南北,于洮阳(即今甘肃临洮县)得吴子信辰诗,叹其绝伦;归田后复得刘子源深诗,益知三秦诗派之盛也。”这里不仅以赞叹的语气明确提到“三秦诗派”,还具体提到了这个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甘肃临洮  相似文献   

9.
岳钟琪是清代历仕康、雍、乾三朝,在平定西藏,青海及大小金川战役中卓有战功,“威望著海内”的大将。他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呢?各种史籍说法不一,《清史稿》说他是“四川成都人”,张维《甘肃人物志》说是“兰州人也,藉籍临洮卫”,旧版《辞源》更说是甘肃临洮人,据考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据有关史料记载:岳钟琪是宋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先世为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宋廷南迁后岳氏移居毘陵(今江苏常州市),十七世岳仲武“赠荣禄大夫,于明万历间宦游甘肃,遂家兰州”。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移居河西,其地逼近番夷,数见侵掠,乃散财募士,为桑梓卫”,活动地点在靠近“番夷”的庄浪卫(永登县在明代的称谓)一带。康熙十四年被“靖逆侯张勇荐拔抚标中军,以克临洮,全巩昌,夺回东门行营,升洮岷副将”。驻到临洮以后又担任过左都督浙江绍兴协副将、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岳钟琪之父岳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永泰营在今景泰县正路乡境内,残迹犹存,明代归庄浪卫管辖。康熙十四年岳升龙“从西宁总兵王进宝克兰州,先登,被创,迁庄浪守  相似文献   

10.
唐诗《登鹳雀楼》作者是谁?《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第四页印着王之涣的名字,《唐诗鉴赏辞典》也肯定这首唐诗是王之涣所作,并作了分析;新版《辞海》在“王之涣”条目下写着:“传世之作仅六首,《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尤有名。”然而,这首“意境雄浑,气势奔放,语言凝炼,音节铿锵”的不朽杰作,并不象人们所公认的那样,是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的七律《寄李儋元锡》为历代选本必选之诗,但是对李儋、元锡是何许人,是一人?抑或是二人?迄今没有人搞清楚。兹举三例,均是注解《寄李儋元锡》的。(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上》的注解说:“李儋,字元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的  相似文献   

12.
李益诗事指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益并非如某些权威文学史及工具书中所说的是“甘肃姑臧 (今甘肃武威 )人” ,而可以确认是陇西成纪人 ,青年时代举家迁居洛阳。其所撰《从军诗序》自述身世 ,真实可信 ,并非后人属缀。另外 ,有关专家关于李益诗中的“芳鲜”、“无定河”、“石楼山”、“黄堆烽”等的注释、考辨亦有误  相似文献   

13.
一、生平及思想东汉女诗人徐淑,生卒不详。今言其籍贯,多据《玉台新咏》秦嘉赠妇诗三首之序文“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的说法,称徐淑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人。其实,《甘肃新通志》卷七十九《人物志》列女四条下对徐淑的介绍:“汉秦嘉妻徐氏,字淑,平襄人。”义据同书卷四《舆地志》:沿革表:巩昌府:通渭县下注明:“平襄县,元鼎三年兼置天水郡治焉;后汉属汉阳郡;三国、晋均为平襄县;南北朝省;隋、唐均为陇西县地;五代无置;宋熙宁初筑通渭堡,元丰中升为县,属巩州,崇宁五年废;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王启忠所谓“关东”,在辞书上解释泛指一般关隘以东地区。具体有三说,一是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以西为“关西”,有“关西将,关东相”、“关西大汉”等说。这一称谓近代不太流行。二是近代以来人们称...  相似文献   

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可算是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此诗通过生动、优美、瑰丽、新颖的艺术形象,达到状物抒情,图貌写意的目的。它千余年来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可谓脍炙人口的名作。迩来却有许多人将这首佳作解释得不恰切。下面且举三个例子: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所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在解释《枫桥夜泊》  相似文献   

16.
哥舒翰是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曾事王忠嗣,累功至陇右节度副使,以收复石堡城有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高适在哥舒翰幕,天宝十一载随翰入朝,夏,高适返河西。杜甫赠之以诗,首四旬云:“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杜甫是伟大的诗人,热爱和平,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句诗就值得考虑了。据《资治通鉴》载:“每岁积石军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边人谓之吐蕃麦庄。”前句“崆峒小麦熟”,正是吐蕃麦庄,要加紧防秋,怎能“且愿休王师”呢?后句是指哥舒翰拔石堡城事。石堡在赤岭之东,本为唐军镇守。开元二十九年冬,吐蕃屠达化县,陷石堡城,至天宝八载,哥舒翰才夺回来,唐军遭到重大伤亡。国家的疆域,寸土不能予人,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发行量达七十多万册,在读者中颇有影响。但该书的注释存有一些知识性错误,如把《题都城南庄》(即为人熟知的“人面桃花”那首)作者、唐代诗人崔护的籍贯“博陵”注为“今河北省博野县”,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8.
李白《行路难》三首,是古今传诵的名篇。其第一首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几乎所有的注本都只注上句,意谓语出《宋书·宗悫传》,借宗悫少年时回答叔父“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话,表明李白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仍怀着强烈的希望。而对下句,却认为诗意显豁,不必注释,如王琦《李太白全集》,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等。即使少数注本有所注释,也仅仅是将诗意串讲得更明显一点。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注云:“云帆:象白云般的船帆,这里指船”,“沧海:大海”。意谓扬帆渡海,象征政治抱负的实现。认为这两句共同表达了作者  相似文献   

19.
五、七言绝句,虽然起源于南北朝,但最终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近体诗的重要体裁之一,并固定了表现形式,却在唐代.唐人绝句,在唐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在唐诗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南宋洪迈在《唐人万首绝句》的序中说:“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清代王夫之更是说:“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①在唐代绝句诗的创作中,名家辈出,风格迥异,呈现出一个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僧一行(张遂)是我国唐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省巨鹿县人。这一说见1965年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辞海》“一行”条下解释说:“唐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令属河北)人。”二、山东省昌乐县人。此说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一版)。该书选编《旧唐书·一行传》:“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编者在注释中称:“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领十县。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三、河南省南乐县人。这一说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行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拙作《河南古代科学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