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全文公布河北保定出土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该碑记录的老索家族情况,为西夏遗民在元代保定地区的活动提供了实证.本文认为现存的碑文为后代摹刻,初刻的具体时间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青海城镇市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青海的城镇市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发展,虽然许多地方仍不尽人意,但还是对传统的军事和交通重镇模式有所突破,商贸业的顺利运营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文章以西宁、湟源、结古、鲁沙尔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市场的发育状况为例,指出它们各自的发展缘由与特点,并归纳出民国时期青海城镇市场的总体特征,以期对此领域有较为明晰的认识和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07,(6):I0008-I0008
<正>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此外在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  相似文献   

4.
北京"新疆村"的变迁——北京"新疆村"调查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批新疆维吾尔族人陆续来到北京,他们大多聚居于北京的魏公村和甘家口两地,形成了两个维吾尔族村庄.作者的这项调查就是围绕新疆村的维吾尔餐馆展开,并利用文献材料展示了北京新疆村自元代以来的种种变迁.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主办,兰州市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承办的"首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论坛"于2007年1月6-7日在兰州市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民委、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妇联、甘肃省教育厅、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中国穆斯林网站、兰州市民族商业联合会等39个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企业和民办学校等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收到论文40多篇.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7,(12):14-15
民族团结一直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湖南省民委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的路子,从2001年7月开始,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邵阳、永州、张家界等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州确定了8个省际或县际边界乡镇作为首批全省民族团结示范点。具体工作由省民委政法处牵头。六年多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20新16年7月10日,位于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收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亲自送来的6000元捐款,捐款人是该州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吐尔逊?艾则孜。68岁的吐尔逊老人饱含深情地说:“这6000元是我刚卖牛的收入,全部捐献出来,就是为了支持湖北乡亲们抗洪救灾。希望能为湖北受灾的亲人们添件遮风挡雨的衣衫,买口热热乎乎的饭菜。”  相似文献   

8.
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提议,甘肃省政协牵头,具体由喇敏智副主席(回族)负责,喇敏智主编、马明良执行主编,组织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宁夏、甘肃有关研究院所的学者专家撰写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该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现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开发祖国、发展经济、繁荣中华文化、推进科技进步及发展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分总论、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精神篇几个板块,体例新颖,文字流畅,写出了回族的辉煌业绩和骄人贡献,展示了回族的全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回族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贡献的专著。书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的批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白立忱(回族)、李兆焯(壮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朝鲜族)及甘肃省党、政、军各方面领导同志仲兆隆、李乾元、喻林祥、李子奇的重要题词。这些题词充分肯定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本书对发扬回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将刘延东同志的序文和苏荣同志的批示刊出,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07,(12):63-63
<正>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人口1617.88万(2000年),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文字系1955年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相似文献   

10.
韩晗 《民族论坛》2007,(1):19-20
(一) 民俗很脆弱,脆弱得不能搬动,一搬动,就要出问题. 但是有时候我们就喜欢搬动这些原本不能搬动的东西,就像热衷于把那些古董从地底下挖出来,再送到世界各地巡展一样.我们在宣扬文化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其最重要的地域性,忽视整个文化存在的背景,甚至于忽视其存在的主体.如,民俗度假村的苗族吐火,闹市区的纳西文字的书写,以及灯光闪耀下舞台上的所谓原生态歌曲,种种刻意的表现,最后导致的就是这种文化在产业化的结合下,走向了文化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
Mass displacement in the Middle East is a major political challenge for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ern and Western states. As a consequence, statelessness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central politic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the collapse and weakening of the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 Through deploying a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interviews with 50 Kurdish immigra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members of Kurdish diasporas in Sweden and the UK conceive and experience statelessness in a world of unequal nation-states and hierarchical citizenship. Since diasporas are important non-state actors in nation-building processe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se their diasporic visions and the ways they challenge or reinforce the power of the nation-state in the context of migration. While from a legal or a right-based approach, the solution to statelessness is found in acquisition of a nationality/citizenship, I posit that in a world structured by the political normativity of the nation-state, nations without states will continue to be in search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political autonomy and sovereign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ity of sovereign nations.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uses a large volume of data – in particular, surveys –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 of Protestant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European states. It distinguishes three contexts. First, in the Nordic and certain adjacent states, the dominance of Protestantism was complete, but more recent secularisation has provoked a reaction from Christian parties, which enjoy strong support from active Protestants. Second, in certain states that in the past were predominantly Protestant, and where the ethos of the state was aggressively so, a significant Catholic minority was counter-mobilised politically, but as the dominant state-building parties became increasingly secular, committed Protestants reacted in different way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splinter parties (a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Switzerland) or working within the traditional parties (as in Great Britain and Germany). Third, in a few states ther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 small Protestant minority, whic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but in these cases (mainly successor states to the Habsburg monarchy) decades of communist rule have largely obliterated what might have been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political behaviour. The article explores variation in group identity patterns and in attitudes towards the state in those cases for which appropriate survey data are available, and devote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osition within the United Kingdom, where religion has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state- and nation-bui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世纪震荡: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问题的长期存在;政治民主化进展迟缓;地区人口的年轻化;公民社会的发展;全球化时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凸显;相关国家外交上缺乏主动性;信息化时代的政治影响;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民主、自由”的鼓吹;阿拉伯世界的整体性。当前阿拉伯民众抗议的开端是社会经济性的,但迅速向...  相似文献   

14.
儒学在青海的传播大体上遵循中央政府势力在地域上以西宁为中心,渐次由东部农业区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开的规律。乾隆、同治、光绪年间三次大规模回族撒拉族反清事件发生之后,清王朝始在循化等地力建儒学。由于儒学教育很难让边地民众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儒学在以循化为代表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展开难与内地相等。  相似文献   

15.
龚锐 《民族研究》2003,(2):36-43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和决定性因素。基于我国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针对当前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文提出如下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创新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口支援与城乡交流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博什瓦黑石刻画像众多 ,是迄今摩岩石刻中少见的 ,为多方面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石刻与南诏、大理的佛教有关 ,石刻族属有彝族说、僚人说。本文论证了南诏、大理时期在建昌地区信仰佛教的是南诏迁来的白蛮 (白族 ) ,建昌赵氏是南诏王酋龙时迁来的白蛮清平官赵铎些的后裔 ;在博什瓦黑信仰佛教的莫色家 ,就是建昌赵氏 ;建昌赵氏长期是昭觉境内的统治者 ,原居博什瓦黑所在的碗厂地方 ,具备了营造石刻的条件 ,得出了博什瓦黑石刻的族属是以建昌赵氏为首的白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9.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4,5(1):28-42,104-105
20世纪是一个巨变的世纪,新疆城市在这百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以来,新疆城市出现快速的发展,首先是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北疆的城市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都超过了南疆;其次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模扩大,一方面表现为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大,乌鲁木齐成为特大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天山北路城市带;一大批在20世纪之初仅为数千人的小城镇经过百年发展成为数十万人的大城市或中等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丝之路战略的实施,新疆城市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疆城市不仅要在数量方面有大发展,而且还需要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带动区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照心理学、交际学和伦理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交际中的语言形式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男女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同时也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几方面原因及这一研究在跨性别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