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感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文学作品中通感现象是心理感觉之间的交叉使文学形象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感染得以强化的一种方法。通感是艺术家(特别是以语言为材料的文学家)创造才能的高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审美通感     
审美通感是感觉的转移 ,审美通感可分为感觉通感、表象通感和多重通感。审美通感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审美通感的形成在于审美客体的相似相类和审美主体的各种感官的相通  相似文献   

3.
所谓通感,就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某种新鲜、深刻的感觉,有意沟通各种感觉,从而更形象地描写事物,渲染气氛、意境,表达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类型.如果从通感的表达方式上区分,可以分为直接式通感、半直接式通感、间接式通感三种类型.一、直接式通感直接式通感即直接用跨越感官(传统的五官)的界线把几种感觉组合起来,创造通感象.它的特点是在两种感觉之间直接发生挪移.不用任何的间接语言过渡,直接式通感在语言表达上常以修饰关系、补充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出现.修饰型的直接式通感在语言上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为增强艺术感染效果,把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官能感觉沟通起来,这种心理现象就叫“通感”或“移觉’。 通感,一般是“词语的移用”,即临时改变搭配关系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借助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转换一种形态,让人更易理解或印象更深。从这一点来讲可说是它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严格讲,比喻是展示喻体这种形态,而“通感”是同时展示两个形态,不分主从,而且两个形态的内涵发生了挪移,借助于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似点互为沟通。其实,通感是一种审美感觉的表达,它追求的不是形象感如何。而是一种对事物间特殊内在联系的贯通,并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美的艺术效果,得到一种顿悟灵通的微妙艺术享受。具体说,“通感”这种现象渗透着审美过程中的“移情”和联想作用。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通感》一文的发表 ,标志着通感作为一种审美理论、艺术理论的正式产生。其后 ,将通感作为一种修辞表现手法、感觉心理现象及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感受 ,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足在于 ,未能重视人与自然、感觉与心觉沟通这些通感研究最为重要的宗旨和层面。  相似文献   

6.
论通感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通感的主要分类方法,系统分析了通感的认知结构和语义特征,指出通感要涉及沟通感觉和被沟通感觉以及两种感觉的相关事物和相关特征,进一步揭示了通感的赋予本体不可能感觉的特征和词语超常规搭配的创造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通感(也有人称之为移觉),原为文学创作中的专用术语,属修辞手法之一种。然而,通感或移觉在音乐(特别是歌曲创作)中,是否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和效应呢?本文拟联系《歌曲分析与写作》课的教学体会,断想与浅见,愿闻明教。一、文学的通感现象通常,人们在感知某一事物对象时,往往认为,一种感官只能获得一种感觉:眼所见为视觉;耳所闻为听觉;舌所尝为味觉;另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官分别可获得五种不同的感觉。殊不知,这五种感官所获五种感觉,有时也可彼此交错、跨越,在大脑中形成互为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感”是借助一种感觉沟通或启发另一种感觉,或由对一种艺术门类的感觉和理解转移为对另一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通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美术基础知识,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感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通感亦被大量地运用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一种多维的感觉和独特思维.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通感在翻译中的作用,体现了通感手法在翻译中运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对通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通感不仅是人类共有的生理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心理现象。从通感隐喻的本质、构成条件和内在规律三个方面揭示通感隐喻的认知理据,并以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的通感隐喻为例,根据不同的感官来源域大致将通感隐喻分为触觉通感、视觉通感、听觉通感、味觉通感和嗅觉通感。  相似文献   

11.
艺术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过去研究者主要从修辞学、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现今随着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的发展 ,在理论上对通感现象的认识 ,也有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通感这一艺术方式的表达功能进行探讨 :运用通感 ,在语言的无能区 ,可抒难写之情 ;可恢复语言的原初形态 ;可以刺激读者的感受 ,引发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12.
通感是人所具有的特殊的感觉方式,具有美感特征。调动感官、展开想象,打通视听、激活审美,全面感通、意境全出,可视为通感在审美欣赏中的主要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感觉是诗人的眼睛,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觉。本文旨在从感觉运用的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认为感觉的运用是伴随着诗人情感和意象选取来实现的;同时,感觉的运用有时以一种感觉错觉或变形进入诗歌创作,而通感则是诗歌创作中运用得最自然最高级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通感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钱钟书先生的著名论文《通感》发表以来,“通感”已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了。然而因为通感是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现象,故在理解和使用“通感”这个术语时颇多混乱和误解。文学中的通感描写实质上并不是心理学上的通感症的表现,但是它又是与感知心理密切相关。在客观方面它取决于感觉之间的固定联系;在主观方面则来源于感知的类比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通感描写是一种语言现象,只存在于语言表述之中,它产生的前提是语言的概念体系的指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感隐喻是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由一个感官域向另一个或多个感官域映射的认知过程.Talmy的动力图式理论是能够解读通感隐喻动态映射过程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根据通感隐喻产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认知角度将通感隐喻分为三种类型:感觉挪移、表象联想和意象感通,并运用动力图式理论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通感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论证在动力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认知解读的可行性并揭示通感隐喻背后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谈“通感”     
一、什么是通感 人们在表达自己某种新鲜、深刻的感觉时,有意把不同的感觉沟通,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通感”。人的感觉由于接受客观刺激的分析器不同,分别形成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等。但人们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时,却往往可以把这些  相似文献   

17.
以体验哲学主要观点为指导,研究通感隐喻产生和存在的认知基础:通感隐喻的产生有其物理基础、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作为一类特别的隐喻,通感隐喻的跨感觉域映射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这是由认知发展心理学基础、普遍认知原则基础、和感知体验基础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的文艺创作不但数量巨大,艺术体式涵盖范围广阔,而且成就也甚高。其文艺创作不但具有鲜明的民俗意味,而且对于丰富当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与华文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20.
通感既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或文化现象,在英汉语言词汇里通感语义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之间的偶同、迥异或无对应性探讨通感对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的影响,并提出在理解或翻译此类形容词的派生意义时应考虑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