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初,我始读《管锥编》时,先师吴孟复先生为讲述钱钟书先生治学大略,并海之日:“此若不可泛泛读过,读书宜先知义例。可试读若干,待材料、观点、方法皆可触目了然,再读方有所得耳。”吴师为钱基博先生弟子,又与钱钟书先生有同事之谊和往来切磋之雅,所言既显示渊源,又出自心得,便欣然谨遵行之。先就第一册耐心辐读,细心体会,写成《借锥编>义例初探》一文,经吴师认可,发表于潍北煤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昔沈兼上先生在《说文段往摘例序》中示人读书之法,言“读者倘能以其散见于全书中发凡启例之论,最而录之,参互以求…  相似文献   

2.
王筠好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非是,《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随文指摘,知其尊尚段氏而不肯苟同。今权王氏订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故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诸书中,钩沉王氏明谓段说讹谬者,釐清轸域,平议得失。观王氏勘正之条目,要为正段氏之误改篆文、正段氏之误改注文、正段氏之误作说释三事。为举四例,试为分析。  相似文献   

3.
释“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告"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文》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4.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5.
再释“成”     
(成阝)、盛两字相通,前已论及,(成阝)、成古一字《说文》也已有定论,另据成、盛古为相通的字,也可以得到印证。《说文》汉许解:“从皿,成声”段清注:“盛音成,本亦作成。”(成阝)为封邑称成之正体,而戊为(成阝)的减笔,据此可以推知。此外、成、称,古相通,源于帝颛顼的婚偶为帝少皞之女,以族称“母癸(古鬼,九一音读如皋)而氏称为“爯”,这是屡屡见于古唐虞金文的记载,不过旧读“爯”为“举”,是源于《周书·牧誓》  相似文献   

6.
《说文》中戼丣为两个独立的声符,但清代即有学者认为二者实为一体,不必强作分別,今人根据甲骨文、金文资料,大多也认同戼丣同一。本文通过对段玉裁《<说文>劉字考》及清代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甲骨文对用牲之法"卯"字的研究,提出以下两点:段玉裁坚持《说文》的戼丣之分,强调的是形声字的语音分化及谐声规律;段玉裁和清代其他学者对"劉鐂"等字的细致考证,也对确定甲骨文中用牲之"卯"的具体含义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河南者驻马店师范学校魏民铎先生:来示读悉.辱承奖饰,殊不敢当,大耋之年,待悲老大!拙作《橘颂解》实谈不上"多所发明",能使先生"一读为快"?我不过对于当代几个学者疑此篇为伪作,非出屈原之手,加以辨驳而已.尤其是驳刘永济《屈赋通笺》提出的几个疑点,今天再自检查,尚觉有一点遗漏亟待补充,藉以说明论学之文尽管元元本本,全面总结,总有不照处.刘先生说到古无好名著书之人,请问立言不朽之说从何而来?刘先生硬要说屈原决不好名,不象今之文人学者好名,当是受了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虽取读书札记形式,但“胸中充积既多,触处逢源,无所窒碍”(段玉裁语),故能体大思精。初读时,往往叹其奥博,有应接不暇之感。因忆沈兼士先生《说文段注摘例序》中教人读《说文注》之法:“粗观之,似汗漫无归宿;读者倘能以其散见于全书中发凡启例之论,最而录之,参互以求,纲领亦自易得”。于是先  相似文献   

9.
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卷六十五“史评”类中,收有《历代世变》一文(原文略)。据现存资料,此文早在南宋编刻《三苏先生文粹》时已收载,明代毛九苞重编《东坡先生外集》、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时亦加著录,袁黄、王世贞所编的历史教科书《纲鉴合编》,也在卷首《读纲鉴法》中载录此文,且与程颐、朱熹等理学名儒的读史方法并列。近年有学者分析苏轼史论,还特加征引,说其“将苏轼深湛的史学功力表露无遗”(张元《苏轼的史论》,载《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年编印)。可是,此文真是苏轼所作吗?试辨之如下:剖…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彼淮夷'之?."《毛诗》"泌"作"毖","?"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①"王氏此言未必符合许慎的初衷,但《说文》误以经类中的假借义、引申义证以字之本义则是事实.《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相较,或字同释义同,或字同释义异,或字异释义同,或字异释义异.研究《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的同与异,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意是颇有益处的,兹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先的名作《归朝欢》词之末句,列为"张三影"之一,却在流传中有着不同版本.例如万树《词律》卷一八作"帘压卷花影";朱祖谋《瞗村丛书》本、唐圭璋《全宋词》、吴熊和先生《张先集编年校注》作"帘押残花影";《御选历代诗余》卷八二作"帘幕卷花影";《花草粹编》卷一一、《百家词》之《张子野词》作"帘押卷花影";近年发现的有"秘籍"之称的《天机余锦》卷二作"帘压桃花影".至于其他诗话、词话、史传、笔记类的记载也是各有不同,如陈师道《后山诗话》即记为"帘幕卷花影",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张先传》作"帘栊卷花影" .吴熊和师《张先集编年校注》 吴熊和《张先集编年校注》,附录五"张先传记资料"之"陆心源《张先传》"条.、《辞源》皆云"帘押"为镇帘之具(按:简化字中,"帘"已经一律用"帘"代替."押"与"压"意义可通,不必推究.)私意若知"帘押"(或"帘压")为怎样之"镇帘之具",则此末句庶可确定矣.……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擐"读huan音,有"贯穿,穿着"义.据<说文>之解释,据典籍之考辨,据合肥方言之旁证,认定"擐"古读为guàn,当是今所言"挎"之本字.又"擐"读juǎn音有"系"、"拴"义,据"摄"之字义源流,据书证及合肥方言,认定"擐"宜音guǎn,当释"绕,套,扣".  相似文献   

13.
章先生尝举一二三古文作弌弍弎.从弋何取.以问黄侃。侃曰:“弋者栎弋.古用筹算。凡陈数必以弋计。张良为汉王陈十事,借前箸筹之,故弌弍弎从弋也”,先生为《与刘光汉黄侃问答记》具载其说,编在《文录》,私意未安。年少侍师吴下新居,尝以燕闲质之先生曰:《说文》“长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成书和润改的过程,是和宋明理学的传播,尤其是和朱熹哲学取得统治地位有相应的联系.《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宣扬阶级投降主义,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哲学.一鲁迅先生说:"《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水浒》的素材是取自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的故事,这故事有史据,但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主要的是表达作者们政治思想倾向.最初,南宋说话人以口头说唱形式出现的,后来多次经过文人学士加工润改,铺衍增殖,在元末明初成书.成书之后又多次改写,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从成书到定型都  相似文献   

15.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16.
自两汉以降,人们多将对《天问》之解释付诸文字,其著述亦呈现为"文注"形态.明人萧云从、清人门应兆将图像纳入研究视域,创造了《天问》阐释的新形态——"图注".这种注释形态在结构上呈现为"左文右图"式样,其所绘图像多典而有据,且进行过超时空、非线性的多维缀合;在功能上,其承载着注家籍图画以知得失、明治乱的鉴戒意识,肩负着将《天问》文辞深奥意蕴予以具象化图现、文本关键情节予以孕育性描绘之任务,并与本文形成佐证、补充关系,以产生审美张力."图注"扩大了《天问》在市民阶层与知识群体中的影响,拓展了"注骚"与"读骚"者的审美视界,丰富了中国古代经典阐释之方法,具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常德钱剑夫先生撰《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于《说文》、《尔雅》、《广韵》诸系之书咸所论列,明其体制,究厥由绪,衡彼得失,其规模宏远而论断精审,足为字典辞书之学导夫先路,洵盛事哉!余得受读卒业,承命并言,既不克辞,乃尘其简曰:盖语言之质,在乎义理,而声音是寄,欲其行远,伊文字是赖,于是有训诂、音韵、文字之书.究其业者,为训诂、音韵、文字之学,三不相离而各有偏重,斯语言文字之学之大较也.先生是书,以明用适今为归,故于收字收词则欲其该洽而无遗漏,于解义则取其详确而不繁芜,于检寻则课其便易而无梗涩.斯为通识,夫岂间然?惟是先生注意所在,于古人著书之意或未暇致详.如以部首分类检字法为《说文》之创造性发明,此盖以后世之《字汇》、《康熙字典》检字之法发耑于许书言之也.愚窃谓许书分  相似文献   

18.
物伦犹事类,齐物伦犹齐事类.一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事又见《徐无鬼篇》.隐,凭也.仰天而嘘,向云:"息也."《玉篇》引《声类》:"出气暖曰嘘."答(塌)焉似丧其耦(偶).塌、圯毁貌.偶,偶像也.《释文》本又作偶,《文选·北山移文》注、卢谌《赠刘琨诗》注、《玉篇、人部》引并同.偶寓本同字,抟土刻木为像,所以寄寓神之精气,故谓之寓.神与像为二,对神言之,则像为神之偶,故又谓之偶,似丧其偶者,谓形躯委顿,如神之土木形骸,将就圯毁,而失其所寓也.子綦全于神者,故以神拟之,而方其形骸为偶像.此以精神为实体,形骸为象征实体之偶像,犹后世言精神为真我,形骸为假我也.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居乎犹哉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  相似文献   

19.
翻开新旧唐书,对武则天的评价是极不公平的,唐时的一些文章亦复如是.它们用了最恶毒的字眼诅咒她,贬斥她,嘲讽她,把她比做妲己、褒姒,说她是"牝鸡司晨"、"奸人妬妇"、"肆行不义"、"贻祸邦家".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更是骂她为"妖孽","虺?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旧唐书·玄宗纪》曰:"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  相似文献   

20.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许肇鼎同志写的《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一文,我有以下几点补正意见: 1.甲骨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豕”字外,还有一个“豚”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和一个“彘”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可以说明当时猪的名称已经多样,养猪自然已经时间久、数量多了。 2.金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家”字外,还有一个圂字(见《甲骨文编》六·一六)。据《说文解字》卷六(下)说:“圂者,猪厕也。从口,象在口中也。会意。”《一切经音义》九引“苍颉篇”说:“圂,猪所居也。”这里的“厕”,既是猪舍,又是厕所。厕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