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介绍,自杀位居中国死亡原因排序第五位。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最大死因。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自杀率。因此,了解一些有关自杀的预防和救助工作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自杀现象的本土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所能搜集到的几套自杀调查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中国人的自杀现象,其总体特征为:①农村地区的自杀率高于城市;②青年人的自杀率高于中老年人;③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④未婚者的自杀率高于已婚者;⑤自杀诱因,主要包括躯体和精神疾病、家庭矛盾和人际纠纷;⑥自杀方式,以服毒、自缢为主。由于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结构与人格结构,致使中国人自杀现象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一种有意终止自身生命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行为的结果分为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或称类自杀)两种情况。全世界每年因自杀死亡者约50万人。我国大陆每天有400人死于自杀,每年死于自杀的约14—16万人。据估计,自杀未遂者则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欧洲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7.1/10万,年自杀人数达12万。亚洲自杀死亡率菲律宾为0.6/10万,新加坡为9.9/10万,泰国为5.8/10万,日本为19.0/10万,韩国为20.6/10万。我国1987年自杀死亡率达13.8/10万。自杀死亡率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4.
日本职场自杀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5年,日本每10万人中有20.3人自杀,处于世界第三位(韩国为24.7人,居世界首位;匈牙利为22.8人,列第二位).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已连续12年超过3万人.  相似文献   

5.
2月23日,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局长李海跳楼自杀。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2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自杀是有意识地对生命的自我毁灭,是人类所患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病。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全世界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四十亿人口中,每年约有四十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一千一百人。若将自杀未遂者合计在内,是这个数目的十倍。毋庸讳言,我国当前也存在着自杀问题,特别是青年自杀占  相似文献   

7.
孙轶玮 《金色年华》2007,(11):13-14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有8人自杀未遂。自杀虽然只居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五位,但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处于死亡原因的首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有150万人因家人或朋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有16万小于18岁的孩子因父亲或者母亲自杀而变成单亲家庭……”  相似文献   

8.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研究表明,一旦有一名员工自杀,他周围的10~20名员工将产生自杀倾向,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不是每件自杀或自杀尝试都可以防止,但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员工自杀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论“过日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自杀     
圆子:我楼下住着一位处长,挺好的一个人,前些天突然自杀了。我非常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自杀呢?湖北武昌吾成吾成:对于自杀,我一直都没想通过———大好生命,为什么要自杀呢?唉!圆子自杀  相似文献   

12.
一、8起自杀事件概述福建师大是福建省培养中学师资的最高学府,在校学生7500人。从1989年5月至1991年10月,计有8名大学生自杀,自杀率高达5.3/万·年,约为国内高校大学生同期平均自杀率的3倍。特别是在1991年3  相似文献   

13.
伦敦地铁交给了中国人管 伦敦地铁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地铁,伦敦也是第一个吃“螃蟹”(建造地铁)的勇敢者,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1843年,英国人皮尔逊为伦敦市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由于种种原因,10年后英国议会才批准在法林顿和主教路之间修一条长不足6公里的地铁。  相似文献   

14.
目前,自杀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自杀率上升了60%,全球每天平均有3000人自杀。几乎在所有国家,自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很多国家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杀率最高。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年自杀问题也日趋突出,老年人群体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几年前就已公布并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据2004年卫生部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8,(23):53-53
据统计,德国每47分钟就发生一起自杀事件,累计起来,一年的自杀事件高达1.1万起。统计还显示,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每3个自杀者中间就有一人年龄超过了65岁。  相似文献   

16.
自杀是主体自愿的自我毁灭行为。作者认为,对自杀现象作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而且是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建立健全的社会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自杀者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作者试图揭示自杀在生物学上的根据及其与遗传的关系,说明自杀是人类死亡本能的曲折表现,描述了四种精神病态行为即狂燥型自杀、抑郁型自杀、迷恋型自杀和冲动型自杀。其次,本文研究了自杀的定义,并据此对自杀现象加以分类。作者认为,一个自杀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自愿死亡,二是主体选择了死亡手段并且主动完成死亡过程。文章采纳了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方法,依次对利己自杀、利他自杀和反常自杀加以分类描述。本文接着从性别比例、年龄、家庭婚姻、宗教背景等外在角度,分析了影响自杀的相关因素。作者概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研究结果,比如在已遂自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未遂自杀者和企图自杀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春季时节是自杀高峰期;因家庭纠纷而导致的自杀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许多地方15—22岁年龄组的自杀曲线猛增,表明尚未定型的青少年从家庭刚走向社会时,心理危机频仍,自杀的可能性突然加大。最后,本文探讨了自杀者的动机,同时援引了评判自杀合理与否的标准依据,即功利性原则、人生价值原则、自律性原则和神学原则,回溯了人类思想史上对自杀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作者指出,社会意识对自杀行为应取的不干预态度,并不意味着要提倡人们放弃对自杀的严肃态度,也不意味着在鼓励个人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性时放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更不意味着要漫无差别地肯定一切自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布里吉德:当新生儿被看做“污染者”,死亡被描述为“有尊严的行为”时,有些年轻人不珍惜生命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自杀很容易让人们感到担忧。我们发现年轻人自虐性的主动结束生命特别让人忧心。自杀对我们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因为英国人到现在仍然在超市和酒馆的闲聊中谈到“布里吉德自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将自杀率大于20/10万的国家称为"高自杀率国家"。2002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了其历时7年的一项调查的结果:中国年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自杀已成为中国全国人口第五位、15~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指出:"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估计自杀未遂者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人自杀行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日本对自杀特有的道德评价;“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宗教的思想与生死观;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与“内疚感”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自杀在今日美国业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据统计,全美有自杀企图的青少年平均每24小时多达1000人;仅在1985年的前十个月中,就有6500多名青少年自杀身亡。自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行为,但同时它又具有流行性。1984年,一些州的出版物(如得克萨斯州的《Plano》和纽约州的《West-cheterCountry》)对青少年自杀悲剧所作的报道引起了公众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关注。今天的教育机构所担心的是,一个学生的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