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捏小猪玩偶     
刘纪甫 《老友》2009,(8):46-46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可谓是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面塑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深厚;长江流域:细腻、优美、精巧。  相似文献   

2.
面塑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注重意象的营造,其表现风格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详细介绍了山西晋城民俗艺术家李秀英(晋城八奶奶)的个人生平及面塑作品,对其面塑创作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力求揭示其艺术文化本质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皖北民俗体育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皖北民俗体育存在自然孕育环境受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现代社会文明异化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传承发展主体对传承使命的逐步背离、项目传承创新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等问题,认为应从优化政府管理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民间力量加强项目传承创新、建立学校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突出非遗文化价值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构建评价交流机制促进区域比较发展等方面,对皖北民俗体育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性”与“传承性”是民俗艺术的内在属性.民俗艺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在外部表现为具体的民俗艺术形态(能指),在内部蕴藏着民俗文化信息(所指),民俗艺术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其符号意义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间的流通和共享.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实物传播是民俗艺术传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分别对应民俗艺术的口承类、表演类、造型类三大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凡是人类社会中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为,所有形成习俗惯制世代传承的事象,都属民俗。文艺民俗源于民俗,但不是对民俗的直接记录和简单复制,而是民俗的审美化、艺术化。文艺民俗是创作主体认识和表现生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创作素材。它如同人们的日常用品,被经常触摸,形影不离。创作主体作为社会的民族的一员,始终置身于民俗的土壤之中,当艺术家怀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感受并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时,他已全身心进入浓重的民俗的氛围之中。民俗不仅作为创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研究正面临着多门学科的挑战,其根本的方法论缺陷在于将民间文化从民众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本文试图以客家乡村社会为个案,从民俗传承的基本社区、民俗传承的主体、主体在具体时空坐落中的民俗传承与创造、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论述了民俗传承的地方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俗造型艺术传播要素由主体与客体两个部分组成。传播主体是其作品的创作者、管理者、广大民众与消费者。传播主体的特殊性是底层大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集体性、自发性、传承性与审美性。作为传播客体的讯息与媒介呈现出社会生产性、生活化与客观化的特征。在传播活动中民俗造型艺术传播要素的特殊性,正印证了瓦尔特·本雅明重要的艺术理论,即经验与体验的二分法,它是当下民俗造型艺术传播中的两种互为补充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民间面塑紧贴人民群众生活,渗透于乡风民俗活动之中。晋南面塑题材造型丰富多样,语言符号寓意深刻,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面塑的独特艺术内涵。以人物造型为例,戏曲人物造型在原来淳朴的造型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雕塑的浮雕比例形式,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9.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是依托于豫西南地区的文化环境,在该地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存在和发展与地域民俗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表现在:地域民俗为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反过来,民间歌舞艺术也表现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民俗;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所具有的整体艺术风格、声乐与器乐的选取以及表演手法、表演形式的虚拟化、节奏化、程式化等审美特征,均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特征。探求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与地域民俗的依存关系,也是对传统民间歌舞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艺术学被正式确定为艺术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是首次专门针对民俗艺术以及民俗艺术学的集中研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学的特征、体系和方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索,民俗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发,民俗艺术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中外民俗艺术的交流比较,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这对在新的时代深入开掘民俗艺术的价值富有深远意义,也对民俗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富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