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联动同行、融合发展,是高校实现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融合发展工作,必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间深度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意味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提出的重要意义,要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要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英语演讲混合式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现状,探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论”,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结合课程特点及现状阐述“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铁人精神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活”教材,而网球课程独特的本质,是其天然的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铁人精神融入高校网球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意、现状剖析、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结果表明,铁人精神在价值上是塑造学生核心价值的宝贵资源、是坚定学生政治立场的重要途经、是打造高校办学特色的灵动素材、是推动课程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课内联系课外、虚拟联系现实、评价联系反思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了西藏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多学、多读、多交流、多参与、多观察”方式增强教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结合西藏地区区情,从数学符号、概念、计算三个方面挖掘高等数学蕴涵的“思政元素”,指出开展“互联网+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发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隐形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步入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缓慢是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国家战略的支撑引导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对其赋能的可行性。为此,在坚持“价值为本,技术为器”“内容为王,技术为用”“教师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赋能,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铸魂育人实效,进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当前"新闻编辑"相关课程教材存在思想政治教化功能缺失、媒介融合专业背景缺失、教材内容的问题性缺失等问题.应用型高校《报刊编辑实务》教材编写应重视结构设计,突出特色——树立双重目标: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坚持两个内容来源:学科与产业;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创新教材体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其必然性: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课程思政元素和肩负培养学生德育的使命;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显性和隐性价值,提出了健全高校体育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创新、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制定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意识、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在同步上升,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未相应增加。西方国家利用控制国际话语体系的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西方价值观宣传和拉拢是其推行全球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和话语权争夺战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发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和条件的总和,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校内课堂资源、校内课外资源、显性资源及隐性资源等不同类型。树立"大思政"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观,强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统筹与管理,着力挖掘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系统整合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理论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拓展了高校课程 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已经从注重“思 政课程”建设转变为凸显“课程育人”体系的协同创新,主要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从价值论角度阐明“课 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论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特色实践,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课程思政”的多维理路,以期为推进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表现,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创造性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提高文化思政能力,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历史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增强大学生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继承和借鉴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思政课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实践教学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必须把实践育人纳入教学计划。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育人,必须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实践教学育人重要性认识为前提,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手段,建立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结合教学体系为途径,进而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顺应这一要求,积极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基础课"进行的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概论课"进行的以"信仰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都是对这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取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不失时机的进网络,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思想政治创新的重要支点和途径,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的结合,不时失机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不断地开创高校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在当今各行各业的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和明显的作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的涵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原因、方法和途径做了理解和经验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