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地域为限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学术文化和众多的学术流派,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等许多特殊情况下,往往如此.宋代以来各地书院林立,讲学风气大盛,从而形成众多学派,尤其是江浙一带,在宋以后,经济文化发展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不仅人才辈出,各地藏书亦为全国之冠.宋室南渡后,定都杭州,浙江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文化荟萃之邦”.浙东地区此时出现了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以陈傅良、叶适为首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等.在他们的学术思想影响下,经元明至清,在浙东遂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对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全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有  相似文献   

2.
浙东学派是中国最有名的、地域性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术既是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也是中国学术的精髓。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浙东学术这一地域文化在中国学术之地位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浙东文化”这一研究课题,是着眼于鲁迅一生与故乡文化的联系来探讨他与中国民族文化及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的整体关系。近十余年的“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带来我们对鲁迅愈益严重的隔膜、疏离以致对立,在这种对立情绪中所从事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他的故乡文化联系的研究,是有悖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文化在整体上特有的联系方式和内涵的。鲁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批判表现出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和发展,建立在他与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联系之上——“鲁迅与浙东文化”的研究,就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笔者梳理了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衍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鲁迅对此的体认和追寻建立在他与故乡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是在他主体意识参与下通过“复活—认同”、“深化—辨异”、“升华—消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鲁迅的文学创作 ,解读鲁迅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简述了鲁迅故乡的吴越文化特征 ,分析了鲁迅对浙东越文化的感悟、认同 ,及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启迪下对吴越文化传统的扬弃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浙东文化"这一研究课题,是着眼于鲁迅一生与故乡文化的联系来探讨他与中国民族文化及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的整体关系.近十余年的"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带来我们对鲁迅愈益严重的隔膜、琉离以致对立,在这种对立情绪中所从事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他的故乡文化联系的研究,是有悖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文化在整体上特有的联系方式和内涵的.鲁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批判表现出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和发展,建立在他与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联系之上--"鲁迅与浙东文化"的研究,就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笔者梳理了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衍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鲁迅对此的体认和追寻建立在他与故乡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是在他主体意识参与下通过"复活-认同"、"深化-辩异"、"升华-消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永嘉昆剧与海盐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史家通常认为浙江温州(永嘉)是宋元南戏的故乡,在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上,温州有其特殊地位。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后,很快就传播到浙江各地及邻近的江苏、福建许多地区,并且出现了以这些地方为名的各种声腔,其中最早的是海盐腔。海盐腔滥觞于宋末而盛行于明代嘉隆以前,一度成为一切南唱的代表。昆山腔崛起以后,海盐腔仍在各地上演。现在“永嘉昆腔”中称为“九搭头”的各类早期南曲曲牌.可能就是海盐腔的遗音。与“永嘉昆剧”相类似的,尚有浙西金华一带的义乌“草昆”、浙东台州一带的“黄岩昆”及浙东、浙西“三合班”里的一些早期南曲曲牌腔。  相似文献   

8.
汉学向宋学的转型是唐宋变革时期在学术文化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进程和特点各不相同。文章对宋学在台州地区的兴起和发展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台州宋学的兴起和发展,与两宋之际的政治文化重心南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发展的阶段特点来看,北宋是台州宋学"义理之学"的发展时期,与安定之学渊源深厚;南宋是台州宋学的"性理之学"的发展时期,受朱熹的影响甚深,且最终出现了三家学术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博纳兼容:浙东文化的恢宏品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文化虽衍展于浙东地域,却并非是高纯度的本土文化,原因何在?文章从浙东文化的主体结构,浙东学人的知识结构与浙东学术的独特风格三个方面作了剖析,认为主要是在开放性的运作机制中形成的博纳兼容的恢宏品格驱使它多元并茂,五彩缤纷并不断走向辉煌的顶点。  相似文献   

10.
香严智闲是晚唐五代时期在河南地区传播洪州系禅法的代表禅师。他把盛行于湖南、江西一带的沩仰宗思想传播到河南南阳等地。在传法过程中,他延续了沩仰宗的特色,采用较为温和的教化方式,启发学人;在义理上,他把禅宗中传统的"参禅"改造成道家色彩浓厚的"参玄",普及了无为无修的祖师禅思想。与河南浓厚的地域文化相应,他在教化时多采用诗歌体的颂辞,创立了独特的个人标签。这种形式密切了与士大夫间的联系,为宋代禅宗的文学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是闽南漳州地区的民众。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缅怀“开漳圣王”陈元光,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意,歌颂他开漳立郡和创建开漳文化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黄氵晋是元代著名学者 ,他生活在元代中期浙东地区 ,学源上承接朱熹理学和浙东事功之学 ,又受陆氏心学、张载气学、唐氏经制之学的影响。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他以合和的态度 ,追求矛盾各派的融通。他的学术主张既是元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又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学术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探讨他的学术思想 ,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科院、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社科联主办,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社科联、宁波大学承办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8日在宁波举行。 浙东人文荟萃,具有丰厚的学术文化底蕴。以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构成宁波历史文化的精髓。浙东学术思想产生于浙东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社区文化属城市文化系统,它是一定地域地区社区居民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文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良好的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学科新书架     
《浙东思想家评传》简介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伟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浙东学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浙东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在哲学、政治、教育诸领域的思想创见,向来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对浙东学人、浙东学派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不仅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而且研究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其局面令人可喜。然而,目前介绍浙东思想家的著作基本上属学术层面,系统而又通俗地介绍浙东思想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读本却很少,这对普及浙东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6.
隋唐五代时期,浙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实质性开发,因而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与此相应浙东藏书的事业也在前人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突出表现在浙东众多士人任职朝廷秘书省,参与国家的图书整理和编纂;浙东私人藏书的丰富以及佛教寺院藏书的兴盛。  相似文献   

17.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明清以来,畲族大量自汀、潮一带迁往闽东、浙南,形成新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贡献,并且使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浙南得以较好的保存。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畲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也构筑了畲族传统文化。并形成如下的畲族传统文化特征,特别需要申明的是,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地区表现得更为丰富、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世致用"是清代浙东学派几代宗匠从浙东文化、浙东学术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文化学术的最高宗旨,它源于先秦儒家,又异于、高于先秦儒家的治学主张;开其先河的是宋代浙东学派,而非宋代理学家。浙东学人始终高举这面大旗,终于使之成为经典性的文化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嘉庚没有接受过学校正规、高深的国学训练,但他一生又常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生活;他从没有系统阐述过传统文化的优劣与传承,但他的文章、演说、书信又常常以传统思想立论,甚至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也渗透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他在从事近现代意义的实业、教育、社会政治活动中审视和取舍着传统文化,但同时也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和改造着蜩螗鼎沸的现实世界。因此,要深入理解和正确评价陈嘉庚的思想与行为,便有必要从陈嘉庚与传统文化的同一背离以及文化函化的正负效应入手。  相似文献   

20.
江南是马可·波罗当年称之谓“天堂”的地方。江南这一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其地域范围,一般认为应包括江苏北部大运河以东、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大部分地区。江南地区又是一个相对稳定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区,可以上溯到古吴越文化,这一地区历来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机遇、灿烂的民俗文化著称於世。江南的民俗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母体的传承,又作为子文化显示着自己的特点和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