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性别角色转换与文本深层内涵──解读《林兰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长篇小说《林兰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书上承《金瓶梅》以家庭盛衰写世情之模式,并受到早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着力显扬女子的才德,表现女性的悲剧命运,从而对后来《红楼梦》的诞生起着促进作用。燕梦卿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在家庭中的角色相当于《金瓶梅》中的李瓶儿,才情近似于《平山冷燕》中的冷绛雪,但其意蕴却与李、冷颇有不同。燕梦卿形象的表层意义是才女、贤妻,这与古代小说中的一般女性角色,也即受情婚姻角色、家庭角色并无区别。然而,本书在对燕梦卿的性格刻画中,有意无意间寄托了男性角色──“忠臣”的人格理想,使燕梦卿这一形象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意蕴,从而与传统女性在性别角色上有所转换。因此,分析燕梦卿形象的深层意蕴是解读《林兰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井人物即平民百姓作为小说的主角,则又有别于以前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魔鬼怪、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长篇说部而开我国古代写实小说的风气之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的开创者。人情小说可以说就是现代小说,它的前面不必附加任何形容词。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将近二百年的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上,除了以上两者外,再没有第三者在思想和艺术上足以和《醒世姻缘传》相提并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情”雷勇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情的弘扬和礼赞,当时的评论者就曾指出:“才子佳人事奇而情亦奇”(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风花雪月,其情最真”(《鼓掌绝...  相似文献   

4.
江南女性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从江南女性角度考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原因,认为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外因,而女作家天花藏主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位意义重大,使得关注与反映新女性形象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特征,加之才子佳人小说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真正导致了此派小说的盛行。  相似文献   

5.
明代章回小说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林夕 《船山学刊》2009,(1):175-178
明代章回小说女性形象的演变表现如下:从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历史英雄、神魔侠义小说中的妖女形象,到《金瓶梅》《绣榻野史》为代表的艳情小说的淫妇形象,再到《章台柳》《山水情传》《鼓掌绝尘》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这表现了作者审美观的从神奇-日常-理想、女性观情欲观的从遵循-叛逆-皈依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 明末清初,佳话小说盛极一时,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佳话小说又称才子佳人小说。“佳话”和“才子佳人”这两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明末清初的这类小说中。如拼饮潜夫《春柳莺序》:“男慕女色,非才不韵;  相似文献   

7.
研读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戏曲、小说,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往往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合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元、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戏曲的代表作《西厢记》、《墙头马上》、《玉娇梨》、《平山冷燕》中,才子佳人都是凭此而喜结良缘的,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模式。这种叙述由于涉嫌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常被批评、指责。对这个问题,如仅以一般的文学研究方法去探讨,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在叙述模式上确实存在雷同现象。如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一 才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清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之传播黄鸣奋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批小说出现于明清之交,其成书年代难于准确判定,像《玉娇梨》、《平山冷燕》就是如此。它们均属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的流传范围较广,其选译文收入G.T.Stauton所译图理琛《异域录》(1821)...  相似文献   

9.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0.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长篇小说卷两卷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卷共选五部长篇小说,即叶绍钧(即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田军(即肖军)的《八月的乡村》及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这五部小说是从新文学运动的二个十年所出版的近四十部长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它体现出这十年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12.
以侨易学视野,对照细读胡兰成《今生今世》与张爱玲《小团圆》文本,认为《今生今世》移变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邂逅、相处与遭遇破坏、大团圆三个基本情节,才、美、德、智、胆五个"佳人"叙述标准,才、情、貌、德四大"才子"叙述模式,用胡调移常,建构了彻底自我却又彻底美好、彻底洒脱的女神级的张爱玲形象,打造出"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创作,重心是探讨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情感实现,并以此作为女性自我实现的基本尺度。但是,从当前女性创作的发展趋向看,这两方面寻求不同程度的走进悖论。我们以徐坤的小说《厨房》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探讨当代女性作家从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视角对女性人生价值追求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4.
文章化是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的内在原因,小说作者在框架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设计上多采用八股文的文法,使得才子佳人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现象。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时要充分注意其与中国文章传统的关系,避免单一使用西方小说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5.
叙述清代的人情派小说,必须从明代末叶的才子佳人小说说起。明代,大约在嘉靖、万历以后,产生了一大批文人创作的小说,以当代社会为背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篇幅多数在二十回左右;时间上,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长篇巨制的《红楼梦》问世以后;艺术上,他们有大体相近的风格。如果说,中国小说史上也有所谓流派的话,他们最可称为属于一种小说流派了。他们被称作才子佳人小说,因为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是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为主题。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了大约一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艺术的创新,形成严重的公式化倾向,引起人们对他的不满,一  相似文献   

16.
英雄儿女小说作为产生于清代的一种小说类型,它受才子佳人小说、英雄传奇等小说类型影响较大,与才子佳人小说尤其难以分辨。对叙事主题及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类型、对待功名的态度、儿女之情的内涵以及伦理道德观等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分析对比,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两者的异同给以解释,从而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英雄儿女小说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染女性主义小说个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凸显出来 ,成为一个亮点 ,迎来了她继“五四”之后“又一个辉煌壮丽”① 的时期。其间 ,陈染的写作是引人注目的 ,她的小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学文本② 。陈染在 80年代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8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说 ,而其受到评论界注意则是在 90年代以后。陈染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潜性逸事》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散文集《断简残篇》、《声声断断》等。她 1 991年 5月发表在《钟山》上的中篇小说《与往事干杯》(后收入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8.
回族女作家陈玉霞的长篇小说《心斋》的问世,标志着陈玉霞创作的女性文学的序列化小说已初具规模,而她迄今为止的全部创作,越来越清晰地凸现了她的女性文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新灿 《江汉论坛》2005,1(4):119-121
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被孙楷第先生列入才子佳人小说类的有75部,其中包括<痴人福>.然而对照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特征,<痴人福>一点都不具备,其思想倾向也与前者背道而驰,毫无可取之处,因此<痴人福>不但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相反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反动.  相似文献   

20.
“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极少用诗去写,但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发展多变的:《三国演义》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辞,多写市井生活;而《红楼梦》中的诗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以诗入小说,是中国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