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是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5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看,达到72967.7亿元,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39.9%;而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为13534.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4%,占我国GDP7.4%,是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占增加值比重最大的行业。其增加值的计算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准确性。从我国GDP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04年统计快报有关数据对比情况看,我国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距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7%,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9%,西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7%,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增加了5.03个百分点;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2%,增加了4.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曹桂芝 《浙江统计》2003,(10):13-14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通过1985年以来17年的高速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1倍,平均每年增长15.4%,总量居全省第五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省各市中居末位。一、发展的简要回顾从台州市1985年至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比重差距…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给出了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长期关系,同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到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短期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6.
一、第三产业经济类型构成概况 1.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增长速度低于其他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5%以上由国有企业、单位创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占第三产业总体的比重开始下降。普查资料显示,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单位数为9.4万个,从业人员为173.4万人,创造增加值为129.6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机构、人员、增加值总计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8.
李立 《四川省情》2009,(9):62-62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增长稳定性增强。据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6%,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第三产业运行平稳,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二季度增长12%,三季度增长10.6%,波动幅度在2.8个百分点之内。  相似文献   

9.
李立 《四川统计》2009,(9):62-62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增长稳定性增强。据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6%,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第三产业运行平稳,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二季度增长12%,三季度增长10.6%,波动幅度在2.8个百分点之内。  相似文献   

10.
马涛 《统计与决策》2006,(22):124-125
1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反映产业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业增加值,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来看,山东居地区首位,辽宁、河北、北京分居二、三、四,天津最少。但由于环渤海各省市在面积、人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单纯的总量比较意义不大,因此利用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1.
陈慧珍 《浙江统计》2004,(12):35-36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衢州市区地理条件优越,历史上商贾云集,是浙、闽、赣、皖四省边界的交通咽喉、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之称.自1985年拆地建市以来,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在繁荣市区经济、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2003年,衢州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36亿元,比2000年增长49.0%,年均递增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市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2%,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归纳起来,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发展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文章首先对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方程进行了估计;然后根据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过程作了分析;同时采用了2000年度中国内地各省区第三产业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随着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却逐渐升高。故此,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春莲 《浙江统计》2003,(11):41-42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1、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九五”时期,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比“八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2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09万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14.
姚伟杰 《浙江统计》2004,(10):33-34
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比重变化状况 1978~2003年宁波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最低的17.97%至2003的37.69%,25年间共增加了19.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1.200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16.
江平区位于杭州市的东郊,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城区,共有4个乡镇和7个街道,有31万人口.近年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逐步为领导所认识,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本文通过运用这次三产普查资料对江干区第三产业作一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现状与格局到1992年底,江干区共有第三产业单位(不含个体,下同)2259家,比1991年增长26.77%;从业人员26281人,增长17.74%;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459万元,增长35,41%.同期农业增加值增长12.16%,工业增加值增长49.61%,建筑安装业增加值增长95.94%,三产的增长快于一产,但侵于二产.从行…  相似文献   

17.
一、乌海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从总体看,乌海市第三产业门类齐全,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3年,全市第三产业涉及12个行业大类,实现增加值18.04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12.87%。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1998年—2003年第三产业行业结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8.
王陆展 《统计与预测》1995,(2):53-55,52
我县不同类型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分析惠东县统计局王陆展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充分利用山区、沿海、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等多种优惠政策。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步伐.1993年我县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值68956.万元,比1988年增长1.73倍,平均年递增...  相似文献   

19.
方婉树 《统计教育》2007,(11):32-34
用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04年统计快报核算GDP数据作比较后,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其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距准确性的差距较大。本文提出将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的统计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块,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其增加值的建议、可行性及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一、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 10年来,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9.56亿元,比1993年增长4.8倍,年平均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9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0.1%、5.3倍和5.8倍.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1993年的13.1.61.3:25.6调整为4.0:63.0:33.0.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椒江经济增长格局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推动逐步转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