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征所作的《隋书·文学传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所表达的文义主要为政教功用论,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诗论的发展流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陈文高 《学术交流》2003,1(11):164-168
文学观是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基本观念,主流文学观是在某一时期的文学实践产生主导性影响的文学思想。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实践表明,新中国主流文学观大体经历了工具论文学观、审美论文学观、多元化文学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受经学思想的浸染,王逸的<楚辞章句>也遵循经学的思维模式,采取依经而论的话语方式,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品格.然而汉代文学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也促使王逸在对屈骚的注释与品评中,不仅承继刘安、司马迁,阐扬屈原发愤抒情思想,而且更是刻意褒扬屈原的个体性情,井对屈骚的艺术特征给予全面的审美阐释,为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11):106-108
《简爱》讲述了女家庭教师简爱与罗切斯特真挚爱情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简爱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简爱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意识,探讨简爱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夏洛蒂·勃朗特通过讲述简爱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5.
陈中 《社科纵横》2014,(3):111-1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观念极其普及,天人和谐的自然生态观以爱物惜命、敬畏自然为标的,由此衍射出的文化观则以、兼容并蓄、以异存同为旨归。儒家文献《礼记·王制》篇便很好地体现了此自然、文化两种生态观,其中所透显出的现代性与普世性价值,对治理当今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生态危机的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生态学与文学相互渗透的一种以尊重自然为本位的文学形态。其特征是通过语言艺术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从而实现物我同一的审美理想。由安德烈.比托夫的文学三部曲组成的小说集《癫狂》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作家以杂糅拼贴的创作手段、多元的叙事方法、荒诞的艺术风格,通过一幅幅使读者身临其境的画面,对人类任意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日益膨胀的物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比托夫将自己的生态思想融入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在俄罗斯文学经历危机的时刻开掘了新的题材,赋予了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使其文学创作成为俄罗斯文学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上博简<诗论>第25号简最后三字作"<小明>不",专家多疑其后有阙.然而简文"不"字后有近两字的空白,证明此简在"不"字之后不大可能有和"不"字系连的文字.这几个字的释读在<诗论>的相关研究中,多呈空白状态.其实,这里是一字为释,用一个字,直指<小明>篇的主旨.简文这里的"不"字当依古音通假之例,读若负担、负责之"负"字.<小明>篇学者多从汉儒之说定为大夫"悔仕"之作,如今得上博简<诗论>的启示,可知并非如此.<小明>一诗的作者应当是一位忧国忧民,与友人相善的正直的、有较高德操的王朝大夫.<北山>、<四月>两诗主旨在于泄私愤而不顾国家安危需求.就诗作者的道德品格而论,<北山>、<四月>两诗与<小明>篇的差距显而易见.清儒姚际恒谓<小明>辞意"浑厚",信然.  相似文献   

9.
赵芳 《社科纵横》2007,22(7):98-99
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从理论上对诗歌风格进行了品评总结,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层面的认识,表达了其"积健为雄"与"妙造自然"和谐统一,自然冲淡与纤秾绮丽对立统一,以及格外崇尚冲和淡远境界的诗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3,(3):142-148
何良俊的《曲论》是明代17种“戏曲论著”之一,其中所蕴舍的戏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戏曲文辞的“本色说”;二为提倡“情意独至”的“情辞说”;三即追求艺术精细度的“声律论”。  相似文献   

11.
郑明璋 《唐都学刊》2005,21(3):94-9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既是一部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的文学观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坚持汉学正统观念,恪守"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平淡中和的诗教和美刺传统。其二,知人论世、考镜源流、文品如人品的评价方式。其三,注重形象性,反对征实,反对臆测,主张顾及全篇。其四,主理尚用,有补于世,服务于现实政治。其五,史家视角,文史兼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潘海军 《社科纵横》2011,26(7):95-98
张爱玲的美学世界在"解构"情感,一切都打上了"虚无"的色调;而艾米丽.勃朗特却是"美"的建构者,纵然面对苦难与深渊,也要"信"与"望"。论文重在思考两位作家审美旨趣不同的根源所在,并指出文学价值的超越之处在于对确定性价值的肯定与否,其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了两位作家文学观上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胡正强 《阅江学刊》2012,4(2):84-90
"非诚勿扰"栏目是江苏卫视打造的一档新派婚恋交友节目。该节目开播之始,围绕节目内容、道德取向、文化内涵等在各种媒体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极性评论。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舆论监督范畴的媒介批评始终顽强地存在着,并以价值评判和理论鉴别的方式对该栏目的每个元素进行评说,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对大众传媒有效规制的作用,显示了媒介批评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画 《学术交流》2007,(4):169-171
《漱玉词》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在于李清照以准确传神的特征点染、塑造了性格鲜明、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并使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有机结合,在屡见不鲜的题材中,化腐朽为神奇,开掘出优美动人、曲折回环的艺术境界,从生活中提炼生动质朴、明白晓畅的口语入词,形成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由此,使《漱玉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自然清新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世杰 《创新》2012,6(3):44-47,127
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及其作品,应当综合考虑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约翰·洛克的思想担负了为第一次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的历史使命,其一系列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变革,推动了世界法治进程的加速。然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洛克的许多政治主张和思想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在逻辑基础和论证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这就使得《政府论》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处在一种不稳定和无法证实的基础之上。《政府论》的政治思想、观点和主张只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并不是仍能适用于现代的普世真理。  相似文献   

17.
"差序格局"与《边城》悲剧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悲剧的产生除了命运、性格等因素之外,其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是另一个重要的、为人所忽视的原因.这种社会结构,决定了<边城>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隐藏了嫉妒甚至仇恨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悲剧的出现.从死亡事件和婚姻事件来阐释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作品的悲剧肇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鲁迅小说《离婚》中的农村女子爱姑这一形象以及1925年当时的社会背景,阐释鲁迅当时的民众观、社会观以及爱姑的思想性格与反抗斗争.并论及《离婚》与有岛五郎《该隐的末裔》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帝王观的发展史上,<册府元龟·帝王部>的帝王观是个重要标志.它的内容取材于正史、实录,其编目条理明晰、分类明确,"帝王部"的总序与各类小序言简意赅地归纳了对帝王的建议与要求,体现了宋初士大夫帝王观的主要特点.<册府元龟·帝王部>以古代帝王的行事原则作为当朝统治者处理政事、治理国家的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册府元龟·帝王部>可以看做帝王的治国指针.  相似文献   

20.
廉文澂 《唐都学刊》2011,27(1):116-120
影视剧编写是以丰富的表现力、想象力提高作品的审美内涵而产生艺术效果的。《关中枪声》以多重悬念、高潮迭起的妙趣横生,展示剧情的矛盾冲突,突出剧情出奇制胜的变化,而令人情不自禁的惊奇。剧情更关注审美主体——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刻画,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活具有审美内涵的艺术形象。剧情又以广阔的叙事空间,鲜明的地域性,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宏丽性,融历史、人情、侠义于一炉,形成雄浑、宏伟、壮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