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再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5-18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2.
阮素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43-46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丰富多彩,曹雪芹将自己对服饰方面的独特感受倾注在小说描写的方方面面,通过服饰来展现人物性格,同时也展示了包罗万象、美轮美奂和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5-69
冲突性话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关系纷繁复杂,然而众多人物之间的交际过程存在的冲突性话语从语言顺应性来看都有共同的特点。《红楼梦》中的冲突性话语表现为反问、负面评价和詈骂等形式。冲突性话语的使用是人物在具体语境中对心理世界消极情绪的顺应,也是根据自身交际目的综合动态选择的结果;其消极语用效果是对交际对方的面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卢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的哲学理论阐释<红楼梦>,是新红学初期重要著作之一.讨论了王国维的思想如何与叔本华理论、<红楼梦>产生共鸣,并探讨以哲学思想阐释<红楼梦>,该批评方法的优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张鹏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67-70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6.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8-64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1"3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创造的超越考据、索隐与文艺评论三大派别的学术新范式,不只为红学研究开拓出继续探索的广阔学术天地,也为中华人文学术之现代重建及再度繁荣,留下独具个性风采的历史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相似文献
8.
席晓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612-615
针对《红楼梦》中话语权力阐释,采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方法,分析了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与权力的逻辑关系,结果揭示了话语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的本质。验证了话语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对话语的灵活运用权力者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审美范式,包括作品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人物活动的空间模式和作品的艺术结构模式都呈“金字塔”状态,显示出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模式以及作家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省察和洞悉 相似文献
10.
王菁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0(5):33-37
愤怒话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随意的语言之一。本以《红楼梦》为例,从前四十回中收集72例作了定量定性分析。根据句子语气,愤怒句分为四大类:陈述式愤怒、反问式愤怒、感叹式愤怒和祈使式愤怒。根据愤怒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又分出了若干小类。愤怒话语类型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这类语言的使用规律,而且还可以为语言心理研究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实录"精神、典型化原则、春秋笔法、史传手法显示了曹雪芹的良史之才;渗透在意境营造、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环节中浓郁的诗意,使《红楼梦》堪称诗化小说;精辟、独到的议论反映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人物个性,揭示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构成了《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蒋楼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4):51-57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标准,本文将元话语“就是”划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两类.交际元话语包括指示标记语、排他标记语、过渡标记语和选择标记语;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标记语、增强标记语和态度标记语.本文对《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就是”与其在两英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译本都以各种方式较好地再现了“就是”的元话语功能,但无论是原文与译文还是两译文之间,“就是”的使用皆存在差异.译者的思维方式、组织信息方式、翻译策略选择方式等主观因素以及原文语言语义的模糊性等客观因素是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龙光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9
作为一种神秘的隐语,诗谶在《红楼梦》中有广泛应用。较之此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诗谶书写具有数量多、叙事灵活自如、语言似通非通及句式整齐的特点。在《红楼梦》中,作为一种预叙方式,诗谶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悬念感,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使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左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4):47-48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8.
左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7-48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24-129
以何其芳、吴组缃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与历史的批评原则为指导,对《红楼梦》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产生了一批极有分量的红学著述。他们的相关红学研究成果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典范之作,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卓越的理论阐释能力与实践品格。从学术史的视角来看,他们的研究工作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红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一部大书 ,书中吸烟描写仅有两处 ,但《红楼梦》中贾府人物其实是吸烟的。书中没有对吸烟作太多描写 ,其中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弄清个中原因 ,有助于加深对《红楼梦》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