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域文化与文学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在齐鲁文化的映照下,张炜小说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齐鲁大地的自然地理风貌使张炜小说为大自然而歌,儒道互补的齐鲁文化传统影响着张炜小说的内容和内涵,齐鲁民间文化资源为张炜小说注入了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2.
齐鲁是中国古代小说之乡,明清小说名著大都为山东人写或写山东事,而尤以与泰山文化关联最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绿野仙踪》等五大小说名著,其作者或为泰安人,或隐以泰山为背景,或明确写在泰安发生的故事等,多取自于泰山文化,可称之谓“泰山小说”.“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与泰山相得益彰,而泰山更需要“泰山小说”携程.“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的重大课题,有关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4):46-51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的小说创作,是由不同地域的书会才人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话本、唱本聚拢而成;在其话本、唱本的阶段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水浒故事能够经过长时期的演绎与演进,终于成就这样一本大书,一定有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核心理念,那就是忠义。《水浒传》文本体现的表演性质和说唱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水浒传》文本中处处表现出的说书口吻与说话色彩;二是《水浒传》文本中虽然历经多重删削但仍大量存在的韵语骈文,主要是对山川景色、人物装扮、事物情理等,进行描摹、刻画、抒情;三是《水浒传》文本中出现的不少的"隐语""偈语"。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除仍然带有鲜明的说唱色彩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罅隙与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传》出现之前.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侠的出现和侠义观念的流行;侠义文学的出现;侠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侠义小说《水浒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水浒传》都为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创作模式诸方面.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水浒传》出现之前,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侠的出现和侠义观念的流行;侠义文学的出现;侠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侠义小说《水浒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水浒传》都为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创作模式诸方面,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外对《水浒传》文学意义的阐释,主要体现在翻译、文学批评和再创作三个方面,其中不乏由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读。《水浒传》在海外的翻译,原著中的道德性往往被淡化或消解了。海外汉学家对《水浒传》所作的阐释,更多的是从西方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前理解出发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还有一些读者由于他们的期待视野超出了原著的视阈,从而进行仿写或再创作。海外对于《水浒传》的诠释都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由此形成的前视阈对西方人理解何所向具有规定性,从而生成了与中国人迥然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只要对小说文本中的人情物理解释得合情合理、能够自圆其说,应该说它们都是文学作品在不同时空、不同文化中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对《天龙八部》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忠义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的艺术形态,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之处。但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下,金庸对书中女性形象的理解,与《水浒传》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近30年来,不少学者从文化学、宗教学的角度对《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文章对近30年《水浒传》与道教研究的成果从小说的道教文化语境、对待道教的态度、道教在小说艺术方面的作用以及九天玄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指按社会所承认的有效劳动进行的收入分配,因此以"按效分配"替代"按劳分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按效分配"还可能引发某些误导.只要我们赋予"按劳分配"一些新的含义,那么它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研究人类大脑认知与语言紧密相关的科学,主张通过语言分析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有界"与"无界"这对概念也是在一定的认知领域内进行的,按照沈家煊先生《"有界"与"无界"》一文观点,可以尝试对结构语法、配价语法没有解答或分析不透彻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在对沈先生文章阅读过程中,我们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将结构语法、语义特征、变换分析、配价语法提出过的争议问题及未解答问题,运用认知域中的"有界"与"无界"进行重新分析,探析认知语言学路线优于语言学研究的其他两条路线(结构语言学路线和功能语言学路线)的地方-汉语语法结构除了受语境、语义、功能分布、语用等影响,词的"有界"与"无界"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在我国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有没有V ?”、“……有V”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例句及资料探讨了这几种句式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指出这几种句式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完成体助动词“have”与闽粤方言语法中“有”的独特语法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相似文献   

15.
16.
<风姿花传>全书七篇,以"花"为喻,围绕"能"这一戏剧形式的最佳舞台效果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赋予"花"以相应的美学意义,视客观对象存在的外在事物"花"为驯化审美对象存在,并通过表演者自身努力而实现心技一体的艺术表现力.以"花"来阐明作为观赏对象的艺术美和作为表现主体的演技功夫二者之间的存在关系.同时,"花"也被定义为聚焦于时代不断深化的美学观念而存在,具有多义性与复杂性.用"花"可以解释世阿弥毕生追求的至高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8.
~~“爿”、“且”语源考释@冯宽平$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7~~~~~~  相似文献   

19.
"语"应是:由词构成,结构相对固定,形式比较短小,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警示性的现成话。所以"语汇"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部分名人名言(格言)。词,自由短语,表示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科学术语的固定短语和修辞中的辞格不应是"语"。另外还要注意把成词语素构成的具有比喻义的词排除在"语"之外。  相似文献   

20.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