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安全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 景中国的人口 ,安全吗 ?这个问题会不会使你感到突兀 ,而不知何以作答 ?人口与安全之间有联系吗 ?有着怎样的联系 ?人口作为人类个体的集合 ,其安全与否指的是什么呢 ?是人口本身的安全 ,还是人口问题会威胁到其他领域的安全 ?在试图澄清这些迷雾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安全的定义及其演变。按照辞海的释义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 ,或者没有危险、危害、损失”的状态。安全定义多用于军事国防领域 ,即所谓的“传统安全”概念 ,指的是不受外敌侵入威胁的“国家安全” ;在日常生活领域 ,矿工和地下工程人员所使用的“安全帽”、行人穿…  相似文献   

2.
后进县市、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应如何加快实现“三为主”的步伐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1.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要想迅速改变县、乡计生工作后进面貌,如期实现“三为主”,党政“一把手”一要处理好抓“两种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自觉把计划生育摆...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国家,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保健、医疗制度的日臻完善,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长,日本已从“人生50年”时代逐步跨入“人生80年”时代。  相似文献   

4.
追求     
什么是幸福?历来有不同层次的答案。一位计生协会理事自豪地回答:“追求!”的确,追求者的人生最充实。 人总该有点精神,这种精神则是高尚的追求。我很幸运,因为我被引上了一条追求的路。 我憧憬当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笔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为此,我求知  相似文献   

5.
<正> 在分娩室门前,经常有几位男同志在那里不安的走动着。他们不时的向出入助产室的护士询问:“×××生了没有?男孩?女孩”?当护士回答生的是女孩或男孩的一刹那,问询人的脸上有的表露出兴奋、喜悦,有的阴郁、沮丧。兴奋、喜悦是庆幸自己爱人生了个男孩;阴郁、沮丧是因为自已的爱人生了个丫头。似乎受到了什么触动。我感到:不“重男轻女”,移风易俗,谈何容易! 在我爱人病房里,有一位妇女就因为生了个女孩,而遭到她丈夫的无情虐待。这位妇女在未分娩之前,她的丈夫对她很好,昼夜守侯在床前,表现得无微不至。可是当他的妻子生了女孩以后,立竿见  相似文献   

6.
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人口红利”是舶来品,并于近几年在国内迅速流传。“人口红利”所指的就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尽管“人口红利”这一概念在西方是新近产生的,但是早在1980年代,国内学者已经关注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将产生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人口红利”是一个人口学概念,更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如何理解“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多大程度存在“人口…  相似文献   

7.
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还是“杀鸡取卵”?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论从长远的观点为人类的整体生存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 古往今来我国一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人生的坎年。”多少老人为此忧心忡忡,生怕过不了“坎”而死去。这种说法符合实际情况吗?它关系到广大老龄人的心理,关系到更多的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因此,无论结论如何,研究这个问题都是有社会意义的。为了研究“坎年”问题,我们选择了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地区进行考察。该地区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人均寿命较长,适合研究。由于该地区户籍警的热心协助,我们得以调查十余万人的生存死亡情况。为了取得较为全面的真实可靠材料,调查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究竟以多少人口最为合适?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幸福与未来的重大问题。所谓合适,指的是人口发展要与国土、资源、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人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商鞅就曾提出过这个问题。1957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孙本文教授认为:“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宋健、胡保生领导的人口问题小组,利用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资源潜力等几个因素,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之后,从几个方案中择优得出:100年之后,我国的最佳适度人口,是6.5亿或7亿。超过这个限度,人口增殖过多,大家都得过穷苦的生活;不考虑实际可能,过急过猛的控制人口增长,人们也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数量:究竟多少亿才合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 景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 ?这是个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热门话题。 1 840年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封建大门 ,中国一步步沦落成为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面对中国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 ,目睹曾经显赫一时的庞大帝国的衰落 ,众多知识分子纷纷探究中国落后的原因 ,提出各种各样的强国之路。在列举的各种原因中 ,“中国人口太多了 ,中国应该减少现有人口” ,一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主张和研究结论。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满为患 ,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亿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搞饭吃?这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过去只有一些推算和估计,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可以比较确切地回答这一问题。一、“八亿人口搞饭吃”的说法不够确切由于我国有八亿人口居住在农村,所以过去一直有“八亿人口搞饭吃”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第一,它包括了儿童和老人等被抚养人口。1982年农村中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口为3.43亿,占农村总人口的43%,他们未参加经济活动,属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聚讼纷纭的一大热点,迄今仍无定论。归结起来,所讨论的可供选择的城市化道路有三条,一是“小城镇道路”,即目前仍在走的“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道路;二是与“小城镇道路”截然相反的“大城市道路”;三是取乎二者之间的“中等城市道路”。从讨论的倾向上看,大多数意见倾向于后两条道路,“小城镇道路”则受到许多诘责,至于应走“大城市道路”还是“中等城市道路”,则没有达成一致见解。  相似文献   

13.
会宁教育现象是否“过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更好地发挥农村教育的功能?在会宁,贫困与教育为何能如此神奇地“共生”?贫困地区要实现和谐发展,教育无疑是一根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4.
在苏共“二十五大”和“二十六大”上,都把人口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调要制定和实行“有效的人口政策”。而且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还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全面的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苏联为什么对其人口这样重视?它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它所实行的人口政策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最惠国待遇是指在国际贸易条约中,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根据关贸易协定的原则,最惠国待遇是缔约国之间贸易自由的核心,是规范缔约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基石。 按优惠待遇的给予是否附有条件,最惠国待遇可以分为“无条件”和“有条件”两种。 “无条件”是指不得附加条件,避免因附加条件而使最惠国待遇失效。因此,最惠国待遇  相似文献   

16.
成年礼     
成年礼,又称“成丁礼”,它是人生通过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人漫漫人生征途中一个醒目的青春标记。如果说,在成年礼前的人还只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的稚童,那么,经过成年礼仪的洗礼之后,就标志着已长大成人,自此享有成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可以说,成年礼是人一生中的重要界定。  相似文献   

17.
生育政策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引导千万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双农独女户”生育二孩的政策遇到了新的问题。进城经商、务工甚至当老板的“农村居民”还是不是“农民” ?他们还应不应该享受“双农独女户”生育二孩的政策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 ,对二孩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上有些人对独生子女发生误解,以为独生子女必然会以“我”为核心,自私自利,缺乏集体意识;孤僻、任性、骄娇二气十足,批评不得;依赖心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别人还对独生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独生子女的“毛病”都是“独生”造成的。是不是独生子女生来就有问题,而非独生子女生来就没有这些问题?独生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究竟怎样?我们该怎样评价独生子女政策?近年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先后同广州市七间小学的53  相似文献   

19.
传统混沌管理与现代混沌管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混沌理论兴起于学术界,其涉及的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物理、化学、文学、艺术、经济等,管理学自然也不例外,“混沌管理”一词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混沌管理”?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发展会怎样?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东西方学者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理论界在谈到人口这一概念时,常常认为它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对人口概念所作的这个一般规定是不科学的。其理由如下: 一、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并不是人口。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哪些?谁都知道,除生产资料以外,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就是劳动者。学术界关于生产力的要素是有争议的,但是,不论是两因素还是三因素或多因素的观点,都与本题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