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韩愈的诗文中,尊体与破体是互动的,他在破体为诗的同时破体为文,即在散文体裁中借鉴、吸收其他文体的特征,或是对于一种题材,打破传统所用的某种特定的文体格式,尝试用另一种文体来写作。另外,韩愈也有许多尊体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乃本色与破体的错综纠葛、相反相成。宋代的文体本色论深入细致,占优势地位,但破体相参实践也普遍而广泛,以致深刻影响了宋代文学的面貌和成就。本色与破体、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相逆相济、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双方既存在张力,又有着媾和。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和苏轼借破体为利器,恢弘文体,掀起文学高潮,堪称最为成功的文体改革家。但破体亦有具体的类型和复杂的机制。宋代文学在尊法度的基础上力主变化,借破体开一代文学之新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来考察中国古典文学内部传播过程。主要论述古典文学最基本的内部传播模式,并以文体的产生、定型、繁荣及衰落的过程为中心,兼及文学的增殖与负殖,文学传播的三个需求层次,由此得出古典文学的内部传播模式图。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古典文学教学应调整课程结构,以含蕴宏富的文学史课程为主,辅以独具特色、自成系统的选修课,从而培养学生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变单一传授为双向参与,以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比较虽属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古代的泛文学观念、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以及文学和艺术的密切关联,为跨学科比较提供了宽广的用武之地,故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现象。倘能结合古代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对该方法加以变通灵活应用,相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学的整体特性和对具体文学现象作更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处在社会大背景之中的高校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教学受到冷落。文章指出,古典文学课程具有历史认识价值、教育熏陶价值、审美修养价值、艺术借鉴价值,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这些价值,贮存并运用这些价值,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中国古典文学课会再现其生机与活力。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融合多种书体特征的"破体书"和大量俗体字上。本文由分析"破体"概念的内涵入手,试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分析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学角度考察文学现象,是文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生动而深刻地体现看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主要包括关注人间的理性精神;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中和的美学风格;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论史上,刘勰第一次提出显隐范畴并作了简要的解释,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哲学之显现与隐蔽有相通之处。显隐涉及到了文学创作的诸多问题,从这一视阈可以比较深入地研究文学内在蕴含及审美特性。本文探讨显隐之义蕴及其形成缘由,论析中国古典文学、文学史上之显隐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文学与思想的关系等,并进而探求读解、研究之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古代汉诗的诗体一直在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对抗与和解中流变着。尽管在古代汉诗的诗体进化中、在诗体上或诗的形式上,文体的"收"与"放"都分外明显,但是古代汉诗史上每一次诗体变革都不是后者对前者的极端取代,前代的诗体总是保存下来,没有发生20世纪初期的新诗革命那样的诗体大革命,在诗体进化中,自由与法则间的和解总是多于对抗。因此,不能结论说古代汉诗的诗体历史是从诗到词,再到曲的诗体更替史。正是在同一时代存在多元诗体,特别是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局面,古代汉诗才能够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指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内容丰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仍有一些可议之处.文章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和同一词前后释义不一等几个角度对其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古汉语虚词"而""已"和习惯说法"若是(如彼、如此)其……"作了与传统不同的解释,连词"而"字用在主谓之间纯粹表示逆接;陈述语气词"已"字用在陈述句句尾,主要表示肯定论断;"若是(如彼、如此)其……"等并不是"其……若是"、"其……如彼"的倒装,应该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于阗是古代西域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佛教绘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于阗早期绘画受古希腊的影响,体现出犍陀罗的艺术特征。4—11世纪,于阗佛教绘画风格继续受印度佛教绘画的影响,同时具有中亚特征的二维平面和装饰风格,并且有向中原绘画风格靠拢的迹象。于阒佛教绘画作为一种过渡形态,完成了佛教绘画的原初形态与中原人物画之间的对接,为中原画坛提供了新颖具有可借鉴性的绘画样式。文章通过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与邻近地区绘画遗存的比较,力求探讨古代于阒佛教绘画不同阶段风格发展衍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生态智慧十分丰富。原始宗教中的一些崇拜形式,佛教的缘起论、众生平等理论,道教的"道法自然"、"贵生"、"三才"理论,伊斯兰教的真主创造万物理论等等,其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丰富的生态智慧虽有某些局限性,但对于今天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内涵,培养群众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道德在政治中的主导作用构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党中央适时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这既是对古代德治思想的继承,更对其扬弃。“以德治国”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实用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考察,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历代统治者为了农业生产在实践上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设置专门的官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通过颁布禁令和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舆论从生活起居上指导人们的实践。这些措施使古代的生态保护有利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夯夫和美女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中两类人物,从外形到性格审美反差都很大,夯夫由丑渐美,美女由美渐丑。从文化中找寻其中的根由,并挖掘在名著中作家性别歧视的思维定势给作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东方小说有丰富的故事文学基础,另外,深厚的史传文学和说唱文学传统、强大的抒情文学话语对东方小说文体也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散点透视的故事文学基因,基于历史真实的艺术真实的追求,在说唱文学传统中形成的对小说叙述明晰性的注重,散文叙事过程中主体体验的表现和抒情意境的创造,这些古代东方小说文体特点在今天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