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妻没有戒指     
总算东拼西凑地念完了大学,又省吃俭用还清了那笔大额“有偿分配”费。坐在室徒四壁的蜗居里,满怀悲凉地对同窗共患难的未婚妻说:“这样子怎么结婚呢?要反悔还来得及。”“妻”温情脉脉地“恨”了我一眼:“又没逼你弄三大厅五大件!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一把将“妻”揽入怀抱,不轻弹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知我者,“妻”也。 无钱摆酒席,只在邻近科室撒了一转糖,就偷偷溜回乡下老家简简单单地举行了“地下”婚礼。送走亲朋好友,和妻并坐在母亲精心布置的婚床前,无边的羞惭啮噬着我的心灵:连一张床一条象样的被子都没有,有什么资格为人夫?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位朋友的老伴哭哭啼啼地向我诉说,他们家又闹了矛盾,儿子与老头常别扭,女儿好久不回家了,为此老头子整天生闷气,要我劝劝他,不然有个三长两短咋办呀?“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真叫我为难,但又不好推辞,于是便劝她分别做好老伴和子女的工作,当好桥梁。  相似文献   

3.
男人在家什么事都可以撒手不管,唯独辅导子女的干系推辞不了。儿子一上小学,妻子就搬出孔圣人“子不肖父之过”的遗训,毫无协商余地地把“伴读”的任务交给我。也许是“妻命难违”,也许是自己也“望子成龙”,自此,我推辞了一切社会活动,谢绝朋友邀请,戒掉电影电视,晚上和假日什么都  相似文献   

4.
吵架 晚饭后无事,妻说她读了一篇好文章,说是夫妻之间一直不吵架其实未必好,因为矛盾是必然的,是客观存在的,双方总是忍让,总是克制,总是自律,久而久之反而会酿成难以解决的大矛盾,因此建议我们没事不妨也来吵吵架。 我说:“那你就吵吧。” 妻说:“你先吵。” 我说:“女士优先,何况你又是建议提倡者,当然应该由你先吵。” 妻说:“你是男人,男人往往是吵架的导火索,理应由你先吵……” 我们便由此“吵”了起来,吵得  相似文献   

5.
妻子是城里人,我来自农村。初到城市时,印象最深的是城里人吃得好,天天吃肉,像过年似的。 一天陪妻到菜市买菜,路过一个卖红薯的摊位,便建议妻买。妻诧异地说:“你怎么想到要吃红薯?” 许多城里人是不吃红薯的,他们只吃精米精面、鸡鸭鱼肉。但我对红薯却有着深深的感情。我是吃着红薯长大的,现在有个健康的身体,多少得益于红薯。  相似文献   

6.
那年年底,我想到自己在城里安家近十年了,如果能让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来城里过年,他们肯定会高兴的。于是,便回乡下接父母。父亲答应了,但手头农活没忙完,不能随我同来;母亲却担心母猪快要下崽、家禽无人管等等。脱不开身。 不久,父亲刚忙完家里的农活就赶来了,布鞋上的泥巴还未磕干净就敲我家的门。妻一开门,随手送上一双棉拖鞋。父亲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不知道城里人进家门要换拖鞋,便问我换这个于啥。我只好说:“这是暖脚用的,您要是觉得不习惯,就不用换了。”于是,父亲便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在光洁的地板砖上,看傻了妻的眼,她一边摇头,一边下意识地抱怨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和妻是在一次各自为正方、反方的辩论赛上相识的。步入“围城”之后,这嘴上互不相让的“惯性”竟成了我们之间的一种美丽的“毛病”。 有时唱的反调其实是“新调”。打小就喜欢冷色调的妻所有的衣物不是灰的就是蓝的,要不就是黑的,她还挺有歪理,说什么冷色调给人以成熟、稳重的感觉。我终于忍无可忍,将了她一军:“你逃避暖色调,恰恰暴露出你不敢显示个性,压抑自己对生活的激情。”尽管她回敬了我一句“你这是偏见”,但她在自己30岁生日时,偷偷地买了一件红T恤衫,悄悄穿上后,同事称赞她年轻了五六岁,她才开始不时地穿些比较艳的衣服。我暗自为自己的反调改变了她的偏好而高兴。 有时我的反调其实是“变调”,也就是从辨证法的角度表明我的见解。孩子3岁时,妻突然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愣说弹电子琴  相似文献   

8.
关于曹魏士家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士家”是指士兵的家属,妻称士妻,于称士子,女呼士女。他们专列士籍,受到“士亡法”的制约。“士家”所生士子相承为土,士与士子世代当兵,子女则当包为婚,这就是士家制。史学界在探讨曹魏的“士家”屯田时限于资料缺乏,对士家制未作深究,本文现就管见所及,提些粗浅的看法,以资求教。  相似文献   

9.
宁青 《快乐青春》2010,(2):56-56
甲乙两个少年相遇,他们聊上了。甲说:“最近家里逼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烦恼啊!”  相似文献   

10.
中秋礼物     
妻远在西藏工作,她从内地大学毕业就自愿去支援边疆,一股子热血精神叫人敬佩,这就注定我要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老话长期“签约”。 中秋节一直是最让我关注的节日。前年中秋前夕,我就考虑该送她一个什么样的节日惊喜?妻爱吃月饼,于是,我决定寄月饼。  相似文献   

11.
○严教授,记得八年前您访学加拿大回国不久,我曾约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过聊谈,主要了解国外学术动态和研究状况,使我受益匪浅。今天又作访谈,主要谈您的学术道路、治学体会,相信一定会使更多人受益。 ●我的学术道路应该从我如何会志愿学历史讲起。可以说,没有“文化大革命”,我是不会读历史学科的。“文革”前我正在读高中,与当时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大学理工科是未来的首选,但这一切都被“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文革”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开始,我便毫不犹豫地报考历史学科的研究生。我之所以这样做,第一,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个人、家庭和亲友,以至整个国家、民族的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我与《学术月刊》的交往,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说起来十分惭愧,我读大学是学机械工程的,后来搞历史是半路出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成分。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南方某城工作,因患病误诊而动了大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几乎送命。后又久治不愈,便回到家乡威海作长期休养。我当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读书。上初中二年级时,教国文的姜辑五老师是一位饱学之士,每周讲两堂“国学概论”,引起了我对历史古籍的兴趣。以后,历史书籍成了我的主要课外读物。记得大学四年,尽管工科的课程很忙…  相似文献   

13.
家庭留言     
未装配电话和BP机以前,妻不在家时,凡有事外出,比如中午不回家吃饭,或夜晚回来迟,便给妻留张纸条。有了电话,特别是有了BP机以后,哪怕天涯海角,也难避那几个号码的束缚。一旦回家迟点,妻便不断“骚扰”,回话吧,电话里有时说不清楚;不回吧,又怕有急事,回家之后难以交待。有时候心烦了,索性关机拒绝接受信号。  相似文献   

14.
“明天晚上我来做饭。”我对躺在身边的妻说。 妻惊诧地睁大了双眼,像是听到“外星人袭击地球”这类爆炸性“新闻”。 也难怪妻如此,结婚五年来,她要耕种责任田,还要照顾我的起居饮食,使我能安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我获得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不也有妻的功劳么?  相似文献   

15.
知足常乐 其乐无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足常乐”是一句俗话,古今中外的人照着做就其乐无穷。但也有少数人反其道而行之,怎么能乐得起来呢?下面请大家先读读这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  相似文献   

16.
马叙伦传略     
一马叙伦(1884.4.27——1970.5.4)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马叙伦高祖是农夫,曾祖是鞋匠,祖父三考出身,其父承继书香。不足四岁时,其父便延师为他破蒙。从此,便开始学“小学韵语”、“大学之道”。读书之外,亦写描硃字。十岁,字就写得相当好了。这年,父亲逝世了,母亲把他交给他父亲的好友带到苏州拜刘题为师。此人教学方法很好,要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风起云涌的红专大学主要有业余和半工半读两种类型。这些学校不但分科分系,学习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而且都有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教育结合生产劳动,是红专大学的灵魂。这不仅表现在设立那些系科完全根据生产需要,而且还体现在各个环节和每个具体措施上。所有的红专大学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生产指标、生产计划完全统一起来。公社或生产队种啥,需要啥,他们就学啥,学是为了用,而且边学边用,学了就用。如翟泉农业大学农业系以“皮棉二千斤,红薯三十万斤”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遂平县共产主义公社红专大学规定学习目的是“力争水稻三万斤,红薯亩产三十万,棉花亩产皮棉三千斤”。长葛县阎楼乡建设十七社青年生产队的生产规划和措施就是这个社的红旗农业科学技术大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了培养多面手的问题。遂平县共产主义公社农业大学规定了学员学习的具体要求是“十二学”(学政治,达到人人红专;学技术,达到人人会使用新式农具;学土壤,达到人人懂得各种土壤的性能及改良土壤的方法;学科学……),并做到“每人门门通,主要课程精”。  相似文献   

18.
妻在家带女儿1年后,原工作单位很不景气,就准备“孔雀东南飞”了。就在“飞”的前一天晚上,我还习惯性地同她争嘴。直到妻挂“免战牌”,悻悻地说:“看到我明天就要走了,还争……”我一下意识到,将要离别的妻,心中已经打翻了“五味瓶”,可我怎么还去“加油”呢?  相似文献   

19.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词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走向,2006年8月21日—2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和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自1986年在上海召开的大型国际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20年之后的又一场词学研究盛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围绕“黄庭坚的词学观”,“晚清四大词家词学倾向”,“传统诗学的嬗变和对立”,“稼轩词派的想象艺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上,中国词学研究会宣布成立,并决定将每两…  相似文献   

20.
妻等于600只麻雀。这个定义源于“中外合资”的理论:中国人说女人爱唠叨,一年中仅有2月份说话最少,因为2月只有28天;另有一个外国谚语,叫做“两个女人等于1000只麻雀”。大概外国还没有我老婆那种“大功率的麻雀”,否则这谚语就该叫“两个女人等于1200只麻雀”了。这么多的“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年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称为“打扫麻雀的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