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格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77-79
高校文化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高校管理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人文意义。具体体现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作用、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充满理性和关怀的人文世界,最能体现高校的时代精神和高校成员的创造性。同时,高校管理在高校文化的发育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高校管理实践为高校文化的创造与培育,为一种优秀高校文化的培植创造条件,这样,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就形成一种双向建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志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30-33
全球化导致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给我国政治文化带来的挑战 ,正确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现状。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建设、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对中西政治文化综合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科学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治文献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体现着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价值观念,而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总会影响着翻译过程的方方面面,左右着译者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因此,在政治文献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完整建构原文本的意识形态,如实地反映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和文化价值是译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初步梳理意识形态和政治文献文本翻译间的相互关系,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两篇摘文为例,探讨了我国政治文献文本翻译中建构意识形态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9-37
空间生产与伦理的研究力图建立一种关于它们的新型双向关系。伦理是一种多元关系,它能够在空间生产中孕育和发展。而伦理关系的建构又能外化为空间生产的运行和空间关系的组建,对空间伦理理念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还能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引导空间生产行为走向伦理目标。空间生产和伦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不断推动的实践活动,在各自的实践发展中需要相互约束。新型的空间生产与伦理形态需要空间变革,但仍要立足于日常生活,体现人本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镶嵌,是汉语表达中古已有之的一种修辞手法。以镶嵌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由于是将某些特定的字词镶嵌于某几个前后相续的语句之中,因而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实语意就显得非常隐晦。从汉语修辞史的视角看,这种表达最为中国古代文人所喜爱。就日常修辞而言,以镶嵌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虽然不乏表意婉约深沉的审美情趣,但也有非常明显的文字游戏意味。就政治修辞而言,则主要是为了表意的含蓄深沉,使政治批评或嘲讽显得隐晦婉曲,由此既可彰显表达者作为政治人温文尔雅的形象,又可达到规避政治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礼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44-49
倒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自然人在日常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正意反说,既可以传难以言说之情,又可达不便明言之意。政治人在政治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既可在政治交际活动中诿责避祸,又可明确表达自己对相关政治事件的否定态度,同时还可彰显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襟格局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8.
9.
张玉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08-109
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换活动,而是被提升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建构成为跨文化语境下搞好翻译工作的关键,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要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跨文化的思维,转换翻译视点,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吴礼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修辞文本,是指那些运用某种特定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作品。修辞文本的建构应遵守“恰切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所谓“恰切性原则”,就是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要对修辞接受者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与修辞接受者所能接受或理解的知识层面、心理状态、情感情绪等方面的情况大致相符合。所谓“有效性原则”,就是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要使修辞接受者能够理解且乐于接受。也就是说,前者要求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后者则要求修辞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具有可解读性、可接受性。“恰切性”是“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性”则是“恰切性”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科学而健康地研究和谐文化,首先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和谐文化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指导、发掘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吸取西方文化的真成果和依据实践的真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吴礼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63-68
析字,是一种利用汉字为形意文字的特点,通过汉字部件或笔画的离合、增损等手段而实现达意传情的修辞手法。它既可以借此炫才示雅,又可以借此婉转含蓄地达意传情。从汉语修辞实践史来看,析字既是中国古代文人日常修辞的最爱,也是中国古今政治人政治修辞的最爱。因为它既可以使政治批评或嘲讽显得隐晦婉曲,彰显表达者作为政治人温文尔雅的形象,又可达到规避政治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麟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领导文化作为领导科学最为重要的形上之思,其建构性研究成为新的着眼点.这一建构应从界定领导文化的内涵出发,从器物、制度和意识形式三个层面厘定其表征;并结合中西领导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比较,探索、建构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本土"领导文化."现代-和谐"应成为这种领导文化建构的"标识符",必须着力追寻能推动这一领导文化特质生成的进路,并以发挥其实践功效为归宿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赵林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25-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区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城市社区的政治文化建构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法律的相对滞后、见物不见人的文化心理、责权利的分离以及“社区人“意识的淡薄,是阻碍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只有从中国政治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积极培育新型公民文化,改进政治社会化方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才是正确建构城市社区政治文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先进文化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建设新时期先进文化,并探索其建构路径,是文化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季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150-154
赵树理具有自觉强烈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其小说始终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于特定时代的乡村文化中挖掘问题,最终通过农民对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试图建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形态。这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为乡村提供了一整套公共规则、乡规民约和道德标尺,从而使得乡村成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社会场域。这正体现了赵树理对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的乐观性建构,也使得其小说创作对当下文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士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政治认同是国家政治合法性构建与政治稳定的基础.其中政治认同的变革对政治构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国家政治认同主要是对政治权威的认同、政治文化的认同和政治制度的认同的有机结合.在当代,这种政治认同是以民主政治作为基本取向,以文化认同、权威认同和宪政制度认同作为重要内容.正是在具有本民族特色政治认同的基础上,东南亚国家开始了新的政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陈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117-119
学术类期刊编辑部文化建构问题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理性因素、情感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其中蕴涵着深层合理性范式及操作原则。悉心培育民主宽容与协作共赢精神、理性化的规范意识、心灵感受的被充分关注、多层面相统合的技术观念、以人为本的物质利益观是建构和谐编辑部文化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许勤超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38-42
在20世纪末的批评话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犀利而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对身体的阐释,进而从政治的身体,身体的批评,身体、政治与性等方面对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旨在解放人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玉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2):1-6
随着20世纪后期以来出现的世界性的民族主义张扬,我国的民族关系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在找症结、思对策中,近十年学界关于民族问题是否应当“去政治化”的激烈辩论其实并未抓住问题的要害.新中国建立后,在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未能认识到现代民族国家不论姓“资”姓“社”,都必须由国家花大力气整合建构政治民族,因为这是现代国家必须完成的事关长治久安大局的战略性步骤,故而缺乏建构政治民族的战略思维和具体部署,才是造成当下民族关系许多复杂问题凸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