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于1968年10月7日逝世。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研究者撰写的记述寅恪先生治学的文章多篇。我也曾写过三篇小文,陈述我对寅恪先生治史方法的理解与体会。现在重读自己的旧文,很不满意。我从寅恪先生受业多年,读先生书,但却不足以知先生之学。这几年反复研读先生的书,并以先生之学来教导学生,对先生的学风和治史方法似乎理解更多一些,写出这篇小文,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谁?周海婴这样说:我父亲是很普通的教师,很普通的文化人,是人民大众的一员。我幼时根本不会去想他是什么人,只晓得是我爸爸。周海婴是谁?别人这样说:他年届花甲,两鬓微斑,浓黑的两道眉毛,颧骨突出,依稀可见乃父鲁迅先生昔日之风采。  相似文献   

3.
臧克家先生书面发言冯至同志,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与我同庚,但成名比我早。我读初中时,就喜欢新诗,读了他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诗作,很有影响,受到鲁迅先生赞扬。当年我读他诗,但不知其人。直到1947年我在上海主编《文讯》...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回忆     
教育类的,我喜欢读张文质先生的《唇舌的授权》等系列作品;散文类的,则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著述;杂类,无比喜欢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舒婷,我读大学时代很多人为她发疯”,我想起当时与她齐名的北岛、顾城,他们的诗也很有深度,我们也为之疯狂。说起小人书,我也有美好的回忆,记得蓝色画框封面的《三国演义》四十多本是每集必看的,就像现在准时收看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一样,我想现在的三国志游戏那么盛行,这都是名著的力量吧!林长生先生说曾在1996年8月16日把《射雕三部曲之倚…  相似文献   

5.
致夏中义     
中义:台端的两文,我在2012年11月接到后,当即拜读了其中的一篇:你论述元化先生与我反思五四的那一篇。此文很有分量、很有内容,文笔也很生动,可喜、可贺。你把元化先生第三次反思的历史脉络及其发展的过程解释得很细致、很好。看了你的大作以后,我才知道元化先生是在研究杜亚泉的过程中,开始理解我的分析,并受其影响。此外,你的分析特别指出:元化先生的思想,由于其背景与发展的实际脉络,与我的思想的背景与发展的实际脉络相当不同(虽然有许多  相似文献   

6.
张表方(澜)先生的遗诗选本编成,即将付印。先生的长子、我的老学长乔啬同志让我读了此书的稿本,因得先睹之快。这个选本很有特色,很有份量。我读后总的印象是作者走着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乡居杂感》这一组诗的小引说:“天灾沓至,人事多非,耕凿不得相安,呻吟曷能自巳。乡居见闻,敷陈其实。词多近俗,有类乎竹枝。世有采风,当念其憔悴。”在《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日日月月。我虽没有那么幸运,投身于先生门下,但几十年来一直视先生为自己的恩师。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受益匪浅,惠及终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教,化雨春风。  相似文献   

8.
反评吴小如先生对我的批评靳极苍《名作欣赏》1997年第1期,刊载了吴小如先生文章,反对我对周振甫先生关于“五鹿”和“观鱼”的解释,辩论出真知,我很欢迎。可是奇怪得很,吴先生引了我解释柳亚子先生《七律·感事呈毛主席》的前四句后,批评我说:靳老批评周振甫...  相似文献   

9.
眉睫 《社区》2009,(23):12-13
读赵国忠先生的《聚书脞谈录》,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引得我一口气读完。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     
胡适 《社区》2004,(4):61-6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来,我所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我祖父辨诬,同时也为王观堂先生辨诬。他们两亲家之间在晚年,有过一段感情上很不愉快的破裂,一直到观堂之死。其实说开来,不过是家庭间一些误会造成的。什么误会?我在1980年写的《永丰乡人行年录》和1981  相似文献   

12.
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自己晚年写的《回忆录》中说道:“张奚若这个人,王蒂(周培源夫人)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捧起翟老向东先生赠我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拾叶集》、《金台情思》二书 ,一读便一直放不下来。我与翟老是忘年之交。今年他已经八十岁了 ,而我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我们相识很晚 ,但我却因参加武训研究的缘故 ,早就从研究武训几十年的李士钊先生那里知道了翟老向东先生。翟老先生这两本书的内容有散文、也有诗歌、还有回忆录与随感 ,文体自如 ,很有感情 ,耐人寻味 ,惹人爱读。闻着书内的阵阵墨香 ,翻阅着书内的篇篇文章 ,我感到全书内容贯穿着一个深深地“情”字。第一 ,对于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之情。翟老多年从事新闻工作 ,…  相似文献   

14.
写自己真难。和一些人比起来,总觉得自己太微不足道,实在汗颜无地;可是在一些具体的小问题上,有时也颇有井天之见,而且很自信,敢坚持己见。这两种思想我全有,所以要我写自己真难。我193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导师是陈垣先生,当时我研究的是《史记》。那时这两校的教师,真说  相似文献   

15.
“先生,我对你的演出很不满意。”当尤金·奥尼尔在他父亲的剧团里扮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下场以后,他父亲抱怨道。尤金·奥尼尔回答:“先生,我对你的剧本很不满意。在尤金·奥尼尔的剧本问世以前,美国几乎可以说没有戏剧。充塞百老汇商业剧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著名文学家、历史文物学家沈从文先生留下大量著作,光照人间,功垂后世.作为后学的我,要永远纪念先生,永远学习先生的人品,永远学习先生的风范.我很早就接触沈从文先生的著作.记得在五十年代,周末之夜,作为师范学校的寄宿生,常在无锡崇安寺街头踯躅,那电石灯闪光之处,往往有出售旧书刊的地摊.我翻翻拣拣,那位疲弱的摊主总是脸挂笑意,从不听见他一句烦言.我买得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长篇小说《边城》.我被他的清丽活泼的语言风格所吸引,我被湘西风土人情所吸引,书中的翠翠那么美——说话美,心灵更美,总会浮现到我眼前来.我对沈先生很钦佩,佩服他文化程度仅小学,却能写出那么多人物形象,写出那么多著作,佩服他独辟蹊径的写作风格,佩服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园地开辟了湘西一带的处女地,船上的纤夫,村镇上的女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有两部民间文学研究专著的出版,实在让我感觉很受震动:一部是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另一部是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问故事类型研究》(下文简称《类型研究》)。它们都有扎实的文献根基,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孜孜砣砣、穷达以之的心血,呈现出分外厚重的成果。这样的厚重,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2月,李春祥先生哲嗣李兵打来电话,告知在家中寻得先生《二百年红学(简)史》手稿,河南大学主要领导建议整理出版,师母嘱托我参与书稿的整理、校对。听闻此讯,我很激动,当即允诺;并告诉李兵我还存有一份先生此稿的写作大纲目录手稿,只因多次搬家,书籍繁乱,尚待寻找。2008年夏天,我开始参与书稿的校对整理,与先生家人一起根据手稿的写作大纲提示,完善和调整先生手稿的阙疑文字,解决其中大量未标明出处  相似文献   

19.
初识查济民     
伴随着香港回归这件世纪之盛事,查济民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这位香港爱国实业家、香港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多年来为促进祖国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近十亿基金,捐助公益,誉满海内外。对实业家,我以前比较陌生,模糊中总是与老板、富翁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初我应邀为红色资本家、纺织大王刘国钧塑像,读了两本与他有关的传记,不仅对这位由乡童到实业巨子、由仅读过八个月私塾的生意人到副省长的人生有所了解,从而对实业家的甘苦有了认识;另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知道了其婿就是查济民先生。刘国钧之子刘汉良先生在一次与我交谈时曾评价查先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人许浑,两唐书无传;自宋以来,提到许浑生平的也有只言片语,近人对其生平也进行了考索,但对其生卒年,或是语焉不详,或是避而不论。因此,很有必要加以考辨。 一、许浑的生年 闻一多订许浑为791年生,今人多从此说,如董乃斌先生说:“闻说虽系推测,但大致相去不远,今姑从之。”谭优学先生也说:“生年且依闻说。”我以为这是明知不可靠而又别无他说,权且从之也。正如铃木修次先生所说:“关于许浑的生卒年月,现在谈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