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茂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63-166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委婉语翻译的常见手法--直译字面意思、译成汉语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和省略忽视等。 相似文献
2.
沈炜艳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81-18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3.
郑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66-367,390
翻译是基于语言转化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应用得较多,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场合、感情色彩和人物身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斑斓色彩。本文将从从文化视角透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译者是如何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委婉语的。 相似文献
4.
庄国卫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87-90
从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视角,结合具体译例对《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比较与评判,可以看出霍译本比杨译本更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尽量重构原文的委婉色彩。就形式而言,杨译本霍译本都与原文有所偏离;但在内容上,霍译本比杨译本更忠实于原文,原因在于霍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中死亡委婉语的内涵与特色,在忠实反映原文的信息功能的同时,也注意重构原文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比较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讨论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通过对比英汉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译本的翻译处理方法,既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其语言的影响,同时对文化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志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委婉语被大量使用在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性场面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析了“性”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这些机制通过制造认知过程阻碍,婉曲提及禁忌语来实现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82-384
委婉语是人际交往中特殊的表达方式,人们借用邻近、关联的它事物来描述令人不悦或不敬的某事物,以期润滑人际交往中尴尬、窘迫的局面.认知转喻认为,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是对同一认知域中突显来源域和目的域的激活,并且二者之间必须具有邻近性和关联性.从这一点来说,转喻的认知机制对委婉语的生成方式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同时,在认知转喻的量应下,委婉语的翻译策略也得以突破和创新,为《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关学意蕴。受宗教审美观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死亡”有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掌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有常规委婉语和非常规委婉语两大类。常规“死亡”委婉语主要受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而非常规“死亡”委婉语从心理接受层面分为感情疏远型、感情愤恨型和感情深厚型。 相似文献
9.
李坤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概述了<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的死亡委婉语的翻译,指出两种译本的翻译各具特色.提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英译中,译者在较好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亦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委婉意图.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作为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的各种委婉语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宗教观。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文学巨著中委婉语的使用,必将促进人们对于《红楼梦》与委婉语的认识和研究,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1.
霍克斯在《红楼梦》的委婉语翻译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策略,这些策略都可以在功能翻译理论中找到依据。霍克斯的翻译诉求表现在尽责于作者、尽责于读者并尽责于文本的“译者三责”。为达意旨,霍克斯采用了化“它形”为“己形”的策略对东西方文化意象迥异的委婉语,霍克斯使用零翻译或模糊替代的翻译策略;对具有“文化空白”的委婉语,霍克斯采用了形象替代、扩展式注释、直译等翻译策略。霍克斯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着眼于缩短读者与译文在文化和语言上的距离,强化译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使其更好地满足西方读者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红楼梦》的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杨海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00-301
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特性表现。在语际转换中,委婉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对跨文化交际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委婉语翻译必须从文化角度去思考,“功能相似”应是评判译文质量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科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108-111
委婉语往往是一定文化的体现,在理解与翻译委婉语时需要考虑其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视角,从委婉语与文化、委婉语与禁忌语入手,研究委婉语翻译遵循的原则,探讨委婉语及其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4,(2):211-212
《红楼梦》中身份指示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称谓语在原语中的文化信息,通顺流畅地翻译,使译文完全按照译语的表述习惯,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尽量遵守忠实于原文意思,同时又要考虑到译文必须符合译语表达的习惯,尽可能呈现出语用等值、礼貌等值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在委婉语翻译过程中,改变的是语言体系,话语信息内容保持不变。在翻译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对委婉语翻译原则进行探讨之后,得出运用和把握委婉语翻译的理性信息、语体、感情色彩和通顺原则时,翻译要尽量保持委婉色彩和感情色彩的等值、语体的等值和委婉手段的等值。 相似文献
16.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目的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交际过程涉及到原语作者、译者以及目的语读者。缺省是在交际过程中原语与目的语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原语信息的丧失以致产生解读的失败。因此,译者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尽量传递原语的信息,从而保存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7-78
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里,委婉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并深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语言现象。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折射出各自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忽视这些文化差异就会在委婉语的翻译中产生诸多问题。在文化视域下探讨委婉语翻译策略将有助于委婉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文章从 4个方面论述了委婉语的形成和使用是出于人们不同的社会心理需要。委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熟悉和掌握委婉语 ,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和应用水平 ,在交际中了解英美人的心理与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在人际关系中时常充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异化翻译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彰显出来,而归化翻译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译者的隐身",但就译文内容和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角色却都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