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714年,阿拉伯人越过锡尔河,占领了中亚大部地区,并统治了中亚。由于中亚人民的反抗而逐渐削弱其的统治地位,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已渐趋瓦解。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却对中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74年,塔吉克人建立的萨曼王朝(874—999年)崛起于中亚,从而结束了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从13世纪初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用兵中亚、波斯及南斡罗斯地区,曾建立了地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军的征服战争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尤其使亚洲文明,伊斯兰文化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这种野蛮的征服是暂时性的,后来留守在中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几乎绝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穆斯林却胜利了。这个曾带给伊斯兰文明以毁灭性打击的民族,后来为复活同一文明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特别是西部蒙古钦察、伊利、察合台三大汗国后王皈依伊斯兰教,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重新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就中亚,波斯诸地蒙古族伊斯兰化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东部博格达冰川边缘发现一处岩画遗址。岩画遗址的动物形象很有特点,身体部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形相对构成。在我国境内是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岩画。这种风格的岩画在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岩画遗址群塞伊玛里塔什(Saimaly-Tash)有大量的发现。塞伊玛里塔什和博格达冰川发现的独特、相似的岩画说明,在公元前3千纪到公元前2千纪早期,生活在费尔干纳附近山地的牧牛人,他们曾沿着天山一直向东迁徙,到达今乌鲁木齐一带。这些人有可能把中亚(本文所用"中亚"一词,为狭义的中亚,主要指中亚五国地区,特别是锡尔河、阿姆河上游地区的山地、盆地和绿洲)及其周围地区先进的文明因素传入新疆。这个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新疆之外西南方向过来的人群和文化提供了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蓝琪 《西域研究》2012,(3):1-8,138
突厥人于6世纪中叶来到中亚。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在突厥人与中亚居民共同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和统治的过程中,中亚居民开始了突厥化的过程。中亚居民与突厥人的融合在10~12世纪突厥王朝统治期间加速和扩大,15世纪,蒙古人突厥化后,中亚地区的突厥化过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新疆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如一座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来自古代希腊、伊朗、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宗教和各种文化潮流,顺沿纵横交错的通道,从四面八方汇集这里,犹如群芳争艳。在种族人类学关系上,中亚也是东西方人种的接触地带,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短颅型和长颅型,宽面和狭面等各种体质类型在这里彼此接触交往和互相影响。不难设想,这种人类学过程和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必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地理上讲,我国西北边陲的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欧文化的基础。古希腊文化主要是通过罗马而传之后世。“我们都是希腊人”,19世纪的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瓦曾如此感慨地说过。但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希腊文化主要包括希腊古典时期的城邦文化,以及希腊化时期希腊——马其顿人统治之世界文化;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希腊与东方各地的文化因素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果。二,希腊化文化不仅是对古典文化形式的利用,而且是  相似文献   

7.
希印双语币是印度—希腊人国王及其后继政权的统治者在印度西北部发行的兼有希腊文和印度当地文字的钱币。这类钱币由早期印度—希腊人国王阿伽托克莱斯和潘塔莱昂初创,使用希腊文和婆罗米文双语铭文,采用方形,使用印度神祇图案。阿波罗多托斯一世在位时将其改为使用希腊文和佉卢文双语铭文,且创立印度—希腊重量标准,币图兼采希腊、印度元素。后为欧克拉提德、米南德及其他印度—希腊人国王继承并发展,又影响了此后进入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斯基泰人、印度—帕提亚人的钱币。希印双语币的起源和演变不仅是印度—希腊人的统治政策和族群认同的反映,也是希腊、印度、斯基泰以及帕提亚等多族群文化互动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亚安德罗诺沃文化李琪(一)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古代文明成果的荟萃处之一,也是联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通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在这里冲撞、渗透、融合,并向远方传播。若干年来,中亚的考古发现以及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对中亚文明深入研究的斐然...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址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文化遗址的旅游业开发也很重要,在保护文化遗址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可以作为文物保护的补充资金,加大对文化遗址保护的力度,使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阿诺德在其《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中,对影响西方世界的两大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作过至今看来仍然贴切的区别。他认为,这两大文明的分野起于行与知之间的差异。希伯来看实践,希腊重知识。正确的行为是希伯来的终极目标,正确的思想则是希腊人的。责任和一丝不苛的良心是希伯来人生活中的大事;对希腊人而言,重要的是能够自然而清楚地展露智能。因此希伯来人高举各种道德优点为生命的内容和意义;希腊人却把它们附属于理智优点之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道德优点不过是追求理智的门径,只有后者才是幸福。一切都很浅明:差异在实际与理论之间,在道德人和理论人或理智人之间。  相似文献   

11.
韩彩英 《北方论丛》2015,(2):117-120
希腊化时期怀疑主义的哲学精神倾向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化地区盛行的怀疑主义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等主要哲学派别,或者持有对既定理论的怀疑精神,或者持有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态度。他们有着共同的颠覆传统和批判现实的哲学精神倾向,而且他们在学术传承和思想观点上多有交叉,他们之间的差异只在于关注领域和实践态度上。  相似文献   

12.
认真了解与梳理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追溯它的源头,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古希腊时代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在其叙述体的历史著作中,就显露端倪;其后,在希腊化时代的波里比阿那里,得到了延伸;在古罗马统治时期,更显光芒,卢奇安以其《论撰史》,回顾与总结了到他那个时代的西方史学,对史学反省发表了卓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西方史学史之史,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工作都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虽然受多方因素影响,部分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但总体发展比较乐观。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十分突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途经的重要地区。中亚地区民族和宗教等利益错综复杂,对我国开展对中亚地区对外合作、扩大投资和各领域合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形势出发,综合分析其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影响,对我国今后开展对中亚地区合作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亚:俄美欧博弈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日益凸显的地缘和能源战略价值,吸引着“近邻”和“远方”大国相继角逐。中国是中亚的邻国,在中亚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中亚地区已形成的俄、美、欧博弈态势是中国中亚外交面临的重要外部环境。中国要做好自身定位,妥善处理与各类国家的关系,实现中国在中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缘政治态势发展与中国新疆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陡然上升,世界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新的角逐。文章通过对中亚地区地缘要素的分析,阐明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要素造就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的较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政治势力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矛盾之所在,从而进一步把握相关政治势力的分化与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中亚共同体从中亚联盟到中亚经济共同体、再到中亚合作组织的转变过程。同时,在地区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主权让渡、合作意愿等方面分析中亚共同体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体化机制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增强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培育地区认同感;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法律基础;充分发掘各国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创新一体化的路径等途径,建构中亚共同体的战略设计与对策选择,探讨解决中亚一体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蓝琪 《新疆社会科学》2012,(1):129-135,14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特别是在1905年俄国民主革命的感召下,中亚各民族觉醒了,中亚的觉醒为结束沙皇俄国在中亚的统治铺平了道路。1917年的"二月革命"结束了沙俄在中亚的统治,中亚地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中亚战略,现正在发展完善之中,因而有必要借鉴成功实施周边外交战略国家的经验。而日本东盟战略的成功,无论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还是从借助大国力量的角度,都与中国的中亚战略存在若干相似之处,足以作为中国中亚战略的一个典型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一直把中亚看作是自己"延伸的邻国",两个地区从远古到现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联系。文章试图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及冷战期间四个阶段论述两个地区间的交往和联系,以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解读崛起的印度同中亚地区的关系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约距今将近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来到欧洲与亚洲,将石器文化传到了欧亚大陆。在此基础上,东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打制石器应该是这些直立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创造的,也有可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晚期以后的文化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以后,中亚青铜时代文化和铁器文化在本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都加入了从黑海和里海北岸迁徙来的印欧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