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燕军 《社区》2008,(24):27-27
根据(《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暂行规定》,商品房按“套”或“单元”出售,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为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总和。住户如何计算自己应公摊的面积呢?首先要了解住户所在的楼幢中哪些部分是用来分摊的公共部分,哪些是不计入公摊的公共部分;然后,这些计入公共分摊部分面积的总和与该幢套内建筑面积总和之比即为该幢公共面积分摊系数;最后,住户的公共分摊面积就是该户套内建筑面积乘以该幢公共面积分摊系数,在公共面积分摊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套内建筑面积越大,分摊的公共面积就越多(即同幢楼中大户型比小户型分摊的公共面积要多)。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在居民小区买了一套新房,终于搬出了住了10多年的工厂宿舍。最初搬进新房时,楼上的住户还未搬进,白天、晚上显得挺安静的。不久,楼上搬进了新住户。这下可热闹了,上下楼梯的脚步声、说话声时常不断。更为烦躁的是,那家人还经常按错楼下门禁的门铃号,搞得我时常义务替他家去开门。次数多了,我就干脆把话筒摘下,懒得去理睬。不久,我发现经常按错门铃的是他家那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那是个连走路都走不稳、话也说不清的弱智孩子。有一次我进楼门时,看见那个孩子正在按我家门铃。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门铃号码牌装得过高,他家又住在顶层,小孩…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5幢也做平改坡了!”建邺区鹭鸣小区4、5、6、8、9幢顶楼住户奔走相告。以往夏日闷热、渗漏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从2005年开始.区房产局分别对该小区沿街楼房实施了平改坡.由于经费受限.今年该小区未列入平改坡计划。6月份,5幢顶楼36家住户联名写信要求平改坡.区房产局积极把这一情况向市房屋整治办公室报告.顶烈日.冒酷暑.与市房屋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三到现场实地勘探,7月份即下达了追加计划,完成了5幢顶楼住户的多年心愿。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08,(7):61-61
编辑同志:我们是某花园的住户。最近,一楼住户在装修过程中,纷纷将门前绿地改造成水泥地面。楼上住户对其改造行为进行阻止时,一楼住户以在购房时开发商就已承诺,一楼门前的绿地属于一楼住户为由,不听劝阻仍然继续施工。请问:一楼住户能否擅自改造门前绿地?  相似文献   

5.
习惯     
由于电池没电,家里的门铃一直都在“休息”。今天,我买了新电池,装在了门铃上,并告诉了全家人,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刚吃完饭,就听见“冬冬冬”的敲门声,我生气地叫道:“不知道按门铃吗?”一开门,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门铃已经装上了电池,以后就不要再敲门了。”我对爸爸说。我刚回房间,“嘭嘭嘭”一阵急促(cù)的敲门声传来,我立刻奔向门口,气愤地叫道:“烦不烦,怎么就不知道按门铃呀!”一开门,原来是姐姐,我警告她:“记住,下次按门铃!”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电池就白装了。于是,我在门口贴上“请按门铃”四个大字,希…  相似文献   

6.
卢国平  冯启榕 《社区》2005,(4):24-24
难抽的化粪池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方大花苑有两幢楼下的4个化粪池一直是社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多年都没抽过粪,平时化粪池恶臭难闻,雨天还经常外溢,居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其实,这两幢楼都有物业公司在管理,但是,每月仅3元的保洁费收起来难之又难,到年终也收不到一半。物业公司不肯吃亏,部分居民又不肯交保洁费,两幢楼下的4个化粪池就这样成了无人问津的“污染地带”。2004年4月,这两幢楼的20多户居民联名写信给市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这一难题。这封信经过几站传递,最终转到了濠景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美娟的手中。“我这里是最后一…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3)
有了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但有的时候得到人家的允许,能够帮人一把,也是一种幸福。我刚搬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那幢公寓楼,就看见有一张“通告”贴在住户的邮箱旁,上面写道:“对格林夫人的善举——愿意每月两次接送住在3栋2层4号做完化疗的格林夫人回家者,请在下面签名……”因为我不会开车,所以没有签名,径直走上了楼,房间里的许多东西还没有归  相似文献   

8.
陈家敬  沈丽燕 《社区》2014,(15):35-35
“主任你好,我是世纪名城的居民,昨晚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突然砸下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哎哟,差点就砸到我了啊……”一大早,王阿姨就来居委会反映问题。“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快跟我们说说你住哪幢。”江苏省溧阳市五里亭社区孙主任听到后非常重视,立刻前往小区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住户家儿子儿媳吵架,儿媳一怒之下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从五楼直接扔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郑宝光 《社区》2002,(22):51-51
住进新楼,在与住平房时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依依惜别之际,心里不禁浮起几许忧虑:听说住楼户都是:“吵架之声隔壁相闻,楼道相逢低头而过”,上哪儿再找“不拆墙也是一家人”的好邻居去?人若是没个好邻居,这日子过起来还能有味儿吗?揣着这个念头上了楼。装修搬家之际,见到这些住楼户果然都是“互相眼生”,往上抬东西宁肯花钱雇人也不求新邻居搭把手,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心里着实发冷。住进不久,一次厨房的水龙头没关好,自来水发了河,殃及楼下,楼下的住户自然是找上门来。门铃被按响之际,妻子从猫眼里悄悄一看,认得是楼下住户的女主…  相似文献   

10.
王朝晖 《社区》2013,(34):37-37
最近,一起由居民乱堆放杂物引起的邻里纠纷,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业二社区调解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纠纷的起因是某幢一楼的住户私自在自家园内搭建了顶棚,棚顶直接挨到了二楼刘先生家的阳台,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土楼人家     
陈杨 《百姓生活》2012,(3):64-65
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的石榴村,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古时的石榴村虽然住户不多,人口稀少,却有8座形式各异、防匪防盗的土楼,至今尚存。在这8座土楼中,有一座方形的“罗厝楼”,系清康熙年间总兵罗士够所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双圈圆形3层“均和楼”和单元式方形2层“明远楼”,现在楼墙还完好无损。虽然土楼的建造年代悠久,长年失修,但牢固不减当年。冬暖夏凉的土楼内,给人们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已92岁高龄的叶润生老人是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鑫鑫社区小岭路12幢的一位新住户。5月中旬,他收到小区里送来的一张蓝色的《睦邻守望卡》,卡片上面社区干部、管区民警、楼道住户的名字及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老人还在卡片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不过他又有些纳闷:为什么这张睦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今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小县城的一件真实的故事。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上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三家连四户,整幢楼都葬身火海。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社区》2011,(30):48-49
我所居住的小区是当地最大的开放式小区。小区内有100多幢楼房,4000多户居民,人员结构复杂,除了当地人外,还有不少是外来人口,尤其是我所在的这幢楼,住户来自五湖四海,有四川的“辣妹子”,有重庆的移民,有山东、湖南、浙江等地的务工者,还有大城市来的养老人员等。  相似文献   

15.
用爱倾听     
《可乐》2007,(10)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腾得快要疯掉了。我家在二楼,楼下住着一对下岗夫妇。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突突突"的声响像咳嗽  相似文献   

16.
乔的礼物     
我叫切斯特·霍华德。因为搬家的次数多,所以别看我的学龄不算很长,却已读过好几所学校了。如今,我又转学来到一所名字怪怪的学校——“沃尔博托庄园”。老实讲,我对它的最初印象并不好,这算哪门子庄园呀!我估计一定是某个人在设计太平间和屠宰场时累了,中途休息的时候设计出了这么一幢楼。  相似文献   

17.
门铃     
我家安防盗门了,还带了一个门铃呢。我多么希望有人从外面按铃,让我听一听那悦耳的铃声啊! 星期五是安防盗门的第二天。下午一放学,我写完作业就来到门口,搬个小板凳,坐着等妈妈爸爸回来按门铃。我在门口等了足足十分钟,便不耐烦了,拿来饼干边吃边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饼干已被我统统消灭,可还是没有人按门铃。为了听到那清脆悦耳的门铃声,我想出去自己按  相似文献   

18.
从A货店到个性店“叮咚,叮咚……”在市区大南门闻宅公寓一楼,6位年轻的教师正在按二楼的一家门铃,门应声而开,她们鱼贯进入电梯,上到二楼。推开电梯口旁的一家玻璃门,入内,是安静的一家服饰店,暗红色的装潢现代又不缺经典,美丽的女人们,同样安静地在淘着衣服,或者坐在厅里的沙发上小憩,或者在试衣间里悠闲地试着衣服。  相似文献   

19.
何文静  蒋狄望 《社区》2014,(7):32-32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萧然社区,有一位低调的老船长,很多邻居不知道他的辉煌生涯,但他的热情友善却赢得了邻居们的心,去年12月社区推选居民组长时,整幢楼的邻居不约而同地都推举了他。  相似文献   

20.
老张和老李几年前就光荣退休了。他们是老同事,又是老棋友。最近,受单位照顾两人幸运地分到了新房,而且是同楼同层门对门。这样的美事本该高兴都来不及,可他俩却都犯了愁。为啥?原来,他们要搬进去的那幢楼,家家都装有电话机,人称“电话楼”。老张和老李愁的就是那小小的电话机。拿他们的话说,既然成了“电话楼”的一员,搬家不装部电话,太掉价啦! 于是,老张兴冲冲地搬家了。搬家那天,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张亲自捧了一台红色电话机进了新居。事后他还眉飞色舞地对老李说:“虽然这电话是自己掏腰包装的,可好歹也没有在‘电话楼’里掉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