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从总体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变化特征三个层面分析了2000—2012年、2012—2019年两个阶段中国31个省域宏观税负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了更为系统的新结论。21世纪以来,中国宏观税负总体变化表现为倒U型演化特征,2012年营改增试点改革后倒U型拐点出现。中国宏观税负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中部洼地”和“东部高地”的区域非均衡性。营改增试点改革后,总体宏观税负下降的同时,区域非均衡性有所扩大,税负“高地”峰度更高,“洼地”深度更深,税负“高地”和“洼地”都具有扩围特征,税负“洼地”扩围更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宏观税负发展的不平衡性,密切关注宏观税负时空演化特征,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细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税负政策,落实结构性、普惠性减税政策的同时,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和税负的区域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房林  赵倩  邹卫星 《统计与决策》2017,(19):147-151
文章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1999-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地区差异性条件下,分析资本有效税负、消费有效税负和劳动有效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两种有效税负地区差异不明显,降低资本有效税负,提高消费有效税负均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劳动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其中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为正,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为负.经济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最优宏观税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阿瑟·拉弗的最优宏观税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GDP增长率、人均GDP、时间等多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对适宜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量化测算,得出了黑龙江省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的结论;对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构建了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聚类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进一步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考察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生态建设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2)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并具有鲜明的区域非均衡特征;(3)各地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东部-西部、东部-中部子群间差异较大,但呈现显著缩小趋势,并且子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中国以及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存在σ收敛,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敛速度差异显著;(5)各地区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省份位于“H-H”和“L-L”集聚板块,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域。  相似文献   

5.
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由于被征税的经济主体能够通过改变价格将税负转嫁,经济主体缴纳的实际税收不一定由缴税的经济主体全部承担.资本和劳动是两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无论是向资本和劳动直接征收,还是对商品征收,都会改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从而使资本和劳动承担部分税负.研究资本和劳动承担的税负对于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要素税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对制定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经常存在的。就全国来说,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江苏而言,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也有着较大差异。无疑,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无论是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对制定区域经...  相似文献   

7.
徐超等 《统计研究》2019,36(6):42-53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席玮 《统计研究》2012,29(11):55-60
 本文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构造了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核算框架,详细界定了各种要素税负的核算范围,并实证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劳动与资本的实际有效税负。研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要素税负也并不算低。其中,间接税对居民消费的转嫁作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的重复计税是劳动、资本有效税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席玮  彭刚 《统计与决策》2015,(2):100-103
文章以间接税转嫁为视角,提出了要素收入有效税负的地区测算框架,并利用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了我国2010年的地区要素税负水平。研究发现:各地区的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间接税转嫁的影响对于劳动和资本都很显著;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税负较重的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此,可以通过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更多地为经济弱势地区提供支持、降低间接税税率以逐步减少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促进公共支出向民生方向倾斜等措施来改善要素税负的地区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涉及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分析了2009-2013年间区域物流效率变动、差异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该类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差异产生机理等内容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对延安市5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区间差异扩大和第二次产业的区域差异扩大是导致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武汉市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在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税负低于工业企业和制造业行业税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负担在地区、行业以及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差异。最后从公平税负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税负的合理性——从"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税收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引发了人们对于税负合理性问题的关注.评判立场与选取指标的差异.导致各方对中国税负合理性的争议.如何"取之于民",继而如何"用之于民",应当是中国税负合理性的基本判断标准.一定意义上,努力通过"国家的善意"实现"善意的国家"是税收的终极目标.而构建国家与市场、公民之间在权力、能力、责任、义务和利益等多方面的动态合理博弈关系,完成从"税收国家"向"预算国家"的转变,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则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奠基石,也是一个较之税负合理性更具深究价值、更为重大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问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及扩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大量有关文献涌现,研究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展,所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元化.文章从选取指标、时空尺度、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原因探讨、扩展方向等几方面综述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的文献,以期展现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脉络,探讨未来研究的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相似文献   

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本文基于近些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解读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与应交增值税、主营业务税金之间关系。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讨论分析了工业企业的行业税负水平。研究认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负偏重是不争的事实,行业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建议,适度减轻工业企业税负,均衡行业之间的税负差异,进一步贯彻结构调整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Theil系数、基尼系数和县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Theil系数模型争基尼系数分解模型,对2000~2010年广西县城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西县域经济差异大致呈倒“N”型曲线变化,且2007年以来其整体上呈缩减之势;针对广西各县(市)划分的五大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是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间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桂西和桂南经济区内部县城间差距较突出,桂东、桂北和桂中内部县城差距相对较小;广西县城第二产业内部发展差距较突出,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是县域差距扩大的主要成因;集中效应是县域间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结构效应有利于抵消集中效应造成的县城差距扩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天宇 《统计研究》2009,26(4):19-24
 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全国、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转移性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逆向转移”的大趋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再分配中出现“逆向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21年的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性分析法探讨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尤其是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异;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各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时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距相对明显,中高质量组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不同分组的收敛模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