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运用基尼系数产业分解法对四川省1993-2005年三次产业的差异性做了动态时序分析;然后以2005年19个行业的就业数据为基础,应用区位熵灰色关联法测度5个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研究成果为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志真 《浙江统计》2004,(11):37-37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受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3年,我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仍不尽合理.一方面,第二产业迅速发展,造成了第三产业在GDP中份额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区域消费中心远未形成.2003年末,我区户籍人口1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5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基础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5.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均GD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取1991~2009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年度数据,应用产业向量的概念构造描述产业结构变动程度的角度变量,运用方向数据统计技术测度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演变的过程,通过均匀性检验确定分布类型,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变动特征,结论表明北京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于良  张悠 《统计与决策》2013,(6):140-142
文章针对山东省枣庄市面临的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问题,通过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SSM)分别了分析枣庄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发现枣庄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现有主导产业经济产值逐年萎缩,续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比较分析枣庄市各产业经济效益和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接续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一产业特色发展,加速第二产业转型发展,保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区域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的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文章应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了广东省总量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同时也分析了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与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地理上的变化进行量化,但却忽视了区域内部经济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依托传统模型发展而来的空间拓展模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临近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将空间拓展模型应用于我国中部六省,并且与传统的偏离一份额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若竞争力分量差值为正,则表明临近区域对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了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涂妍 《统计与决策》2005,(14):70-73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文中对比全国、北京、上海2003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找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次将区域发展优势变量加入到传统SSA模型中对该模型进行计算维度的扩展,并将其运用于中西部能源产业发展进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扩展后的SSA模型在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及行业竞争等方面的表征意义更加显著、内涵更为丰富,再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能源产业正在逐步向西部转移的结论;析出了西部各省区具有产业结构优势、竞争力优势且应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的产业部门;比较了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对于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力的区别,并指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各省区应该重点考量的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兴安盟经济结构现状(一)产业结构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布局合理,比例协调。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国初期的81.5∶10.1∶8.4,调整到1980年的57.5∶23.0∶19.5,又调整到2006年的34.5∶28.0∶37.5,三次产业结构已由以农业为主,发展到第二产业份额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产业结构状况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配第一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利用不同方法得到了相同的关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全国国际旅游产业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度法,对甘肃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爱萍  王瑜 《统计研究》2002,19(12):37-38
 中国成功加入WTO,这表明中国将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一场以世界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部分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各产业协调配套、竞争优势显著的区域产业系统。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的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的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得到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干预模型的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hou突变点检验和干预模型对福建省1979~2008年的FDI数据与三次产业增加值进行分析,对FDI与福建产业结构的变化关系进行数量分析,得出FDI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确实存在干预作用结论。在测算出FDI对三次产业的影响系数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特殊的经济环境对福建省引导外资投向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敬艳辉  谢佳 《四川省情》2005,(12):35-36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分析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方向,对于发展地区经济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四川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四川的产业结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现状2002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1.08%、40.66%、38.26%,其产业结构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对比如表1所示:表12002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对比情况表(%)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国14.5351.7433.72西部20.0541.3138.65四川21.0840.6638.26资料来源:四川统计信息网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产业结构的突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浙江省区域经济中产业结构与银行信贷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3年来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带动和信贷规模扩张。虽然浙江省产业结构和银行信贷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银行信贷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明显。分析原因,近年来银行短期贷款规模扩张明显,但主要投向第二产业。提示政府,在金融市场处于相对弱势的第三产业要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份额,不能依赖商业银行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需要出台倾向性金融政策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发展的非线性阶段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6,23(4):27-31
一、引言服务业即第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随着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并逐步成长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对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始于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C.G.Clark),1940年,克拉克发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在此书中克拉克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随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分别出任过美国统计学会会长和经济学会会长的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库茨涅兹(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