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华  徐甪 《统计研究》2010,27(5):41-47
 中美股市之间存在非同步交易问题,直接利用收盘价建模会得到偏误的结果,因此本文利用隔夜收益率和开市收益率对非同步交易下的中美股市信息传导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两国股市开市收益率变化均表现出波动聚集特征,而且均只在开盘时对另一方市场的交易信息作出反应,其中,我国股市开盘时受到的美国股市的影响,大大强于我国股市对其开盘的影响;并且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这种影响愈加明显。但中美两国股市开市交易期间的相互影响均不显著,不存在收益和波动性的信息传导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刚  潘浩敏  贾威 《统计研究》2009,26(12):81-87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分布的空间集聚性和传染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路径有:地理区域位置、G7政治集团关系、贸易关系和资本项目开放度。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路径有:地理区域位置、贸易关系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并与´Alvaro A. Novo对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以2011年高铁追尾事故为例,从投资者对同行业企业预期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危机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并验证了两种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具体而言,危机事件发生后,与危机企业在危机特征方面相似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受到传染效应的影响;与危机企业竞争程度高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受到竞争效应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企业受到的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都会持续减弱。研究结论不但弥补了现有研究只关注静态危机溢出现象的不足,还为投资者在中国刚刚放开的融资融券的环境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思路。  相似文献   

4.
林玉婷等 《统计研究》2021,38(12):42-60
本文采用最新一代的SRISK方法测度了G20国家605家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并设计提出了基于高维的时变参数外溢网状矩阵,识别了全球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路径和传染源。研究发现,各国系统性风险呈现明显增强态势,在危机时刻具有较强同步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系统性风险同步激增。而欧美等发达金融市场更容易成为全球系统性风险的风险源,其中,美国溢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风险的主要输出方;反之,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成熟度与放开程度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因此,更多地扮演着风险吸收方角色。基于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流动骤停强化了系统性风险跨国别传染的溢出效应和吸收效应;国际资本流动的套利和套汇动机则是影响全球系统性风险传染的两个重要渠道,特别是,债券市场暴涨所引发的套利行为对吸收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而汇率升值超调引发的套汇行为则会增强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和吸收效应。此外,套价动机并未对系统性风险传染产生影响,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各国的股票市场相对债券市场较为封闭,这势必隔断了套价行为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最后,基于全球研究结论提出中国防范外部系统性风险冲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丹  刘丽萍  陈坤 《统计研究》2016,(2):99-106
用带有不可观测变量的动态层级模型,同时分析关联效应和传染效应;量化不同时间范围内,上海市场板块之间关联效应与传染效应的动态变化;考察危机爆发时,两种效应对市场联动性的影响,并对板块之间风险传染的路径和方向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市场平稳或者突发危机时,关联效应都是引起板块间联动性的主要原因.危机事件爆发时,板块之间联动性增加,但关联效应和传染效应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此消彼长关系,在危机爆发的中心区域二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传染效应增速更快.板块之间的传染路径存在典型的非对称性,在56条可能的传染路径中,只有16条路径存在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下滑,国务院提出"国十条"以四万亿刺激经济增长,其首条即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环境.理论与实践表明,政府担保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安居工程项目、减少财政资金投入的有效方法,但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文章基于期权和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方法,从政府机构考虑社会福利,研究了在中国国情下,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政府担保的最优比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最后给出了次贷危机背景下政府担保行为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下金融危机的金融及贸易渠道动态传染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时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06-2009年中国976500条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识别了次贷危机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两种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实证结果发现次贷危机对危机前行业出口依存度越高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危机前行业财务状况越脆弱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证据表明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是存在的,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渠道是有差异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时美国保险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的保险业产生了影响.通过对AIG危机的分析,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的防范必须始终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建立起经营资本流动性合理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CAPM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理论研究多从资金流向和资金使用成本两个角度出发,认为利率上升将导致公司股价下跌。然而从中美资本市场对于加息的实际反应来看,都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本文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基础,考虑利率对股价的影响途径,为解释利率与股价变动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进一步加强了资本监管.但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的关系一直是理论与监管实务所关注的焦点.文章以1994年以来全经济周期的数据为考察对象,实证分析了资本监管以及商业银行上市后现代企业制度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论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特别是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降低银行风险发挥了非常积极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次贷危机本质上不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收入差距问题.文章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危机的实体经济基础,对其原因与本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收入差距过大是次贷危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具有区域转换机制的中石油CAPM模型,并对次贷危机背景下中石油境外证券市场中市场收益风险进行了实证,发现其具有稳健转换结构,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CAPM模型。在境外两证券市场中,中石油β系数在两转换区域中有较大区别,但都大于1,中石油β系数在纽约证券市场上两个转换区域转换的频率较低,期望持续期长,香港证券市场上恰好相反。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两个市场两个转换区域的卢系数变化频率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4.
柏宝春 《统计与决策》2016,(21):169-170
关联性是分析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关联性视角,运用线性GARCH检验等方法度量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平稳时期,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占主流;危机期间,金融跨行业间相互传染显著提升,其中以银行业传染效应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这一危机迅速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加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大量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严重的生产经营困难,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  相似文献   

16.
中美住房消费观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为什么这次大危机在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发达金融体系的美国首先爆发呢?研究者们多将目光集中在金融体系建设、住房信贷政策、信用评价等方面,本文则从消费观念的角度出发,力图通过对比中美住房消费观念、住房消费制度以及住房消费观念导致结果差异等,发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何新易 《统计与决策》2012,(24):165-167
作为跨国界的生产要素,国际资本流动的本性其实就是逐利避险。文章构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中美两国利率差、通货膨胀率差、汇率变动以及资产价格差、经济增长率差异、经常项目顺差变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财政赤字占比等等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在影响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各种因素当中,中美两国资产价格差异以及外国直接投资所发挥出的作用最为显著,但是中美两国经济增长速度间的差异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用金融危机三阶段周期理论剖析世界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选择VAR系统进行检验,通过对9个国家Ⅰ危机隐蔽期、Ⅱ危机爆发期、Ⅲ危机深化期的摩根史丹利MSCI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危机隐蔽期美国的金融动荡影响对澳大利亚外的7国金融市场呈现单向传染效应;金融危机爆发后,被传染金融危机的国家开始影响美国,呈现双向传染效应,证明危机的传染存在反馈机制;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交叉传染,是国际危机程度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金融危机的冲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网状交叉感染.三时期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美国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强度短期内很可能加大,持续时间比传统理论解析的过程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统计数据,按照同期的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高兴之余也发现,中美两国增加值率的差距却在扩大,自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而美国增加值率却呈稳步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制造业规模与效益不同步的现象值得关注。一、中美制造业增加值率现状"十一五"期间,中美制造业增加值率差距呈现拉大态势,差距由2005年的7.4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11.4个百分点。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26.0%上升到2007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7年夏天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仍在扩大.次贷危机与房市低迷,经济周期等因素相互激荡、叠加,所造成的影响正在扩大和深化, 使得美国经济进一步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各方面的最新指标显示, 当前美国经济趋于停滞,美元进一步贬值,发达国家信贷紧缩,同时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扬, 主要经济体短期通胀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