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道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并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通过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指导的生活化,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上。 相似文献
3.
主体道德生活与中小学德育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希尧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84-87
解决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关键在于,关照学生主体道德生活需要,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德育模式向“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转变。“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应从营造同化模拟式德育环境、设计阶段渐进式德育内容、采用主体参与式德育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高职德育课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研究实践“生活德育”理念下的高职德育课教学法,针对有关教学实践研究比较少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德育课的特征,在借鉴德育课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德育”理念的要求,对德育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了“生活德育”理念下的高职德育课若干教学法,分析其特点,并归纳了对这些教学法的应用体会与见解。 相似文献
5.
高校讲坛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荣国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15-117
德育效果如何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高校德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割断了知识与行为的联系,导致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脱节的现象.因此,由传统的讲坛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成为高校德育走向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欧腊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51-153
文章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德育中各种现象的反思,找到其背后存在的理论根源,剖析其德育实践中的道德观,讨论德育模式和公正团体德育模式中蕴涵的主体德育理念。同时,还结合我国高校当前的德育现状,吸收柯尔伯格理论精髓中的合理成分,探讨如何塑造我国高校的主体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职德育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推进高职德育创新,要确立新型的高职德育现-以优化自身德育环境为根本,以时代形势教育为先导,以心理素质教育为突破,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德育理论和实践的提升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周小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125-128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剑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4):28-34
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要性的评述,主要涉及我国对西方德育理论与模式的研究以及我国本土性的德育模式建构与研究,并对我国德育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价值模糊性、经验化与研究主体的制度性分裂等几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澄清与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付宏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42-144
工具理性的盛行,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带来的是人的功利化、实用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德育与社会实践无法对接。德育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淡化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缓解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张,回到生活本身,利用叙事的方法,挖掘、体验、梳理德育的形成,使人在生活中感受道德教育,生成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彭寿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134-137
学科德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方法和手段的隐蔽性、过程的协同性、效果的综合性、实施条件的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在学科德育的实施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科德育内容、深入挖掘学科德育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学科德育思想的升华、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就可以实现学科德育的自然性、生动性和艺术性,增强学科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在理论上并不构成一对矛盾.生活德育离不开知识,因为在生活中建构
道德、在道德引导下建构生活,都需要知识来加以引导.没有知识的生活是蒙昧、黑暗、封闭的生活.知识德
育有两种:实然的知识德育与本然的知识德育,生活德育论所批判的只是当今中国实然的知识德育.本然的
知识德育是从生活经验开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掌握道德真理、实现道德自觉,并引导学生建构“可
能生活”.知识德育是科学、民主、人道、专业化的德育.道德知识是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生活德育与知识德
育的统一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81-83
当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社会改革触及了社会各个层面,并进而推进了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变革,这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对传统德育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探索德育新模式,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季爱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1):119-123
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对德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德育模式的自身理论研究与德育模式的类型研究方面。由德育模式的研究观照德育研究的趋势,我们发现,德育研究将更注重相关学科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钱同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60-61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远离现实生活,面对思想道德领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改革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应是回归生活,道德教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原则等都应围绕回归生活来重建. 相似文献
16.
17.
蔡晓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38-4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广泛,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德育思想脱胎于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复杂的德育工作环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超良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64-66
生活德育是罗辀重在陶龛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罗辀重的生活德育价值取向于"充实生活",强调在师生"共生活"中进行,以学生生活"自治"为途径,构建师生"诗的生活",从而成就了陶龛学校师生"血性"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在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当前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德育要将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纳入其视野,引导青少年拒绝网络沉溺,协调虚实生存;帮助青少年减少网络失范,把握正确道德方向;引导青少年的网络社交,推动健康人际交往;指导青少年的网络参与,引导意见的合理表达;帮助青少年降低角色冲突,促进自我同一. 相似文献
20.
周小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3):93-96
生活德育理念体现为实践性、整体性和超越性。在现实环境中生活德育遭遇诸多困境,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德育自身、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