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海燕等 《统计研究》2020,37(8):91-103
函数型聚类分析算法涉及投影和聚类两个基本要素。通常,最优投影结果未必能够有效地保留类别信息,从而影响后续聚类效果。为此,本文梳理了函数型聚类的构成要素及运行过程;借助非负矩阵分解的聚类特性,提出了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函数型聚类算法,构建了“投影与聚类”并行的实现框架,并采用交替迭代方法更新求解,分析了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度。针对随机模拟数据验证和语音识别数据的实例检验结果显示,该函数型聚类算法有助于提高聚类效果;针对北京市二氧化氮(NO2)污染物小时浓度数据的实例应用表明,该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监测点类型的区分能够充分识别站点布局的空间模式,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分布密度划分的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聚类算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传统密度划分聚类算法存在运算复杂、运行效率不高等缺陷,设计出高维分步投影的多重分区聚类算法;以高维分布投影密度为依据,对数据集进行多重分区产生数据集的子簇空间,并进行子簇合并形成了理想的聚类结果;依据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运算简单和运行效率高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3.
数据分布密度划分的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聚类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传统密度划分聚类算法存在运算复杂、运行效率不高等缺陷,设计高维分步投影的多重分区聚类算法;以高维分布投影密度为依据,对数据集进行多重分区,产生数据集的子簇空间,并进行子簇合并,形成理想的聚类结果;依据该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运算简单和运行效率高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及其在区域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奕  倪勤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2):29-32,50
作为多元数据的一种分析方法,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已被一些研究者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投影寻踪分类模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类标准.通过引入有序样本聚类法,可以对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得到的一维投影值进行客观分类.根据改进的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切实可行,为多元数据分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面板数据的聚类问题的高维复杂性,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其转换为关于投影特征向量的线性聚类问题;从而实现在低维空间对高维数据样本的聚类分析。最后实证分析验证了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投影寻踪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的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K-Prototypes聚类算法是利用划分的思想来对混合数据进行聚类,但是当混合数据的维度增大时,对象之间的差异度几乎相等,使得此算法难以进行。针对上述缺陷,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K-Prototyes聚类算法,聚类前先剔除各类中不相关的维度,将高维混合数据投影降维后再进行聚类。文中给出了Heart Disease Databases的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构建了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聚类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进一步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考察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生态建设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2)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并具有鲜明的区域非均衡特征;(3)各地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东部-西部、东部-中部子群间差异较大,但呈现显著缩小趋势,并且子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中国以及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存在σ收敛,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敛速度差异显著;(5)各地区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省份位于“H-H”和“L-L”集聚板块,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域。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口质量区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能够反映人口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七大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人口质量进行分析,划分出高人口质量区、中等人口质量区和低人口质量区三大类别,并从经济的视角展开区域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从"战略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种视角下计算的各省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确定各省域经济竞争力所处的水平区域。最后,对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若干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系统建模和分析中,对目标系统进行分解时,适合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划分.由于聚类数未知,采用某个聚类有效性函数来确定时,往往聚类结果并不理想.将专家知识和科学聚类相结合,文章给出了一种针对现实社会经济系统的确定聚类数的方法,即由专家给出可供选择的聚类数集合,然后通过多个聚类有效性函数来对各个聚类数进行评价.以广东省作为目标系统,按照科技进步水平,对其21个地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文章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的聚类方法,对2005年中国省级地区和美国各州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组织映射的方法能够将地区产业结构在输出层聚成几个明显区域,区域内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而区域间省份的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工业化水平是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性的主导因素;而美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性的主导因素是第三产业化水平,这种区别也体现了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投影寻踪聚类算法PROCLUS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高维数据聚类的算法,但此算法是利用爬山法(Hill climbing)对各类中心点进行循环迭代、选取最优的过程,由于爬山法是一种局部搜索(local search)方法,得到的最优解可能仅仅是局部最优。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投影寻踪聚类算法,即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对各类中心点进行循环迭代,寻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5个能综合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对20支股票进行了投影寻踪聚类分析,来预测股票的行情,并采取信赖域算法来寻找最优投影方向,以求解此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对指导股票投资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域工业集聚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省域工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方面证实了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水平、企业数目、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的工业集聚水平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省域的工业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对我国工业集聚在省域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函数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函数数据是目前数据分析中新出现的一种数据类型,它同时具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特征,通常可以描述为关于某一变量的函数图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首先简要分析函数数据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目前提出的一些函数数据聚类方法,如均匀修正的函数数据K均值聚类方法、函数数据层次聚类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从函数特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函数数据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数分析的函数数据区间聚类分析方法,并利用中国中部六省的就业人口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沿海11省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与粒子群混合算法对投影寻踪动态聚类(PPDC)模型进行优化,将粗糙集理论(RST)与修正的PPDC模型组合运用,对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域等级划分。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和福建两省是中国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风险评估值超过2.5,山东、浙江、海南和广西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中风险区,风险评估值处于[1.8,2.2]之间,江苏、天津、辽宁、河北和上海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低风险区,风险评估值低于1.5。研究结论为国家实施差异化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中国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将全国30个省区市划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中国各省2000~2009年碳生产率面板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我国各省分成四类地区.为能甄别各类地区碳生产率的优劣程度,利用密切值法,对四类地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每类地区碳生产率发展水平呈等级分布,且不均衡水平明显;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碳生产率水平较高;工业结构不合理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因此,各省在分解节能减排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处阶段以及碳排放量现状,合理提升碳生产率,为我国实现相对减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在对4种类型县城的经济区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