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破除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而产业相对断裂是重要的阻碍。在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后发现,中国不同区域和产业内部的发展差异性较为明显,同时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各区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性总体处于濒临失调与中级协调状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协调程度较低。因此,要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其它部门的作用.结论表明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军 《统计与决策》2007,(10):119-121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演进为跨国公司进行基于其核心能力的企业重构创造了市场范围和便利条件,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也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本文在对国际分工演进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6):139-141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两个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重组,发现两者无论在产业层面还是要素投入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基于理论研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在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存在互动关系,且在不同影响因素下,两者产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分析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单位结构变迁,以及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外来人口结构调整并举等建议,从而最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升级与县城服务功能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宜君县“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时间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沛 《统计与决策》2017,(9):111-113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研究中,我国学者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制造业的升级途径进行细致的实证研究,但是对于制造业中基于某一具体产品的细分产业方面的升级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框架,在对中国PCB(印制线路板)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的支撑作用机制明显,为进一步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具有支撑作用,文章尝试用我国大陆的整体性指标从1995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明显,从而,为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探析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我国各省内、国内与全球价值链协同发展,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嵌入式世界投入产出表,并以此为基础对数字经济规模及价值链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各省份省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发展,价值链关联度和生产技术水平是该影响的中介变量。在异质性方面,服务业数字产业化以及制造业产业数字化促进各省份协同参与三重价值链的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对各省份价值链后向耦合协调度的促进作用大于前向耦合协调度,在东中部省份以及农业采选业服务业中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我国应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借助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各省份协同嵌入省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11.
李顺毅 《统计与决策》2016,(15):129-132
文章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的30164个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具有正向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原有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增加,同时也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出口;在影响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集约边际产生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即促进出口企业增加出口额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不同区域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出口二元边际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评价这一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AHP法对其加以量化研究,最后以上海某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旨在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评价"这类问题的研究抛砖引玉,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通过对新加坡实地考察,发现其解放思想,注重实效;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等三条经验值得浙江学习.浙江应立足省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兰溪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有所扩大,但内部结构层次相对低下,发展水平落后,难以支撑制造业升级需求.建议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招才引智步伐,鼓励企业生产社会化分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形成因素、发展阶段及行业类别进行简要阐述,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并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智  岳凯  黄伟 《统计与决策》2011,(11):74-76
文章把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服务三类,在此基础上主要利用DEA分别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及其投入产出效率,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消费性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而公共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3):129-132
文章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生产服务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符合理论预期,但制造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理论预期相反.通过采用地区平均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2005—201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基于标准差椭圆,运用ArcGIS 10.7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有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制造业集聚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且先后呈现向西南、西北方向集聚的趋势。(2)长三角地区M-PS面积下降,方位角差别总体上升,说明二者在空间上可能存在某种方向性的关联。(3)制造业产业格局为以苏州、常州、扬州、杭州、温州、湖州、绍兴等为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大型中心城市更明显,制造业集聚在中小型城市更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则在中型城市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超  王燕 《统计与决策》2022,(20):43-47
文章通过引入产业关联系数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测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基于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且协同效应不断加强,共聚趋势逐渐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流效应,但经济距离阻碍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外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