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度关注“预设”而淡漠了“生成”,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自由空间的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化“预设”,而突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并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技能为唯一教学目标,过于强调教学预设,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方式盛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蕴含并促进了课堂生成。面对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教师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关注的一件事。但要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了2006年浙江省思品优质课的比赛后。对于这两者的动态生成机制有所感悟。笔者想从教学设计角度谈谈对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且生动活泼的课堂。要建构这样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精心预设,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一些不当做法。归纳总结出三条途径,结合本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简单性思维视域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滑入二元对立、线性决定及他组织关系中,教学走向僵化和死寂。教学的复杂性使得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得以解构。复杂性理论视域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构为非线性、融合性及自组织性,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里状态,这种心理能驱使个体的积极思维.但目前存在提问高频化、表面化、缺乏逻辑性、缺乏开放性等问题.笔者试图从预设和生成两个阶段来探讨有效提问.预设阶段在考虑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设置课堂提问的梯度、力求课堂提问的精度.生成阶段分创设情境、思考叫答、启发诱导、反馈评价四个步骤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不断“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本文通过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分析、反思和总结,展现“动态生成”的理念在不同问题情境下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Падучева(巴杜切娃)把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本文对两种预设的内涵和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两种预设在内涵、地位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并且与言语行为成功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自主开放的课堂,纷繁复杂的生成信息,冲击着越来越粗线条化的教学预设,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机智和预设把握能力。如果教师课堂上能在三维目标监控下灵活机智地抓住生成信息,并巧妙处理,就能优化教学预设,让课堂教学朝着正确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自主开放的课堂中,教师如何机智处理生成信息,正确把握教学预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就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关于句子结构与世界的关系,它与句子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的预设可以是完全预设,也可以是几个句子共一个预设,也可以是一个预设由若干项组成,所有这些项合起来才成为句子的完全预设。语用预设是关于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  相似文献   

12.
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逻辑对预设现象的分析经历了从"真假性"到"恰当性"再到"动态性"的发展过程.预设一般被看做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mutual information)或无争议信息(non-controversial information),如果从动态的视角来看,预设也可以传递新信息(new information).预设的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有关预设的研究应注意运用动态的方式来考察,即需要区别是着眼于说话人、听话人还是交际双方的过程视角.采用动态的预设观还可以发现语用预设具有一系列新特征:不确定性、可移动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呢?很多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会设法排除外界干扰,压制学生,使教学回到原先设计的教学轨道上,这常常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生成,巧妙地把学生引回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预设的研究主要是采取语义和语用两种方法。预设作为一种隐含义,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预设与语用策略旨在通过语境动态地把握语用预设与语用策略的关系。交际者可以通过利用预设的共同性、恰当性和可取消性等特性来表达隐含意义实施语用策略,以达到其交际目的;也可以根据预设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等手段来突出信息中心以改变信息结构实施语用策略。同时,根据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不同角度而产生的预设失误也会影响到语用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交际双方不容质疑的信息,它经常与某些预设诱发语联系在一起,预设信息随着语篇的发展而变化。掌握预设的特点能够帮助听者或读者了解语篇信息的分布特点,把握交际内容的变化,理解语篇所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副词"又"触发的预设与其词汇意叉密切相关.其中表重复或继续义的"又",表更进一步义的"又",表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义的"又",表示转折义的"又",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表加强语气的"又"等具有预设触发功能.不同义项的"又"所触发的预设既表现出共性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预设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进行的假设.预设现象分为逻辑、语义和语用三种.预设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三点启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译文读者的知识、文化、心理特征等进行预设认知的过程;预设的动态性可以解释译文的多样性;恰当使用预设知识,可以使译文更简洁、连贯.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材内容并非单一的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持续生长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它的教学意义在师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和充实.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选择教学内容,善于教学过程的"非预期因素"转化为教学内容,为体现数学教育价值而"再创造数学".  相似文献   

19.
预设是言语行为中常见的语言现象。预设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语用预设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可撤销性或可废除性,合适性,共知性或共同性,隐蔽性和主观性。对语篇(口语的和书面的)的理解其实就是根据语用预设理解语篇意义和从语篇意义中推导语用预设的隐含或深层意义。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数学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课堂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平台,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