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即面临着如何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中国其核心便是政治民主化的问题,有诸多人用西方民主政治普适化来期许中国的政治改革。通过对历史上中西方民主政治形成路径的历史对比,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民主"的缺失,认为由于受到历史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众政治素养等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民主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民主,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施,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总趋势的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政治文明成果在全球的播衍,既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新的条件,亦使中国政治发展面临较强的挤压.只有立足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已成为历史潮流。这次政治民主化浪潮不仅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还波及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政治民主化浪潮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党直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到组织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转变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启蒙思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巨头”的梁启超,深受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他根据中国社会的情况,深刻地论述了民权思想。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了几代人,并使国人形成了一股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进行革命的启蒙思想。研究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民主建设、人权制度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众多学者对“一边倒”政策的产生、发展、转变及利弊做了一定的论述,但对这一方针给新中国带来的巨大成效仍估计不足。本文认为,“一边倒”方针实质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所采取的政治方针,不是机械地投向苏联的怀抱,也没有妨碍中国的独立自主。“一边倒”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成功地建立并加强了我国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其在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原则上的坚定性与策略上的灵活性至今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问题上,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模式,基本途径是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妨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塑道德信仰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道德调控机制、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等各种途径,有效地保障道德信仰的重塑,推动中国社会道德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新发展催生了对当代社会历史现实状况进行新阐释的理论诉求.后现代主义以其独特的研究范式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后现代转向,并对西方近代以来确立的历史进步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彻底解构和颠覆了历史进步的总体性、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历史进步的目的和历史进步的意义等核心观念.我们应当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激活、阐释马克思的历史进步理论的思想资源,从而推进对历史进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和中国之间的文化鸿沟不断加深,西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意无意地曲解中国。这些曲解和误读萌芽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历史记忆、大众媒介和现实利益的作用,在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升华",甚至一度主导了关于中国形象的国际舆论。这些误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和行动上积极应对,以澄清或减少西方的误读。发展硬实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基础,加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是破除西方误读的基本前提,审视和清理西方话语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任务,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晖  汪莉 《江汉论坛》2012,(9):17-20
权力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力资本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存在形态,在中国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我国,权力资本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制度背景,中国转型期的权力资本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权力资本化和政府财力集中后的权力资本化。为了遏制权力资本化的蔓延,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及建设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文光 《理论界》2005,(7):48-49
行政体制改革不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结合部,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行政体制改革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在21世纪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征途上,学习、研究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继续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一、邓小平深刻分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新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这种管理体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3.
30年改革开放铸就了一个崛起的中国,中国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推进经济快速与健康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救市措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业已存在的经济问题,反而加剧了经济风险,并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社会、政治风险.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居民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它源自分配不公,这涉及的是政府、资方和劳方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政府角色调整滞后,造成政府失灵及其导致的市场失效.中国走出危机、避免新危机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配套推进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完成公共政策的社会转向,尽快构筑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管治和共治的关系;生态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认同的整合与分化角度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首先从认同整合的角度回顾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公民权"和"人民"两种认同整合机制;其次,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阶层认同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国家面临的政治挑战;最后,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各民族国家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面临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政治稳定和政治改革相统一的政治发展观;社会主义民主进程道路上的中国特色———人民民主,以区别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为经济发展服务;强调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等方面。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的有关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前后,小平同志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把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第二阶段:1986年6月至11月,小平同志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旨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清除障碍。第三阶段:1987年1月至1992年春,小平同志主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其落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贯穿了实事求是的一贯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未来五年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多年来,中国司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司法改革面临更大的困难。司法改革本是一项涉及机制设置、权力机关协调等多方位的全面改革,需要一种宏观的、战略性的规划。然而,目前的司法改革措施大多停留在工作机制层面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司法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因此司法体制改革不只是司法机关的工作,也不只是法学家研究的问题,而是党中央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今后将向纵深发展。目前应该依照司法权的性质和司法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总体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具体部署,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统筹设计未来的整体司法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