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发展,我越来越认清了研究儒法斗争史和评注法家著作,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如果不弄清儒法斗争的历史、批判和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批林就不能彻底,反修就不能彻底,防修就没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译什么”、“怎么译”和“怎么输出”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其次要加强翻译研究,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要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研究有向文化研究发展的趋势。在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分析,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学主要表现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中庸和谐的生存理念契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注入历史文化因素之后,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养老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孝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传统养老思想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传统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它要求子女不但要细心奉养父母,而且要孝顺、孝敬,使父母心情愉快,儒家还提出了孝丧和孝祭的要求。汉代“以孝治天下”,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纷纷仿效,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制度和措施。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养老思想的合理成份对当代养老事业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往往仅仅接受“现代性”的标准下的一部分“抽象”的传统,而对“具体”的许多传统的表征加以批判和否定,简单地以“移风易俗”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的具体生活形态加以抛弃,使传统文化有一种“空洞化”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传统“空洞化”的处境,加强我们的人文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网络时代不但要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应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7.
“如今,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人们对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褪,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对于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士的关注,老南京春节间又是如何一副景象呢7.本期我们特邀许亚洲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从。小年”到。年初五”之间老南京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度,有着绚烂的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很多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只是西方宣扬本国文化的垫脚石。为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力争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之处,以至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钱玄同是一个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极力推崇西方文化的文化激进主义者。他抱着传统原罪心态,在功利主义、经世致用的目的下,要铲除“东方化”,以为“‘东方化’终于是毒药”①,主张“欧化”、“世界化”。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潮,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文化激进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钱玄同,其心态、理论和实践,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内容并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但是,中国文化不太重视“输出”,很少主动“送出”。在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不但要继承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好传统,又要发扬将自己的优秀文化送出去的精神,实现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静 《21世纪》2000,(2):12-12
长期以来我们所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是一个现实问题,不管持有哪种观点,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为现代化服务,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首先必须要问的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指的是什么?对于近代人来说,传统文化是他们生活于其中,沉淀于其内心的结构之中,与其融为一体的东西,因而当近代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国人先是从器物层面反思,进而深入到制度层面,最后挖掘到文化层面以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时,对…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 3 个基本维度。 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 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舞步平衡。 那么,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做到这种舞步平衡,摆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在体用关系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寻求准确定位,做到“ 不忘本来” ;其次,在生发机理上要完成 “ 外发式接纳”到“ 内生式反省”的转型;再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根本性的方法论,领会其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最后,还要寻求路径依赖与走势确证,实现从“ 西方化”到“ 化西方”的深刻转变。 把握好上述几点,对于我们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立场、方法与进路,展现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28卷第5期上发表文章指出:(1)文化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近两个世纪之事,这两个世纪对文化问题的关怀,约由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各占一个世纪。19世纪看重历史哲学,20世纪关心社会哲学。(2)历史哲学探讨文化“纵”的发展,社会哲学专注文化“横”截面的内涵。“纵”的历史哲学不但检讨过去的人类文化现象,还要设法由过去经现在直透未来;“横”的社会哲学不但要透视文化现象,还要认清文化本质,以“预测”未来走向。(3)汤恩比(A.J.Toynbee)的《历史研究》和斯宾格勒(O.Spengler)的《本…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是中医药文化界新近提出的重大学术和社会命题。该命题的提出是置身于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场域,中医药文化研究学术积淀和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中医药文化自身特质得以彰显的结果,也是中医药文化界面对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对该命题的深入探究,不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将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道德中国建设、文化中国建设和绿色中国建设,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作者认为,当“九七”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我们不应忘记英国曾经对在港的中国人实行殖民统治,极力宣传、灌输西方文化和欧洲文明,不断削弱香港同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面对这种情况,香港学者中的有志之士忧思关注,认真研究并努力宣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出版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作者还认为,香港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是有其特点的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拓展其思想并助于他的实践活动,其思想中既有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点,也有以传统文化建构其思想体系的特征。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的三维结构体现在能够从“因袭”传统文化与“规抚”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获”,积极主张对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和放弃不好的;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仍要学习外国长处的层面。这样的文化观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的心性儒学以探讨“性与天道”问题为核心,以追求完满的道德价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其所面对的是宗教性层面对人的精神生命的终极托付。个人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涉及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民族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则涉及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问题。在新儒家这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历史与文化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从历史的角度谈文化,又是从文化的层面谈历史,历史意识与文化意识交织在一起。历史文化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过去,而在于它将从根本上决定我们民族的存在及其发展方向。显然新儒家认为,与其说近代以来的危机是来自历史传统的负面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历史传统的某种断裂和缺少理解把握历史传统的正确方式。所以,出路并不在于尽可能把我们与自身的历史断开,而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钱穆先生指出:“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  相似文献   

19.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小说在内容上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和阐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在形式上融历史入传奇、借传奇表现传统,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部切入进行多重超越,形成了大俗大雅、至幼至真的独特风格,创造了超越细节真实而诉诸理念真实、文化真实的小说样式。金庸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成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找到了一各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正确之途,对我们重塑民族文化本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