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伍香 《理论界》2006,(9):190-191
马原是新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作家,他对中国小说叙事方式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的小说叙事艺术有三:1.常常有意混淆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身份;2.常常有意扭曲时间的线形特征,斩断故事的逻辑联系,强调神秘感和不确定性;3.作品互相关联镶嵌,形成互文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马原、余华一个作为开创者,一个作为取得较高成就者,在1980年代后的先锋文学探索中,对固有的文学观念和传统,起到了一定的反叛作用,先锋文学也在从形式探索到内容创新的发展中,由反叛传统,到部分地回归传统。  相似文献   

3.
现代报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竞争,这已成为报界同仁的共识。可是,在报纸的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报纸面临新的读者困境、报纸的读者关注出现误区、报纸读者处于角色尴尬境地这一系列问题,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报纸的读者意识。我认为,我们的报纸必须实现从报纸本位向读者本位的根本性转变,重构报纸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4.
晋海学 《齐鲁学刊》2012,(3):147-151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语境中,对文体自由的期待构成了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批评家们由此对文学形式因素产生偏爱。在此情形下,马原对小说叙事的积极探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并经由他们的积极阐释而以叙事的先锋著称于文坛。然而,马原小说及其批评并没有依照人们的意愿走向深入,反而因为某种"叙事圈套"的操作困境而走入误区。马原小说期望与批评之间的悖反现象值得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强化少儿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本文探讨的课题.珍视第一读者及潜在读者,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和能力出发,真诚地、经常地与读者沟通和交流,让少儿期刊编辑怀着师者之心影响和培养我们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与前卫性主要是通过其叙述方式得以体现的。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对传统情节结构及其相关的准则、规范的拆解、颠覆实现其在意识层面上对传统意识的消解。拆解传统情节结构的主要策略是对传统故事建构的连贯性与因果性机制进行有意地毁弃 ,“先锋小说”实现其“反因果”策略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藏匿故事的关键因素造成障碍和谜团 ;二是通过故事因素的重复叙述有意造成矛盾与破绽 ,造成一种故事因素互相否弃的“迷宫”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学的角度 ,对先锋小说进行历史性的考察 ,指明先锋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的变革与创新使中国当代小说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先锋小说的文体实验是基于先锋小说家们强烈的文体自觉意识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小说读者意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文化境遇中 ,近代小说读者意识呈现出现代性和传统性纠结的总体特征。它对近代长篇小说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和诸多艺术缺陷 ,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审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普遍情结.本文认为先锋小说对父亲进行了非理性的无情审视和怀疑,揭示了父辈丑陋和衰颓的生存景观,具有强烈的弑父色彩.同时,通过"五四"文学中的审父意识进行比较,展示出各自不同的审父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公示语翻译中译者的读者意识,译者应熟练掌握译语的的表达习惯,熟悉译语与源语的文化差异,照顾译文读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肖洪林 《天府新论》2006,(Z1):242-243
(一)纽马克曾说,“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一种具有一定实践手段和理论目标的精神活动,是从一定的价值观念出发,对具体的翻译现象(包括译作和译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是审美评价与科学判断的有机统一。翻译批评的任务是以一定的翻译标准为准  相似文献   

12.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 《江汉论坛》2001,(10):84-86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于文坛,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她大胆地揭出了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并具备了同时代人所没有的眼光。她的小说的女性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她在精神上的难能可贵的自觉,不仅表现了对前辈女性作家的超越,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且对妇女解放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先锋文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小说观念和小说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的;评论界对余华创作的探索性和先锋性所作的肯定性评价,也集中在对其创作意象的寓言性和象征性的研究和分析上。相比而言,对余华小说创作文本的生命内涵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的解读与阐释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领域。从生命意识入手解读余华的小说创作文本,我们发现,余华的小说自始至终表现出站在“沉默的大多数”的立场上认同某种“宿命意识”的创作自觉,“宿命意识”的文化认同与关注“沉默的大多数”的现实情怀相结合,构成了余华小说的深厚的人生关怀,这是余华小说创作在世俗化意义上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凤仙 《船山学刊》2008,(2):201-203
荒诞意识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存在的偶然性、人与外部世界的割裂、生存的无意义及人与自我的离异等等。张爱玲笔下的荒诞图景.是她对充满非理性世界的一种理性的把握,是一种彻悟。  相似文献   

15.
先锋文学的出现,不仅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文学之艺术形式与技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充当了颠覆时代共名之急先锋,使文学进入了崭新的无名时代,从而也掀起了新时期个性化写作的高潮。同时,过分形式化追求也导致了整个文本之文义脱节、晦涩难懂,令读者遭遇完全"期待遇挫",从而有丧失文学活动四要素中读者这一重要环节之倾向。而这也正是"先锋文学"昙花一现之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16.
陈敏华 《云梦学刊》2009,30(6):31-33
期刊分众化是市场细分和读者选择的结果.分众化期刊要想在市场中立稳足跟,就必须强化自己的读者意识。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向读者学习的意识,加强对读者的引导意识,提高刊物的个性化意识,是分众化期刊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才子佳人小说放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那么,就不能轻易将之视为“观念陈腐”的小说,相反,此前出现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长篇小说几乎清一色地鄙视或贬损女性,而才子佳人小说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女性美貌与才情的颂扬,对男女平等乃至女胜于男的表现,一扫此前中国长篇小说对女性的讥讽、轻视、敌视与咒骂,成为中国长篇小说妇女解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杨慧 《理论界》2006,(7):212-213
梅尧臣以唐代诗人的创作理论为基点,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诗歌的接受理论领域,在其诗论和诗歌创作实践中关注读者意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意境说召唤读者;创新意识吸引读者;情真象实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即批评者在批评过程中试图摆脱史学意识的束缚,并逐渐将其中积极因素吸收转化为文学、美学意识的历史。清初至19世纪末,小说批评经历了史学意识的蜕变与升华、回流与涤荡,最终从美学意义上深化了对典型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氏朝鲜建国伊始,奉行对外事大以礼、对内抚下以仁的方针,抑佛崇儒,尊儒学为国学。作为新兴文体,小说在朝鲜时代发展起来,不能不受到意识形态的复杂影响。尽管主流意识对小说以否定为主,甚至一度加以打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学的兴起,关于小说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意识形态与小说意识的交互作用,促使朝鲜时代的小说创作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