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朦胧诗作为我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给诗坛乃至当代文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它使诗歌打破了建国以来的种种文学禁锢,承接了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不仅把朦胧诗看作一个新诗流派,只从艺术创新方面来判断其意义和价值。而是把它纳入到整个文学思潮的运动发展中,把握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感觉派在形成过程中有一条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线索 ,其作品以泛性学说表现现代人心理 ,并有浓重的绝望、危机色调 ,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质 ,对心理分析、新感觉与意识流等手法的使用也有明显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为代表的一个小说流派,他们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技巧,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具体考察了 3 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 40年代 ,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压倒一切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 ,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 ,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 ,在他 (她 )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皊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五·四"时期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现代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和"朦胧诗派".从20年代到30、40年代至80年代,现代主义在新诗歌史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以自己研究和理解的思潮或流派,诸如世纪末思潮、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来概括理应由现代主义来代表的文学思潮或流派。克服这种以偏概全的研究现象的路径应该是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和运用作为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现代主义”这一更具涵盖力的概念,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它所具有的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性。正是这种双重性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不同于欧美现代主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奔星等创办于北平的《小雅》杂志是1930—19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中一份颇有影响的诗刊。吴奔星的诗作既有"纯诗"的艺术探索意识,又努力将倾心人生的悲悯之爱、关注现实为人民大众请命的襟怀、现代人被"异化"现象的思索与自我情感世界诗性的开掘结合起来,化为一种个人与时代、现实与想象、存在与玄学结合起来的歌唱。努力沟通新诗的朦胧传达与接受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他新诗理论批评一个珍贵思考的侧面。  相似文献   

9.
后期现代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功不可没。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更成熟。其作品更具有中国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文学主潮由启蒙主义文学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构成,这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诗文体现代性的展开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有型"与"无型"、欧化与民族化、散文化与纯粹化这三对既冲突又和谐、既对立也和解的矛盾统一关系。而如何解决好这三对矛盾,乃是新诗文体现代性建构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性社会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学人的视野,对新时期20年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这期间作家走过了一个从认同到反思的过程,基于本土的特殊因素,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就有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结合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回溯中国新时期文学20年走过的里程,其目的在于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重铸我们的现代精神,保持我们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诗人"文章四友"准确地把握了其时诗歌形式格律化的倾向,因此,他们的诗歌提供了关于格律创制方面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情势、文化背景下,"文章四友"以其在文坛上的优越地位,在近体诗的普及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作家。她们身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端庄、婉约的特点,但时代的影响又使她们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带上了现代女性个性解放、思想活跃的特征。东西方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促成了闺秀派作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的推动下,她们的创作整体上表现出女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探求自我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审美风格上,注重营造古典的诗意氛围,抒写温婉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5.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诗体的定型 ,纠正了以英国传统诗歌为诗体模式的新格律诗过分重视诗的格律的极端。即法国现代派诗歌加剧了新诗自由化和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的部分摘出,以再现刘勰对《诗经》的高度赞颂和深入研究,并揭示刘勰大量征引《诗经》内容对纠正南朝不良文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冠和女冠诗人是唐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李季兰作为一名女冠诗人,毋庸置疑,也成为人们褒贬评论的 对象。她虽然存诗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诗歌是她整个人生的写照,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李季兰的人生历程中对道教思 想文化的吸收与冲击,同时也可以看到她的凡人-女仙-凡人心路历程,从而为我们展现一个具有生命的李季兰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经济学者对国外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以及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注重经济学方法论应以致力于解决真实世界经济问题为导向,经济学方法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是对学术史进行回顾后应该获得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二个十年"新文学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文学史呈现以"进步"为基本逻辑展开。受知识、视野、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同史家对新诗发展描述相互影响和借鉴,从而使新诗表现出叙述的类同性,当然也不尽相同。进步成为新诗叙述的逻辑前提,同样体现在文学史评价方面,评价的"进化焦虑"说明"进化"本身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公共话语。建立在个人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新诗微观史还原了"进步"话语面临的困境,证明新诗史是叙事学编码的想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