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基础建设发展迅猛,这对我国土木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本文讨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总结了我国土木类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的不足。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有效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针对如何快速高效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应从制度设想、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方面主动出击,促进各方协调发展。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整合校内外资源,把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可为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南大学消防工程系在生源、师资及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情况,对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该类型专业在培养研究生以及学科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学科专业组建及发展的特征,并从生源专业、项目设置、导师合作、院校政策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为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交叉学科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以及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选取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活动是高校进行学科布局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首要工作。通过对交叉学科构建要素特点和作用关系的剖析,结合交叉学科的两种成长模式,即自然成长模式和需求拉动模式的成长机制和特点的比较研究,为高校合理选取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活动、构建交叉学科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新学科发展与获得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然而正确地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做出分析,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交叉学科研究生所需具备的3个方面素质的分析,提出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特征评价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成果,对建立合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新学科发展与获得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然而正确地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做出分析,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交叉学科研究生所需具备的3个方面素质的分析,提出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特征评价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成果,对建立合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交叉学科是两个以上(含两个)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学科,交叉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对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作出的明确规定,使交叉学科迎来了发展契机。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大学发展交叉学科的动力。但目前,交叉学科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为此,应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学科等不同层面加强学科制度创新,科学设置交叉学科,为交叉学科制度化发展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为例,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支撑,以低碳、韧性和智能三个维度为着力点,突出强调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能力,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土木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培养过程的质量评价指标和培养质量动态发展评价,可为新时代土木类研究生的人才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交叉学科是不同知识体系的渗透与融合,其研究理路对当代各学科的知识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以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学科之间所进行的交叉研究,往往能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新的生长点。交叉学科研究不仅存在着深刻的认识论基础和彼此不同的认识论倾向,而且也存在着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学术交叉的力量在于,它可以促进知识生产,并使学术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确定专业市场定位,狠抓学科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办学的主轴。按照“达标,创特色”的思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城市建设学院找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市场的位置,在确定专业特色定位、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和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交叉学科具备需求导向性、体系重组性、发展前沿性以及产教融合性四个方面特征,文章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胜任”概念,基于冰山模型阐述了交叉学科博士生学业胜任力的构成要素,设计了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选拔学业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天津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源配置、健全评价模式方面,不断推动交叉学科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学科规训制度是建立在知识分类基础之上的规范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在学科规训制度中国化过程中,也加剧了工科学科专业之间的体制性隔阂与壁垒,固化了工科专业的组织形态,塑造了 “科学化”“学术性”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的培养新工科人才存在内在的矛盾与冲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必须打破学科规训制度的窒碍,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动态调整工科专业结构,注重工科专业内涵建设,切实进行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交叉学科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创新与体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交叉学科是确保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必须对当前高校内部办学体制进行变革:树立"大学科"意识,促进观念转变;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协同创新;优化"学分制",推动体制改革;培养教师团队,改革管理体制;重置综合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分别构建了基于“基础”“创新”“融合”的课程培养体系,基于“学-练-赛”的层次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基于科研创新与学科交叉相融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机制,形成了学科交叉背景下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型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设置交叉学科是国际上多数高校针对学科发展前景及经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6所世界一流高校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及方案,分析各高校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英美一流大学的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均包含4个核心要素:立足于学科交叉的创新理念、着眼于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聚焦于个性与多元的培养模式以及致力于解决社会重大关切的实践导向。本研究成果为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变革不断加速,土建类行业领域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知识储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挖掘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改进意见,以解决学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在行业内得不到长足发展的问题。以西部地区省属高水平大学的土建类毕业生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时代的内涵,挖掘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六个关键影响因素: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继续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实证发现,家国情怀、专业技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对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很强的支撑作用,科学精神支撑作用较强,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则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依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土建类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被人们广泛称为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学术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综合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交叉学科有利于弥补各学科边缘地带的空白,与单一学科建设相比,它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近些年来,包括汉字学在内的传统学科纷纷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融合,产生了很多新的学术研究爆发点,形成了学科交叉研究的高潮.把握住这个大趋势,就能乘势而上,开辟出一条更具发展潜力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创意经济和产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艺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基于"多点式蛛网交叉"的人才培育和学科发展路径,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建构多元性、开放性、辐射性的学科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从而提升整个学科的核心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具体做法,通过精品课程与教材、导师队伍、优秀博士生培养等五大体系的建设,优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环境,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总结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实施创新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一些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着手,以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为基点,结合多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管理类专业是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类新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文章根据多年办学经验及对该类专业的深入思考,从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融合、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培养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管理、信息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奠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