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经济学界在讨论中有不少发人深思的和有价值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我想谈谈国营企业的生产目的,同大家一起研究。一、国营企业的两重性地位国营企业从产权归属来说,从所有制关系来说是名符其实的国营企业。但是从企业经济活动来说,国营并非国家在直接经营,而是单个企业的独立经营。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两重性地位是: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每个国营企业又是各自相对独立经营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2.
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所谓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是指本应由国家政府组织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组织中某些管理机构,进行社会工作的某些社会力量为主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行政等各种手段,转向由国营企业为主承担或者由国营企业承担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从而扩大了国营企业的承担范围,减少了国营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由于国营企业吃着国家的“大锅饭”,这个问题并不十分明显。近几年来,随着国营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的被认定,利改税制度的实行,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问题就突出出来了。自1984年以来,国营企业需用的各种生产原材料和燃料较大幅度地提价,企业减利因素增加,使这个问题所引起的矛盾扩大了。许多厂长在呼吁对企业“松绑”的同时,迫切要求改变“工厂办社会"的局面,要求减轻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国营企业要下放给企业职工集体经营管理。他们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依法向国家纳税,税后利润由企业自主支配。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相联系,企业多收劳动者多得。这样一来,这些企业从生产到分配完全与集体经济相同。那么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是不是所有制的变更呢?这种企业是不是已由国家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营企业下放给企业全体职工集体经营,这种企业就由国营企业变成了集体企业,因此也是所有制的变更。这些企业之所以要由全民所有制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适应全民所有,因此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进步措施。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问题商品经济,既使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客观上也要求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竞争才能给企业、给整个经济带来活力。认为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这争那,在很大程度上无非是要保护国营企业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科学技术进步预测的普遍推广及其在各经营层次管理活动中的多用途运用。科学技术进步同经济增长的联系之间的矛盾、同再生产的社会条件的联系之间的矛盾,愈益成为广泛争论的问题。八十年代,不预测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要解决经济集约化的许多全国性的任务是没有出路的。现在,美国企业家中有一种居统治地位的看法,即每个公司都应当在自己的生产领域和与之相邻的生产领域中拥有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切合实际的概念,科学技术进步的预测应当成为管理该公司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对戈尔巴乔夫的目标理解正确的话,那么通过改革将要建立这样一种经济,它具有根本区别于以往旧体制的两种特征。第一,用酷似市场机制的另一种形式取代传统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机制。给国营企业提出的生产任务再也不作为义务去完成,它们的产品不需要由中央去分配,它们可以自己去寻找消费者以及必要原料和设备的提供者。大多数国营部门(尽管并不是全部)应当在这一基础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因素——建立由不依赖于国家并采用合作社所有制或私有制形式的企业所组成的国民经济部门。这个独立经营部门的可能活动范围目前尚未确定。国营部门和独立经营部门的企业既相互发生作用又同消费者发生作用。我将使用“改革时期的经济”这一术语,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上述两种因素同时并存并充分发挥作用。许多人认为将这种经济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似乎更正确,而我却认为,追求一种市场机制并不能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在程度上甚至低于广泛采用商品货币关系。将统一计划经济看成是发挥社会主义经济职能的一种特殊的、俄国式的和列宁式的方式,可能更正确一些。  相似文献   

7.
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来之于马克思,是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无政府状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对抗性的矛盾,最后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实行计划经济都是照搬马克思的理论。一般实行的都是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过分集中的指令性的统一计划制度。国家机关是全部经济生活的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受制于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计划无所不包,指标繁多,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由我国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一是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我国现阶段,有高度现代化、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有中等技术、中等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又有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和经营。高度现代化、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需要由国家计划调节;中等技术、中等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以及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和经营,需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由市场调节。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经济指标体系,既是制订生产计划、考核企业活动的根据和手段,又是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利益相结合的纽带,也是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指针。而其中的主要指标(或称中心指标)又对其余指标起决定作用,或施加重大影响。 指标体系的改进,是苏联1979年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之前的我国计划经济的国营企业,企业内部不存在有效的财产权约束。产权约束的对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它通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行政约束以及收入分配约束等作用逐层减弱地间接传递到企业各级领导与企业职工。由于是国家直接经营企业,通过指令性生产计划和其它手段的行政约束是约束效果极强的主导约束方式,伦理道德约束在企业经营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常开展的政治运动、阶级斗  相似文献   

11.
一、重新界定范围国营大中型企业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不十分确切. 如果说大型企业大多是国营企业,也许争议不大,但中型企业单从数量和规定上分析,介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我们可以说大中型企业.也可以说中小型企业.实际就性质和状态而论,经营模式的比较主要发生在大型和小型之间,中型只是中介和过渡.目前小型企业比较灵活,如果能搞活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自然也就活了.所以,目前矛盾的症结在大型企业,不必总把中型企业捆在一起,人为加大困难.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苏联式计划经济政策和印度对西方民主政治理想的向往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30年来这种矛盾令人不安地延续着,并且是以加剧社会紧张关系为代价的。但是这种情况今后再难以继续下去了——政府不是停止实施现行的经济政策,就是放弃那日益活跃的权力分散的民主政治体制。印度指导集中化经济的主要工具是行政当局对经济活动加以控制,并对公方投资做出计划。在印度,政府对一切经济活动都有具体规定:例如企业家兴办化肥工业要由政府批准,某企业生产牙膏超  相似文献   

13.
近来,国营企业产权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重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与选择是国营企业产权改革,这并非偶然。一、营国企业产权的人格化国营企业的产权,在法律上被赋于经济主体占有企业财产,获得收入的权力。对国营企  相似文献   

14.
論地理环境     
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正确地评价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是合理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前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许多生产措施、经济规划和方针政策,只强调人的愿望,不考虑地理环境条件,把尊重地理环境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制定的计划和提出的见解,统统打成“地理环境决定论”、“见物不见人”的“右倾”思潮,致使多年来办事不敢谈“条件”。搞建设、搞生产不考虑或不认真对地理环境条件作调查,结果往往是既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又肆意破坏生态平衡,贻误子孙后代;更助长了长官意志、瞎指挥的坏作风。现在应该是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了。人类真的可以离开环境而生活吗?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真的不屑一顾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两大体制板块之间的矛盾 (一)“十年改革”中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人们对传统体制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时,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以政府直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国营企业制度方面,认为是这种企业制度导致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要增强企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概念 ,并已逐渐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许多企业通过资本经营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 ,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作为中国改革的新事物———股份合作制企业 ,其独特的经济特性与资本经营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 ,加强资本经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所谓股份合作制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或投资者 ,按照章程和协议 ,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 ,自愿组织起来 ,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实行民主管理 ,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 ,并留有公共积累…  相似文献   

17.
解决食品问题和迅速改善居民供应是过渡时期最优先的方针之一。有目的地、全部和彻底地改变国家理存农业关系的诸方面,应作为这一方针的基础。只有以各种形式企业和农业经济的自由生产经营活动为条件,保证农业发展考虑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和国民经济这一范畴内的其他特殊因素,才有可能形成有效地发挥和灵活地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它的木特征在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计划具有指令的性质。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首先,计划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必然导致指令性计划。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计划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从生产社会化来说,必然导致实行指令性计划。社会化大生产有许多特点:一是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生产单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产品,形成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专业化协作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就企业总体行为作出各种分析,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强新形势下的宏观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企业微观行为也切不可忽视。事实证明,企业微观经济行为不是单一的,完全相同的,而是一种具有不同类型的复数行为。因而,如果只对企业行为作总体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它已无法科学地认识各类企业行为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对症下药”等问题。为此,本文从企业微观行为与对策上,作以探讨。一、关于企业的微观行为及其类型企业的微观行为是指企业从事生产、交换、分配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任何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企业行为也不例外,它是受企业生产经营目的所支配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的细胞,它作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活细胞,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谋求自身一定的物质利益。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税收具有三个职能:即合理聚财和促进生财;调节和控制;监督和反馈。为了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应建立一个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税制模式。根据我国税制模式演进过程,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的设想:(1)逐步缩小产品税,扩大增值税;(2)逐步完善营业税制,以适应加快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新形势;(3)逐步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完善国营企业所得税合理制订其他经济成份所得税;(4)积极准备开征土地使用税;(5)建议重新开征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