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礼仪之邦,是历代文人向往之地,是古代文人青年时期漫游的目的地之一。然而在五世纪末,历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这些文明人被强行迁往蛮荒之郡平城,称为平齐民。平齐民主要由清河崔氏、清河房氏、平原刘氏、渤海高氏等中原豪门大族组成;这是北魏拆散其军事坞壁势力,加强其统治的政治策略。在北魏平城,原先高贵富庶的生活与这些平齐民无缘,他们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平齐民的北迁,对于北魏文学与文化贡献巨大,加速了北魏的汉化过程,促使北魏文学复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清初李因笃的文学成就,采用文史结合、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对其文学思想、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展开探讨.认为李因笃是清初宗唐派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汉诗学、杜诗学研究名家,是诗歌声韵学研究的先驱.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宗法杜甫,风格雄浑苍劲;散文师法泰汉,以策论文、传记文见长.他是清初著名诗人、诗学批评家、关中文坛领袖.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主题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时期的文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由此而产生的文学主题往往大相径庭。笔者针对中国的几次文化转型,分别对先秦时期、魏晋时期、"五.四"时期以及当下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学主题进行分析,探询其呈现的文化先进性,由此梳理出中国文学主题演进的脉络,并力图寻觅其未来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邓禹家族是东汉世族中"可以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他们注重德行与文学教育,培养了矜重内敛、好尚学问而不弃武略的家风。邓禹家族文学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学,以严密的理性分析见长,彰显了邓氏政治家经纬天下的胸怀与韬略,对汉魏政治、经学、文史之学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6.
苏过,苏轼少子。二十二岁前,随苏轼宦游南北,二十三岁至三十岁间,侍父贬流惠州、海南。三十一岁至四十二岁前,随叔父苏辙闲居颍昌。四十二岁后或仕或黜,五十二岁时暴疾于路途。苏轼三子中,苏过文学成就最高,由清人辑佚而传世的苏过《斜川集》,诸体皆备,无不文采飞扬,才气纵横。其原因是苏过长期随父亲辗转流徙,多承过庭之训,全才父亲的悉心教导加上自身的勤奋以及那传奇般的经历成就了他的能文。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历史传承、地理环境和草原游牧生活等造就了哈萨克族别具风采的民间文学,源远流长的哈萨克族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作家与优秀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文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喷发期”。哈萨克当代诗歌和小说是90年代成就最为显著的两种体裁。进入新世纪,原来很不发达的散文和戏剧文学,以及新兴的影视文学、报告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哈萨克文学“从小毡房走向全世界”的目标是能够预期的。  相似文献   

8.
丁谓是北宋政坛上一位声势较为显赫的文人,他颇具才干,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成功治理和对全国经济的成功整顿,不仅获得了朝廷的高度评价,也深受百姓的欢迎。丁谓在文学上亦颇负盛名,其诗文深受王禹偁、欧阳修等人称扬,但却因其道德上的声名低下,受到时人的批评,虽然著述颇丰,而流传甚寡。从存世作品来看,早年诗作伤时忧民,清新流利,颇似白体;中年诗歌用词雅密,意象富艳,重于用事,技法圆熟,题目题材及内容风格近似西昆体;晚年被贬海南,诗风接近以"锻炼精而情性远"为特色的晚唐体。可见,他的诗风与他的人生处境相吻合,诗风芜杂。这种现象正体现出北宋前期诗坛创作的气象,研究丁谓的文学成就,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北宋诗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越南华文文学的创作,在现代诗、散文和小说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目前,现代诗已然发展成为越南华文文学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成就虽然没有现代诗的成就大,但也是众多作家喜爱的体裁,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小说的创作主要是以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为主,中长篇小说不多。越南华文文学创作成就的取得,缘于越华作家对"缪斯"的执着与追求,以及坚持对越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自觉。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彰显越华文学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1.
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安徽北部的皖北地区,历史上涌现出众多道家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道家文化遗迹,如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等,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地理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亳州市境内较多;其形成历史原因主要与受该地区道家人物影响,以及道教活动兴起、地方政治教化的需要和地方乡贤的尊崇有关.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保护与传承,应从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应用现代科技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威廉斯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与文学研究理论。他认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化品格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具有密切关系。他的“文化唯物主义”蕴涵着一种“非文化精英主义”思想,即把文化和文学的表现还原于社会和经济功能,对文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香港青年女作家蔡丽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而影响却甚为广泛。她出身富家,却绝少“闺阁”之气;她身为女性,却有着充沛的豪情;反映出蔡丽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这是蔡丽双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蔡丽双生活优渥而选择了寂寞的文学之路,身处顺境却表现出一种滂沛贲张的艺术风格,说明物质时代的人,仍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仍有内心生活的波澜。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必须以史料为基础。史料的新发现,特别是地下文物史料的发现,丰富、拓展了文学史料,能够修正、补充甚至改变以前研究的结论,影响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导致新的学科的形成,有助于文学史料的训诂。文学史料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但不能把文学史料同文学史研究等同起来。历史的真相很难保存。现存的史料同历史实际相比,是局部的、片断的,存在着固有的偏向。人们在研究文学史时,不会停止在史料上,主观的介入是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史料是有限的,人们对史料的认识是无限的。某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和运用,往往能直接影响对某些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文学史研究中,我们应当承认和重视研究者主观的作用,正确地体悟分析和评价史料,同史料本身有同构性和统一性。不以史料为基础,就会轻易地陷入意图哲学和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欧洲华文文学传承着20世纪初留欧学人精英文化的传统,作者普遍文化素质高,起点高,属学者型"文化精英".但人数少,也很分散,在欧洲本土强势文化壁垒下,只能处于边缘状态.不过这并不妨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华文作家和不少华文经典作品.值得关注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来自中国内地的一批新移民作家群的出现,他们视野更开阔,题材更丰富,创作基调积极乐观,叙述方式更多种多样,是欧洲华文文学的新高点,显示欧洲华文文学在"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正在艰难地突围.  相似文献   

17.
上古文学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制度是指文学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有观念形态和物质形制两个层面,包括创制精神、用象形制、概念范畴、文用形态、篇章体式、传写形式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文学制度是文学自身的规定性。文学制度的规定性是自生的、自性的、自足的、自适的、自化的。引入文学制度观念,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研究,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徐子苓的生平却鲜为人知.关于其生平的记述,或语焉不详,或讹误甚多,故考述其生平显得尤其迫切与紧要.同时,作为清代桐城派的嫡传,徐子苓在文学上亦颇有成就.其散文取材广泛,文风纵横超轶,长于叙事而又不拘一格;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后世对其诗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与欧洲、东方与西方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地跨欧亚两洲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俄罗斯这个民族国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优越感 ,经常与西方不合拍或与西方不相同 ,但又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先进 ,因而民族心理常不平衡。俄罗斯与欧洲列强相互存有戒心 ,文化民族主义决定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俄罗斯永远不会变成西方 ,西方也永远不会完全接纳俄罗斯。俄与西欧、中欧、东欧的具体关系也不尽相同。竞争与合作并存 ,妥协与矛盾共生 ,磕磕碰碰 ,不会一帆风顺 ,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