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玲 《西域研究》2006,(4):100-104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分布在阿尔泰山及附近地区的鹿石面部有斜线纹,它们很可能表示的是剺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 84 0年以后黠戛斯依照先西部后东部的战略布置 ,分阶段经略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高原 ,以期成为游牧各部族新的宗主的历程 ,得出正是 9世纪 60年代初兴的仆固系北庭回鹘 (高昌回鹘汗国的前身 )将黠戛斯分别从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草原逐回叶尼塞河上游故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读汉文文献,对黠戛斯形成汗国的记载竟有近百年的时间差距.初步研究表明,黠戛斯汗国建立的大致时间是8世纪初左右.之所以出现不同的记载,源于不同文献对黠戛斯立国与复国可汗的界定不同,因而才出现了汗国形成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唐与黠戛斯绢马贸易的发展历程。贞观年间,黠戛斯通过以貂皮换丝绸加入了草原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处于丝绸之路贸易链的末端。随着黠戛斯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自入唐,黠戛斯纳入与唐绢马贸易体系中,获得"本分马价绢"。安史之乱后回鹘垄断了与唐的绢马贸易,黠戛斯为其阻隔,只能转而与大食、吐蕃贸易。黠戛斯与回鹘长时期进行战争,也有争夺与唐绢马贸易权的动因。会昌年间,黠戛斯遣使来唐,代替回鹘成为与唐进行绢马贸易的主体。黠戛斯与唐绢马贸易呈现出的曲折性、阶段性特点,与漠北政治军事形势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黠戛斯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因为相关史料很少,所以学界研究者也很少涉足,对黠戛斯族名、族源及地理位置等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实际上,黠戛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族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语语音多有演变所致.而导致其族源问题复杂化的原因则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相互接触、交融而产生演变的结果.对其活动的地理位置,则可以根据中原汉地对黠戛斯的了解而探寻其脉络.  相似文献   

6.
黠戛斯是唐代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古突厥文碑铭中写做qirqiz.由于汉文文献记载黠戛斯的资料很少而且零散,对黠戛斯与突厥、回鹘的关系问题仅有很少的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蒙古高原发现了数量不少的古突厥文碑铭,是研究突厥汗国、漠北回鹘汗国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黠戛斯历史的重要史料.在突厥碑铭中,清楚地记录了突厥、回鹘对黠戛斯的数次征讨,填补了汉文史书记载的不足.通过对这些碑铭的解读,可以清晰地了解黠戛斯与突厥、回鹘闻的复杂关系,看出突厥、回鹘文明对黠戛斯历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权利或者产权与习俗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习俗不仅是产权的来源,而且产权本身就是习俗进一步演进的结果,或者说产权是习俗的制度化.以习俗为基础的习俗产权不仅存在于习俗经济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现代市场经济中,习俗产权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理解和完善产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独龙族文面习俗研究误区的中存在差异,凸显学者们急于给出种种简单化答案的研究取向,由此,对任何文化现象的研究都只有在历时与共时的情境中,立足于对记忆与对话之建构作用的充分认识和反思,进行打破学科壁垒的复杂书写,才能逼近研究现象背后的"真理性意味"。  相似文献   

9.
白马藏人的跳曹盖习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马藏人的跳曹盖习俗研究李鉴踪“跳曹盖”是白马藏人的一种独特的面具舞蹈。在了解这种民俗活动之前,先让我们对白马藏人的情况有个大致的认识。一、白马藏人概况白马藏人全族共一万余人,分散居住在川甘交界处的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县和甘肃省文县。其中,平武县白马乡...  相似文献   

10.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少数民族,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从秦汉时期到元明清,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羌族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雅砻江中游扎坝大峡谷的走婚民俗个案,认为走婚既非传统 观念中落后的婚俗,亦非母权制的产物;走婚看似自由,实有许多代价。同时指出,每一种文化有其独特 的价值和功能,应以文化平等的态度对待全球化浪潮下土著文化的族群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舟曲藏族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藏学界对她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对舟曲藏族的婚姻习俗展开论述,在对舟曲藏族的婚姻过程进行“深描”的基础上探讨了舟曲藏族婚俗的历史、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特殊要素和现实意义,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沿海的齐文化是在商业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人们"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要推销自己的商品,形成了夸诈之俗.夸诈之俗的负面影响是使吹牛浮夸之风盛行,不求真务实,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滥竽充数者有之,华而不实者有之,鸟有子虚者有之.其正面影响是激发思维创新,促进思想的活跃、文化的开放、教育的发展、科技的发达、逻辑思维的提高及学术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周代“归宁”礼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毂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跄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归宁”礼俗最初指的是出嫁女子回本家向父母问安,但时至春秋动荡之世,出嫁女子“归宁”的对象已经越出了其父母的范围,:旷大到本家的其他重要成员上;“归宁”的时间也相应延伸到其父母去世以后。后世的“归宁”礼俗常指出嫁女子回本家省亲。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民俗旅游开发在海南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意义,给出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开发民族民俗旅游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民俗特性与广州经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民俗学从乡村民俗到都市民俗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出发 ,探讨作为物质民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经济民俗的基本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从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现状的演变形态分析了广州经济民俗的特点。本文认为 ,广州特有的经济活动与民俗的互为作用 ,形成了广州的民俗文化 ,其中 ,经济民俗是最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 ,是广州民俗文化的主体。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是广州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经济活动频繁 ,形成了重商轻仕的传统 ;二是广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民俗传承悠久 ,富有强固的生命力 ,足以保存原有的传统意识。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互动 ,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一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董雪静 《殷都学刊》2005,(3):97-101
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记载中,先民于“社”地举行祭祀祈望农业丰收的同时,亦进行祷告人类自身蕃衍的奉祀活动,并最终用“会男女”的形式得以落实。祭社逐渐成为民众欢聚的一个节日,社庙也由神圣的宗教场所发展为男女青年的恋爱狂欢之地。  相似文献   

18.
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注重开发利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更要注重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二者的互补互促效应,促进西藏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