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为我院门诊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次/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90/120mmHg,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波动在(135~150)/(70~90)mmHg之间。多囊肝、多囊肾病史10余年,尿毒症透析病史4年,诊断为"尿毒症、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多囊肾、多囊肝"。患者于2018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乏力,肋胁部疼痛,出现血尿1次。体温38.2℃。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7.2×109/L,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就诊。患者呈重症体征,强迫右侧卧位。3月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他无特殊。超声检查:左中上腹见范围7.4×4.3cm团状高回声包块,呈环状分布,内见迂曲管状无回声(图1)。超声提示:左上腹部异常回声团,肠扭转可能。增强CT可见左中上腹部至盆腔上缘区域肠系膜呈"漩涡状"改变,肠系膜肿胀,周围密度增高,考虑小肠系膜扭转。术中见肠系膜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及下腹部不适1月余伴肉眼无痛性血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门诊行胃肠超声检查及泌尿系超声检查,胃肠超声检查示:胃服助显剂充盈后扫查:于胃底部黏膜下可见一大小约2.5×2.3×2.7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向胃腔内突起,内回声均匀;其肿块表面见大小约1.0×0.9×0.7cm溃疡凹陷形成,CDFI示实质部分可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15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观察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结果 215例肝硬化患者中,老年患者71例(年龄≥60岁,33·02%),中青年患者144例(年龄<60岁,66·98%)。老年组的黄疸、腹水、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均较明显,严重并发症多见。  相似文献   

5.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于2010年1月17日因“进食后胸骨后不适10余天”就诊于本院,行胃镜及病检提示:距门齿33~38cm处食管鳞状细胞癌、距门齿26cm处见食管增生鳞状细胞上皮。于1月25日行食管癌根治、胸顶胃食管吻合术,术中见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约5&#215;4cm,质韧,侵及食管外膜,活动性差,周围见多枚肿大淋巴结,胃左淋巴结肿大(2.5&#215;2cm),术后病检(201001408)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高-中分化,侵及食管壁浅肌层近深肌层,两切缘未见癌累及,胃左淋巴结见癌转移。术后于2月23日行DF方案化疗1周期。后于2010年3月~5月行NP方案化疗3周期。于2010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行纤维鼻咽镜提示:左声带固定;复查胸部增强CT考虑食管术后并气管左侧淋巴结转移,遂行气管左侧转移淋巴结适形放疗31次(DT=62Gy),11月10日放疗结束,放疗期间口服希罗达(卡培他滨片1.0片/次2次/日)化疗3周期。于11月18日行全身热化疗1周期(OXA 200mg d1+卡培他滨片2.0 d1-14)。后长期口服氟尿嘧啶。因CEA升高于2011年2月15日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PET-CT示:食管-胃吻合口处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大小4.7&#215;4.4&#215;5.4cm),最大SUV12.5,考虑局部肿瘤复发,腔气间隙、主肺动脉窗多个增大淋巴结。2月17日行胃镜提示吻合口处黏膜慢性炎症;来我科查胸部MRI提示:T3-7椎体左侧椎旁团块,考虑转移。于2月24日至4月4日行吻合口复发病灶放疗27次(DT=54Gy),于3月15日、3月22日、3月29日分别行紫杉醇100mg化疗增敏3次,治疗后好转出院。2011年5月患者出现背痛,有咳嗽咳痰,查胸部CT ( c110330)提示:食管纵隔瘘形成。遂于2011年5月19日胃镜引导下行支架置入术,并行异体造血干细胞及异体免疫细胞输入治疗4次(即先行一次异体造血干细胞输注,以维持生命体征。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利用患者自体肿瘤细胞,通过体外诱导分化培养靶向免疫干细胞回输,靶向杀灭患者的体内肿瘤细胞)。患者咳嗽咳痰及背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部CT及MRI示食管胃吻合口及椎旁肿块基本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符合"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证"中医证候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保肝、利尿、止血、抗感染、增强免疫等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汤,16周为一个疗程,可连续用药2~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指标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解毒通络汤对于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延缓肝炎后肝硬化Chid-pugh分级中A、B级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5岁,发现血小板升高6年,3年前开始纳差、腹痛,当时胃镜发现"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腹部CT检查发现:胰头部血管聚集成团;脾脏明显肿大,肝门部、脾门及胃底部静脉曲张.近1年来,出现呕血、黑便症状,于2002年12月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无嗜酒或疫区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相似疾病史.人院时一般情况好,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肝功能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点位见一3.5×2.2 cm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 P76bpm, R20bpm,BP 110/70㎜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5.0 cm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2005年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分别行乳内动脉-前降支、主动脉-大隐静脉-后降支、主动脉-大隐静脉-钝缘支、主动脉-大隐静脉-对角支吻合。CABG术后CTA检查示: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全程显示清晰,其远侧与左冠前降支中段吻合,吻合口通畅;前降支远段显示清晰;升主动脉上方约4cm处见3支桥血管开口,向右侧行走并与右冠后降支吻合,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外院经阴道超声发现子宫多发肌瘤入我院,平素间断出现下腹部隐痛,无其他阳性症状。我院门诊经阴道超声见子宫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规整,未见正常的肌层回声,肌层内见众多大小不等低回声包块,较大9.46×4.97cm,界清,内膜显示不清,宫颈前唇未显示,后唇可见,宫颈外口见一5.11×4.75c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另可探及粗大血流信号源于宫体前壁。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  相似文献   

11.
[案情介绍]2001年2月17日,吴某某因上呼吸道感染前往某区级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建议其进行B超检查,结论为:肝内见3.5cm×3.3cm低回声区,CT检查,印象为:肝脏内占位不排除,并建议增强排除肝占位。为了明确诊断,2月20日吴某某又在该医院行增强CT扫描,诊断结论:肝质内无明显占位征象。同年7月1日,吴某某又去该医院体检,B超显示肝右叶见4.7cm×4.3cm稍低回声,7月12日再次行增强CT扫描显示肝右叶前部局限性密度更低,诊断结论仍然是脂肪肝。同年12月14日,吴某某又前往省肿瘤医院做检查,B超显示6.2cm×5.3cm低回声,CT检查结论为肝内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12月17日,吴某某入住该区级医院治疗,诊断为肝右叶癌,并于该月21日行肝癌卫星灶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阵发性,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黑便。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T 36.2&#176;C,P 80次/分,R 20次/分,BP14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软,无胃肠型,全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增强CT:肝门部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约9.0 cm&#215;7.8 cm&#215;8.0 cm,边界清,呈分叶状,囊内有分隔及软组织结节影,分隔及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术中所见:肝门部囊实性占位,约10.0 cm&#215;8.0 cm&#215;8.0 cm,探查见左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内见菜花状肿物块,多发,并见有胶冻样液,病灶与周围分界清。全麻下行左半肝、胆囊、肝总管切除,行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沿肿瘤边缘部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分界清,完整剥除肿瘤。术后病理:肝门部中分化乳头状囊腺癌。讨论胆管囊腺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41%[1],97%发生于肝内,3%发生于...  相似文献   

13.
1.病例 例1:患者男72岁,2年前开始有慢性腹痛史,时有缓解,大便时稀时结,无脓血,曾多次去医院检查,均未明确诊断,近1天来右下腹疼痛加重,伴呕吐腹胀,PE:血象偏高,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回肠段触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长5cm,轻度充血,行阑尾及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占位,遂到我院就诊。门诊双肾CT增强检查见左肾下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直径约3.3cm,CT值为30HU,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肿块影明显强化,CT值约90Hu,髓质期、排泄期强化减退,其CT值分别约为79Hu、57Hu,瘤内见小片状不强化或弱强化区。 CT诊断:左侧肾癌。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 36.6℃, P 72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大小正常,肾中下极稍粘连并见3.5cm ×3.0cm大小肿瘤突出肾脏,术后解剖见肾中下极约3.5cm ×3.0cm灰白色占位。切除物经家属过目后送上级医院会诊。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CK (+)、EMA (+)、Syn (+)、CD34(血管+)、Vimentin (血管+)、Desmin (-)、HMB45(-)、CK7(-)、CD99(-)。术后随访8月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病因研究和诊断,它对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判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9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为明显的高粘、高聚状态。现报告如下。 1.材料 (1)正常人对照组为我院作健康查体和中老年人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1岁 (40-71岁);52.1岁(40-70岁)。选择标准为无糖尿病、血液病及心、脑血管、肺、肝、肾等疾病者。 (2)糖尿病组为我院近二年内住院的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22岁,主因"咳痰10余天,高热伴头痛4天"于2011年8月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少量白痰等不适,自觉低热(未测体温),间断自服感冒冲剂无好转,痰量增多.4天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1℃,头胀痛,发热时加重,热退头胀痛减轻,于社区医院查血常规WBC 18.2×109/L,N0.87,胸片示右下肺野斑片影,诊断右下肺肺炎,给予头孢呋辛2.0g,每日2次静脉输注3天,无明显好转,仍反复发作寒战高热,发热时头痛加重伴谵妄,应用"泰诺林"等退热药物体温下降后可好转,无大小便失禁及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17.
1.材料   患者,女,37岁,体重58kg,身高1.61米,ASAⅠ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软骨瘤切除术.既往无癫痫等病史,术前心、肝、肺、肾功能和血常规未见异常.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BP)、脉搏(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突发下腹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遂送到医院就诊。查体:急性病面容,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因疼痛剧烈做妇检。平素月经不规则。(4—12/20—30)天。急诊阴道彩超: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内膜厚0.9cm,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右侧附件区见大小约9.5×7.6×7.7cm不均质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以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强弱不均,内见小片无回声区,实性回声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PS:28m/s,RI:0.45。腹盆腔见小片不规则液性暗区。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回声。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考虑:①卵巢肿瘤;②宫外孕包块,腹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右侧耳垂区疼痛2年余,发现右侧耳垂下疼痛渐增性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后区出现疼痛,遂到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头孢、炎见宁)10天,疼痛无明显缓解。约半年后,发现耳垂下长有一约"花生米"大小包块,略疼痛。再次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腮腺区穿刺检查,给予抗炎治疗(头孢拉啶),疼痛缓解。穿刺病理检查提示:镜下见大量血液及炎细胞。约半年前再次在  相似文献   

20.
25例患者中,10~15岁患者15例,≥16岁患者10例,异物以螺丝钉、发卡、铁钉、回形针居多,最长达5 cm,最短2cm,多因口含金属物不慎吞入。25例患者均在误服异物后就诊,经X线机监视下见异物进入胃肠道。对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用猪膘肉片、猪血各50 g混合,爆炒粗纤维蔬菜250~500 g大口吞服,约10分钟后,让患者俯卧于水平台多次翻转360&#176;,隔1小时重复以上方法,目的是保护胃粘膜及胃壁免受损伤。一般于6、10、24、48、72小时用X线机各监视一次,见异物在幽门管、十二指肠空肠曲和回肠末端停留时间最长,尤在回肠末端停留长达12~48小时,最长约120小时。例如误服长5 cm以上铁钉的患者,发现异物到达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时尖头一端指向消化道远端,这时异物不能顺利通过,须停留约48小时,腹部疼痛嵌塞感明显。与此同时,肠管内的异物向后缓退到一定距离时,前段肠管局限性扩张,异物前进到扩张肠管区,尖端由前向右下后方多次调离角度倾斜达45&#176;左右时,异物钝头一端指向肠管远端的同时远端蠕动波加深,异物才能通过狭窄区。以上征象考虑刺激肠管壁及神经反射有关。本组25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有以上征象,占90%。异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