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国医生书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福柯异托邦理论的阐释性写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其书写的重要场域——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异托邦;其次,医生书写创造了一个诗学空间来抵制理性至上和科技至上的职业规范以及社会规范。医生作家尝试在文学与医学构成的边缘空间,展示医院这个异托邦里各种关系构成的权力网络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后果。医生书写同时也是具有自觉意识的医生作家试图从边缘空间介入现实,建构新的自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福柯看来,任何历史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起来的文本,这种建构与权利机制的运行直接相连。用福柯的模式去看待文本世界的建构,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结构中,性别的不平等形式使男性拥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强者地位,使男性理所当然地成为话语和权力的拥有者,从而整个书写史成为男性的书写史。福柯的分析模式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灵活、更具透视感的分析方式,去分析作用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妇女的权力模式,并探讨妇女抵抗这种权力的可能性出路。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早期不遗余力地进行主体的解构,福柯晚期转向了“自我”建构的工作。他认识到了“关心自己”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认识自己”的古老箴言。福柯认为,自我具有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能力,而这些都在以往被大写的、理性的主体所压制和埋没。因此,福柯从苏格拉底、斯多葛派和古罗马那里寻找思想资源,倡导一种伦理化的生存实践。事实上,福柯的这种伦理化实践活动,不惟是一种自我关于自身的道德之构想,它更是一种审美主义,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美学。同时,在福柯看来,“关心自己”不仅是一种生存美学,也是一种向外界拓展的新思维和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是福柯晚期思想中的一个重心。福柯把他的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生存美学”。本文就试图从现代性伦理学的困境入手,对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缘起、其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及后果做出详尽的探讨,以期为现代人的伦理困境寻求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福柯生命晚期,他曾以“说真话”为主题探讨了古希腊哲学的主体与真理模式。本文通过回应三个问题来推进当前对该话题的讨论:第一,福柯是怎么讨论“说真话”的?第二,如何在福柯总体思想框架里理解“说真话”问题?第三,“说真话”问题反映了福柯怎样的主体伦理学?对此,本文的论点是:第一,福柯对直言的讨论侧重伦理维度,特别是以苏格拉底式直言和犬儒主义直言为典型的伦理直言,突出了对伦理区分原则的关注;第二,“说真话”问题是福柯思想脉络在晚期的一个延续性发展,是其思想焦点的一次调整而非断裂;第三,“说真话”问题是福柯一以贯之发展的“不安伦理学”的一个体现,反映了他批判的、拒绝的、反抗的、违犯的主体观念。  相似文献   

6.
“话语分析”是福柯语言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对话语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福柯深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话语实践之中,分析知识与真理在权力话语中的建构过程。具体来说,福柯以话语实践的知识谱系建构来解构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的压制,并在知识谱系建构中解构主体叙事结构。福柯的主体理性主义解构在消解主体—客体二元对立、重构人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与此同时,福柯的话语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他虽然反对宏大叙事所追求的永恒规律,却在论述权力关系结构对主体性建构的过程中也承认其叙事结构中的规律,这恰恰是福柯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7.
主体是福柯的解构对象,也是福柯一生的困惑。关于主体,现代以来的哲学始终包含愤懑和不满;在"主体之死"的喧嚣声中,后期福柯开始转向一种"主体化"工作,从而生成了一种极具美学风格的生存实践哲学。相较于前期的批判与毁坏,后期福柯更多的是从直觉与体验角度谈论主体的。他所谓"关心自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新主体之"建构",而他的这一探索(或试验)充分显示了一种生存伦理,亦即一种普泛化的审美主义。对福柯来说,生存是自由主体之建构,也是直觉与体验式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8.
人通过身体来理解自我存在,身体标明了人生命的时空范围,铭刻了社会文化书写意义,展演了权力的管制效用。人类救赎史表现为灵肉分离并战胜身体的人性净化史,在西方哲学“身心二元论”的建构中,在理性知识的制裁中,身体基本处于灵魂、真理、道德所宰制的卑贱地位,身体成为规训化的身体。经由文明教化与社会建构,身体转变成了标示许多主流价值符号并具自我控制的理性化身体。福柯的身体政治技术学,让我们看到一个以规训身体为特征的规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正是在对身体的规训过程中,权力的秘密、社会的秘密和历史的秘密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9.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主体转变的生存美学。在他的后期著述中,其不遗余力探讨的主体诗学是以维护身体快感的自由为目标的,是以主体审美化的自我创生为前提的。福柯的主体诗学,无疑是在诉诸一种“伦理政治”的抵抗策略。这种伦理政治以其局部的和分散的斗争方式,体现了一种多形态实践的和审美主义的后现代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10.
除了对规训权力的分析,福柯的技术哲学体系还包含其晚年对"自我技术"的精研。在对福柯的创造性误读中,德国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揭示出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新异化。他对外在风险情境从"全景敞视监狱"转向"全景光学系统"的考察,以及对自我治理方式从自我认识、自我舍弃、自我建构再到自我剥削的警觉,可视作对福柯的续写。针对自我优化和健康主义的险境,韩炳哲为"功绩主体"提供了"痴傻""愤怒"和"根本性的倦怠"这类代表时间形式革命的软技术,透露出其对加速主义的忧虑,但反现代的倾向又使他框限在个人修为的领域,仍未撼及社会改革的基底,福柯富有艺术性自由的"生存美学"和"有伦理的技术"在当代仍不失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自我观与主体性哲学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对自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具有实体化的意味;二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个体感性欲求的特征,体现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现实向度;三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具有豪杰人格的形式,构成实体化主体建构的理想指向。他的自我观在近现代哲学史上具有反对理学和张扬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功效。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虽作为两门不同的科学,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学科交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追求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的最本质需求,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自我反身性进行建构,而这种建构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学术使命以及价值体现。文章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的建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岳璐 《兰州学刊》2011,(10):95-101
福柯以身体为视角或载体,向我们展示了自身是如何变成知识的主体、道德的主体和权力的主体。他认为这些主体是通过掩盖个体的身体经验建构而成的。于是福柯要解构这种由知识、道德和权力所掌握的主体,他要超越现代性的普遍性从而实现向原始身体经验的个体的关注,即一种自身关怀的伦理主体的回归。我们将其称为是一条向审美生存的回归之路。福柯提出这是一种伦理-审美的生存方式,即要摆脱现代性的全面的控制,人应该追求自由。而福柯获取自由的方式不是将焦点放在对心灵的控制,而是更关注身体的规训与控制。这是问题史的一次转捩。  相似文献   

14.
米歇尔·福柯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后结构主义"考古"式历史研究启示怀特采用形式主义方法将历史归结为一种历史修辞,具体体现为:福柯关注历史中的断裂,这启发了怀特将历史视为充满了预构的诗意;怀特从深层借鉴福柯的话语分析对历史进行理性阐释;福柯的四种认识型明显影响了怀特提出的历史编撰学的四种喻体模式.二者从不同侧面论证了虚构在历史建构中的作用,共同摧毁了历史客观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2 0世纪西方伦理学确证价值合理性的“伦理学方法”经历了由西季威克所揭示的“自我本位”到以韦伯为代表的“关系本位”的理论推进 ,至 2 0世纪 80年代 ,麦金太尔提出“何种合理性”的著名难题 ,于是 ,如何建构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 ,便成为当代伦理学尤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 2 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生态觉悟 ,并不只是技术文明的觉悟 ,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觉悟 ,它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生态合理性应当成为当代“伦理学方法”的新理念。有机性与内在关联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原则、具体性原则 ,构成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反文化帝国主义与价值霸权主义是生态合理性方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曲师 《北方论丛》2014,(2):132-135
福柯通过伦理系谱学翻开"关心自己"的历史,研究古希腊罗马以来的哲学思想,围绕着那一时期各种修身实践及生存的艺术,揭露"认识自己"逐渐遮蔽和吞噬"关心自己"的历史,描述了一个主体生成建构的历史。在福柯的论述中,主体的进程既是各种自我修身实践与道德、权力以各种方式发生关系的进程,也是"关心自己"的道德向"认识自己"的道德与身体体验隐秘聚合的进程,这一道德维度与"主体复归"的问题密切相关,福柯对主体问题的思考也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福柯身体观不同,吉登斯认为身体具有情境空间性,具备现代性的反思性,不但是一个互动、占用与再占用的场所,而且还是自我认同的携带者,直接参与自我的建构过程,充当自我的政治代言人。沿着浪漫之爱一融会之爱一情感民主一对话民主的逻辑线索,吉登斯从关系中的身体即“身体之间”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政治哲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中 《天府新论》2015,(5):47-54
当文学遭遇理论泛滥之际,文学自身也顿显尴尬和窘迫。当今话语的空前纷繁多样,实是表达衰落的结果。如何还原文学应有的鲜活生命力,这是每一时代理论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文学自身的权能、书写主体之真理以及文学生成性等方面。概言之,福柯对主体和真理的解构击破元叙事的空洞幻想;德勒兹对多元和差异的推崇暗示文学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朗西埃则直接赋予文学以自身的内在书写政治。凭借对各种学说的综合性批判使用,后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学恢复自主性和创造力,而文学理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当代性之建构。  相似文献   

19.
马文甲 《理论界》2010,(6):205-206
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权力观把权力认为是可占有的、压迫性的、单一的、至上而下的,这样的权力观容易在组织中造成集权、夺权、层级控制、排斥边缘性员工等现象。然而,福柯通过系谱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权力是不可占有的、生产性的、多元的和至下而上的,并且强调自我技术和知识的作用及"特殊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因此,在福柯的权力观中蕴含着关注边缘性员工、强化自我管理并重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自20世纪50年代西方伦理德性维度之日益凸显以来中西伦理对话发展过程的简单梳理,本文认为以从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到温海明的"儒家实意伦理学"为典型,当前学界对儒家伦理的解读与重构在德性伦理学兴起的契机下,已逐渐摆脱"规则伦理学"或"德性伦理学"的既定框架而得到新的发展。本文以西方伦理道德规则的外在性困境为问题意识,遵循"儒家实意伦理学"的建构逻辑,对"儒家实意伦理"如何解决规则伦理学割裂行为主体与行为本身这一困境作出尝试性说明,以期明确"意"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儒家伦理关注道德行为之真实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