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代发刊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和国内社会学界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社会学这门学问是资产阶级学者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仿佛没有什么关系,要研究社会学只有继承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传统。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错误的,对我国社会学队伍的成长,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利的。有必要提醒有志于社会学研究的同志注意,要充分重视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历史,把社会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文章分析了对社会学“中国化”的性质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认为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化问题,仍然是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的关键。在作者看来,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是“化入”与“化出”,即尊重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规律,先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内部,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学,然后化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而寻找有效的社会控制,始终是社会学最关心的课题,舍此而讨论社会学的“中国化”,是一种非学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不断地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的路线,指导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导。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宇宙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学习外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照般别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新中国这块土地上研究社会学的,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上决不能跟着外国走,一定要洋为中用。但是,究竟怎样洋为中用,才不致于使我们的社会学研究走弯路,我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中国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的社会学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现实实际结合的产物。乔木同志于1979年3月代表党中央提出要把社会学的研究恢复起来。他说,否认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并且用一种非常粗暴的方法来禁止这门科学在中国存在、发展、传授,是完全错误的。他还说,认为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需要有关社会科学的研究,完全不能这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关注了近期历史社会学的三个发展: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韦伯主义历史社会学、多元现代性学者采用的"文明分析"方法及美国历史社会学的第三波文化转向。这些发展是对早期历史社会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回应,然而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没有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传统的窠臼。基于此分析,本文提出应当以"关联的历史"(connected history)观为历史社会学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全球历史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据《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6期报道,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学者于1988年6月在南斯拉夫举行了圆桌会议,讨论“社会主义、自治和国家”。会上听取了两个报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国家消亡和工人自治的主要观点;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实践中的国家和自治。围绕这两个报告双方学者进行了讨论。讨论中对国家机构同自治的关系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南斯拉夫学者认为,不能把国家单纯看作是某一阶级掌握政权的工具,它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国家是文明化的成果,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领域。自治和国家体制是对立的,二者不能兼容,也不能把国家和行政机构等同为一。要反对的不是国家自身,而应当反对国家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理论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今,以微处理机和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这场革命正越来越深入到社会领域,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反映着社会生活种种发展变化的社会学也同样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时从来是放在历史的基础上,“这就是说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大胆预察未来,并勇敢地从事实际活动以实现未来”。(《列宁全集》第21卷第52—53页)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必须而且能够科学地回答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预测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社会》2005,2(5):39-57
自1839年孔德提出“社会学”一词以来,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历了16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既是社会学从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学不断表露危机并在理论建构中克服危机的过程。时至今日,现实世界的日新月异与社会学理论多元纷呈的局面使得社会学既朝气蓬勃,又范式林立而欠缺统一。社会学究竟应以何种面貌出现的问题,也就成了众多学者所关注的课题。笔者以为,追本溯源,在对社会学的催生婆———现代性的思考中,似乎可以汲取一些对此课题有益的启示。一、范式孕育:元现代性及其主题分化有关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学在禁闭二十多年之后又得到发展,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繁荣,也反映了社会学自身的生命力。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向社会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搞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怎样来建设社会学学科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追溯了应用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认为目前我国应用社会学研究存在着选题随便、散乱;成果应用性不强;功能单一和片面;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研究方式、研究对象的范围等都有待革新和拓展,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今后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 陈显容(主笔)、李正典(协作)撰写的《犯罪与社会对策——当代犯罪社会学》(群众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是社会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犯罪社会学的一部专著。该书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之下,汲取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实际,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以当今我国社会犯罪的类型、原因、特点、犯罪的社会危害和社会控制犯罪为主,作了统阐述,力图探寻犯罪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带规律性的东西,上升、概括为理论,朝着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为基础的犯罪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去做。该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无论是在总结我国已往预防,打击犯罪的实践经验,探讨、解决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社会控制犯罪对策参考方面,还是在推动我国社会学和犯罪社会学理论研究方面,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发展不是社会主义 ,不公平也会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文章回顾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后指出 ,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后 ,追求公平的发展 ,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 一、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 础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6,2(10):43-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辨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宁 《社会》2008,28(2):112-112
亨利·列斐伏尔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提出城市的权利和城市革命,指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认为城市是全球空间的脉络背景,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以往社会理论对空间研究的空白,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说明意义。但是,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具有抽象思辨性和乌托邦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治研究所于1989年3月举行了“社会学与和平”第3次国际研讨会,讨论和平与社会发展问题。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荷兰、苏联、联邦德国、芬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等国的学者出席了会议。B.艾赫霍恩(民主德国,中央哲学研究所)在报告中认为:人类只有沿着进步道路方可前进和共存;社会主义的改造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完整的一个历史时代;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资本主义内部或在社会主义内部进行改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M.托马斯(民主德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理论是资产阶级学者首先提出的,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建造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这并不能说明经济人理论是西方学者的专利。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证明,经济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根本缺陷正在于缺乏经济人这一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现在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大部分受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理论体系的影响,也有些教材按照(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来编写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让人感到十分不适。但是不管怎样,…  相似文献   

19.
侯西安 《唐都学刊》2006,22(3):73-77
由于复杂的理论和实践原因,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遭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忽视和鄙弃。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依然是重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从东方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多党参政的政治结构,在价值观念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社会公职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的忠诚与信仰,逐步把公民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6):6-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当今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逻辑方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在理论逻辑方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从历史、理论逻辑方面,我们可以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或创新,这属于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承续,是当今世纪我国马克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