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随着社会的变迁,土家族吊脚楼正处于濒危之际,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紧迫而必要.从吊脚楼的历史渊源、平面空间布局、外观造型及装饰特点、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等方面去解读土家族吊脚楼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其研究内容已不断深入;研究视角已涉及多学科和跨学科;注重专题和个...  相似文献   

2.
彭家寨作为典型的土家族古村落,以工艺精美、保存完好的传统土家吊脚楼群而闻名。通过分析彭家寨吊脚楼建筑空间的特点,认为其变迁源于人们对现代性的诉求。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找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方法以延续传统建筑空间在当代的传承,更好地保护与开发传统古村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西镇巩村民居建筑变迁的考察,发现农村民居建筑变迁主要体现在:由四合院变迁为独立庭院、长幼合居变迁为各代分居以及装饰风格由精致讲究变迁为简洁明快。由此可以发现当前影响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根本动因;政治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现实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村民居建筑变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西方村是海南省一个美孚黎族聚居村落。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西方村的民居建筑经历茅草房、金字形屋、砖瓦房、平顶房的变迁。变迁过程中黎族民居建筑的现代元素不断渗入,政府主导与民众自发建造共同推动了民居建筑的演变,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清代至当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民居文化习俗为例,论述了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传承和变迁趋势,对新疆少数民族社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族干栏式民居,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使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对传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造成很大冲击,水族传统干栏式民居正处于濒危之际,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与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长期实地考察,对三都县水族村寨环境作分析,从结构、平面、造型及建筑文化去解读水族干栏式民居,并对水族民居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吊脚楼是土家族适应武陵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的生态建筑,是复合式经济结构在民居建筑上的最佳选择,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英、法、美各国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定义、保护态度、手段等方面的对比,发现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历史建筑丰富、传统民居众多、居民久居其地的特点,但是目前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及保护重点是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而忽略了对居民的保护,应对北京社区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对民居与居民进行整体性保护,以达到保留保护区传统风貌,促进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地区危房改造在保护侗族传统民居的风格、功能和整体民居风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传统建筑文化提炼的简单化、建筑文化推广的表面化、规划过多强调整齐划一等问题和不足,应该从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地方干部的相关培训入手应对这些问题,以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湘西民族传统村落是包括各类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是湘西各民族农耕文明下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承载着湘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就是保护好村落民居建筑,村落民居建筑与乡土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民居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是人的外化,反过来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近年来湘西民族村落中乡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日益稀释,导致传统民居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取代面临消失的境地。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上认同并自觉保护才能使湘西民族村落与时代同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1.
简论土家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宗族观念、“天人和一”的伦理精神以及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蛇花”是土家织锦传统纹样中一个较为独特的艺术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它是土家族远古巴蛇图腾崇拜的历史见证,寄托了土家先民对蛇超乎人类生存与繁殖能力的钦佩与羡慕之情。传递出土家人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长期繁衍生息于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受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上生产力状况的影响,形成了这个民族在生产中的许多特点。尤其是土家族的传统分配和交换制度在阶级社会中仍然保留着原始民族的一般互惠性分配方式的遗迹,在封建社会的产品交换中仍然表现出浓厚的等价互惠性。但是,由于阶级的出现,传统的分配和交换已打上了阶级压迫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村庄——玉村为研究对象,展示和解释了该村出现的出嫁女“赖娘家”现象,反思了当代土家族婚姻家庭形式变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土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本民族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本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并体现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原生态舞蹈的狂欢意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欢化理论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土家族原生态舞蹈是土家民俗仪式、文化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土家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蕴含了丰富的土家民俗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土家民俗特征和独特的人文个性。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土家族原生态舞蹈,认为土家族原生态舞蹈十分典型地演绎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全民性、仪式性、距离感消失、插科打诨”众多特点,是土家族诗性文化心理的负载,是狂欢化生命力量的释放,充分张扬了土家族的自由精神,彰显了土家成员的个体生命意识,蕴涵着浓郁的狂欢意味。  相似文献   

17.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并逐渐形成"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本文比较了乡村、都市两个文化空间里的"女儿会",探讨"女儿会"在发展中呈现的空间转换特点,分析转换中出现的新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传和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看,土家族摆手舞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因此,提高对摆手舞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摆手舞融入到民族地区学校的活动课程中或者将摆手舞进行现代性创新,实现土家摆手舞的保护与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5世纪以来,土家族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哲学转型:第一次是“脱蛮入儒”,在土家族文化传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即以儒学文化为根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传统,这一转型在改土归流后得以实现;第二次是全球性现代化推动的土家族初步接触西方现代思潮,形成了解决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问题为主题的各种哲学思潮;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新的哲学自觉,逐步谋求自己的哲学建构,并有了一些新的成果。文章强调的是转型过程,这一过程表明的是土家族不断趋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