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财政农业投入作为一种资金补助,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有条件的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是县级政府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和监管力度,才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文章在分析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同时,指出了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教育投资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投资结构关系到义务教育投资的效益,投资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义务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优化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结构,必须坚持财政为主体,多渠道义务教育筹资体制;适当提高财政教育投资的级次;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财政供养人口的膨胀成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普遍现象。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规模,优化财政供养人口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试图通过对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提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及优化其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央自提出"三农"问题以来,相关文件陆续出台,要求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如何分配、下放、落实、有效利用成为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中心议题.其中,资金的结构与规模又是关系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关键点.我国现存的财政支农结构与规模的态势,基本上还反映着计划经济下财政支出的特点,一方面满足不了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对无须政府支持的诸多事物,依然进行大量供给.这种结构与规模上的不合理,致使农业发展资金落实不到位,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效益不大.为此,一些县市地方政府着力进行财政支农资金改革,试图达到支农资金分配项目和投资力度的整合,实现资金结构与规模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贸易结构不够优化已成为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文章运用1990~2010年相关数据,针对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人民币实际汇率、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正向上升趋势;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改善并不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财政结构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使用1978~2003年数据检验浙江财政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从新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看,浙江经济增长具有条件收敛的特征;(2)从财政结构看,生产性支出无论是由税收还是非税收融通,都能促进浙江经济增长;而非生产性支出无论是由税收还是非税收融通,对浙江的经济增长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且过大的财政盈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浙江的经济增长带来损害;(3)稳健性检验表明,浙江省的税收与非税收、支出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直接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发展的解释变量和内生要素,财政转型的目标模式在于促进帕累托效率优化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通过SPSS对我国1978年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财政转型虽然改变了(或者试图改变)不同社会主体的激励方式,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共投资支出存在着结构不均衡的态势,表现为"硬性支出"膨胀、"软性支出"短缺。对传统财政的路径依赖构成了我国公共投资支出结构不均衡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78 ~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救济费支出也未产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预期效果.为此,要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新疆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但与内地工业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产业规模、质量和层次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还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从量到质的转变。把增加农业有效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通过健全农业投资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结构。提高农业投资产出效益,进而推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大相径庭,其中,财政分权指标的选取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考察政府间财政分权问题应以下级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资源为基础来具体分析上下级政府间如何对其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12.
多渠道增加中西部地区农业投入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但由于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生产投入减少,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对此,本文作者从一个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视角对增加中西部地区农业投入的机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  刘蕾 《东岳论丛》2007,28(2):82-85
财政效率包括两个方面:即财政的经济效率和财政的社会效率;结合山东省财政支出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其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效率缺失问题,今后应采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适当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提高科教文卫事业支出比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等项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徐爱丽 《理论界》2010,(1):49-50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在调整中趋于优化,公共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与财政宏观调控功能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成为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发展还不成熟。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分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国内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现状,讨论合作社内部结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发现大多数合作社内部结构缺失,监督机制缺乏,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等。针对发现的内部治理问题,笔者探索了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的措施,建议合作社保证社员大会权力的实施以及监督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合作社要聘请外部经营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此外,还应该充分调动社员的参与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05年福建省财政支出与支农支出的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益偏低,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保证农业发展资金的需求是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借鉴国际农业投入方式,切实加大国家及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要积极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0~2004近15年期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分配状况、分配结构及使用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中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并且形成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情况,因此一些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较低的工资成本为优势进行竞争。文章分析指出这种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的供大于求状况不会长期存在,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大量的普通劳动力转变为高素质的人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倡节约型经济的同时,也要提倡对劳动力资源使用的节约和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