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收或者免收费用,提供法律服务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 哪些人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民间:中国法律援助社会化路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与民间是两个不同的“公共领域” ,法律援助在本质上并非一项国家职能 ,其社会性应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法律援助制度应分为两种 :一种为国家法律援助制度 ,主要在国家秩序内提供法律服务 ;另一种为民间法律援助制度 ,主要在民间秩序内提供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意义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得以实现,对于那些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各项诉讼费用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以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法律制度。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的《法律援助条例》开始实施,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已从制度创立到了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法律文明已加入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行列。建国以来,我国法律援助立法工作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加快,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的建立和实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是我国为实现宪法原则,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得到法律帮助的两项法律救济制度,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在司法实践中,探索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衔接机制,对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两项法律救济制度衔接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审判中心改革对律师介入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确保每一个案件当中的每一个当事人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律师的有效帮助,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防范冤假错案。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落实审判中心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样面临改革难题。当前,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供刑事法律服务:援助律师辩护和值班律师帮助。提高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应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回应审判中心改革的需求。首先,继续扩大法律援助适用范围,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其次,完善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职能及工作机制,确保当事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再次,基于经费保障、质量控制等因素,完善法律援助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建立一体化的刑事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运转有力、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7.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石晶樊明锋一、法律援助已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LEGALAID)最早出现于英格兰。1495年英格兰承认穷人享有以其身份免付诉讼费的权利,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依据《最高法院章程》,对不能支付民事诉讼费用的人给予法...  相似文献   

8.
法律历来被人们看成是公正和正义的化身。在当今法律日益繁多的法治社会,法律活动已日益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活动。公民要获得实体法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专门人员的法律帮助。而客观上,法律服务的有偿性又成为部分贫困公民实现这一需要的障碍。只有当社会成员不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能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才具有实际意义并得到实现。而要清除贫困对法律服务的影响,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英国。早在1945年英国就出现了法律援助的雏形,规定穷人具有免付诉…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援助的性质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律援助性质的界定 ,理论界有四种学说 ,即慈善行为说 ;社会保障制度说 ;国家责任说 ;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法律救济说 ,笔者赞同第四种观点。法律援助具有弥补功能、对法律服务资源再分配功能、安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对无力承担诉讼费用和支付律师费用,以及缺乏专门法律知识能力或涉及特殊案件(如刑事案件)的公民,采取减免有关费用和给予法律专业服务的方式提供法律救助、扶助,以助其实现诉讼权利,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英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时间短,受实践上不成熟和认识上粗浅的限制,仍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我国的法律援助体制改革应明确法律援助各参与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科学的法律援助申请审查标准体系,明确规定非诉讼调解方式的作用。同时探索先行援助制度、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并对现行《法律援助条例》在援助对象、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理论进行系统性、专门性研究较少,且创新不足、前沿问题研究不多。本文在宏观层面上从价值源泉、经济基石、政治之本等方面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理论进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律师是法律界的平民,要担负起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责任,仅有当事人的授权,显然难以胜任,所以国外许多法制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律师执业豁免权制度。由于我国律师业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建立此制度。为了确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应通过修订律师法和建立法律职业互通制度等途径,实现我国律师执业豁免权。  相似文献   

14.
按照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目标的实质要求,进一步实现值班律师法律援助的实效化、专业化成为重中之重。在值班律师法律援助方式方面,应积极探索“师徒型”社会公益法律援助的新模式,通过吸纳高校中已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硕士研究生这一强大专业人才储备,在“双师型”导师指导下,对在审查起诉阶段适用速裁程序的认罪认罚案件,通过免费提供“一对一”公益性法律援助的方式,对具体个案提供全程跟进的法律援助,为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的框架,但并未形成完善的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在发展与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国家责任性质的强化、供需矛盾的缓解与专项法的制定是最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云南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云南旅游文化建设熊学忠,赵玲当今世界正处在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旅游作为一项新型产业迅速崛起,被公认为是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目前,世界上170多个国家,有130多个国家宣布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可以断言,*21世纪世界最大的产业将是旅游。旅游是现...  相似文献   

17.
论正当的行政法律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法律程序是发端于英美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法律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英国正当法律程序有两个基本原则,即“任何人都不应当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和“当事人有陈述和被倾听的权利”。而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由包括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和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的区分。正当行政法律程序的制度主要表现为行政公开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行政效率制度、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条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与实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抓紧制定法律援助法,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关键举措,更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法治工程.法律援助法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的哲理思维.其中,"人本主义"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之本,人权保障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国家责任、政府义务"是法律援助立法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主要维度.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公法属性.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法律援助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逐渐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司法救济起到了一定的增补作用。高校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既可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律实务水平,对于司法正义的实现也有着独特的意义。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社会认同感正不断上升,但其在参与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主体诉讼地位不明确、缺乏专业教师指导、案源少、经费匮乏等问题,需要完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法律援助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刑罚的执行者、控诉者、证人到当事人,不同的诉讼地位决定了他在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明确规定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由于权利的不完整,影响了诉讼的公正性。因此,我国法律应从赋予被害人控诉权、量刑建议权、上诉权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保护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